(三百九十二)老干爹的回马枪(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八集
道长问吕芳知不知道太祖高皇帝宴饮功臣时说的两句话,这就如同酒桌上领导忽然问你,听没听过某则笑话一样,甭管这笑话是不是烂了大街,也甭管你是不是早就听过,正确的反应就是吕芳那样,直接推说不知道,请领导把这个笑话讲完,然后再故意做出前仰后合地捧腹大笑状,这才叫捧场。“你不知道,可严嵩跟徐阶他们知道,两个大学士,《太祖实录》他们不知已经读了多少遍了,早就烂熟在肚子里了。端起酒杯的时候,早就想起了太祖高皇帝说的那两句话”,讲到此处道长刻意顿了片刻,抬起右手在空中晃了晃,又俯下身从地上抄起了那顶本该赐给杨金水的香叶冠,做足了架势方才慢悠悠地说道,“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道长话音未落,吕芳便利索地将供词和老花镜放在案上,随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个响头磕在了地上,一时间把这装哔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
道长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吕芳,眼中闪过一丝装哔得逞后的得意,继续侃侃而谈,“有些家你能替朕当,有些家朕交给了严嵩和徐阶他们去当,可大明朝最后的家还得朕来当。你去劝酒,他们必然猜想是朕的意思,美酒在前,白刃在后,他们能不想法子对付吗?”大明朝既是你们的也是道长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特么道长的,击鼓卖糖各干各行,铁路丨警丨察各管一段,道长不怕你们狗咬狗一嘴毛,就怕你们同穿了一条裤子。吕芳本来干的就是狐假虎威的勾当,若不是“美酒在前,白刃在后”,徐阶怎么会痛痛快快地答应,以内阁名义给赵贞吉写急递呢,更别提后面吕公公还硬逼着徐阁老,把两个半杯换了一个整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要是没遇到海老爷,吕公公也不至于越帮越忙。当初吕芳拿主意的时候,道长不也觉得事情办的靠谱儿,由着吕公公一顿折腾嘛;这会儿事情办砸了,又开始说起风凉话来了,什么“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啦,什么“大明朝最后的家还得朕来当”啦,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既然道长你啥都知道,半个月前你干嘛去了。
吕芳跪在地上心悦诚服地回了声“是”,道长语重心长地接着说道,“倭寇在东南闹,鞑靼在北边闹,国库又是空的,现在你打回去的供状不但一字未改送了回来,还添上了郑泌昌、何茂才翻供的供词,又添上了对付翻供的供词和证言。毁堤淹田、私放倭寇、贪墨国帑民财,都翻出来了!有辜的、无辜的牵涉了那么多人,这个时候你叫朕举起白刃杀谁是好?”其实道长何尝不想倒严,只不过现在东南有倭寇、北方有鞑靼、国库里面没银子,这个时候把严嵩跟严党给拿下了,剩下一屁股的烂摊子,谁去收拾,就靠那几个打嘴炮的清流文人嘛。所以说严嵩跟道长才是真正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俩人都想到了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这步棋,所以东南的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国库的亏空不能不补,自然也不能全补,凡事不可做的太尽,多留几分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严嵩跟严世蕃眼下都不能动,而毁堤淹田和通倭案又被海老爷给上了秤,本来举起白刃是要杀人见血的,可此刻道长盘算的却是,该怎么护住严世蕃这个龟孙儿,手里攥着刀竟迟迟砍不下去,这就叫骑虎难下、进退维谷、投鼠忌器。吕芳也是无计可施了,痛苦地闭上眼,微微摇着头,哽咽着说道,“奴婢无知,犯了大忌,闯了大祸,甘伏圣诛!”道长轻轻叹了口气,弯腰把那顶香叶冠戴在了吕芳头上,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无非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云淡风轻地说道,“跟朕这么多年了,你也懂得卦爻,参祥一下,这个乾卦什么意思”。浙江的案子连吕芳都黔驴技穷了,这个时候也只有道长亲自出手了,具体该怎么做,道长早就琢磨好了,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如果下的赢,那就按规矩下,赢得光明正大;如果下不赢,那就改了规矩继续下,一样赢得堂堂正正;如果改了规矩还下不赢,那就掀了棋盘重新再下一局,直到下赢为止,结果永远比过程重要,赢就要赢得实至名归。只要你乖乖地按照道长的规矩下棋,你就永远也赢不了道长,这便是浙江大案给海老爷的教训,所以要想赢道长就决不能跟他下棋,上来一脚踢飞棋盘,直接薅住脖领子骂娘,想赢道长你得这么玩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