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三百五十四)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六集

朝廷的急递里说的明白,这次重审如果再整幺蛾子,问官可是要与犯官同罪的,海老爷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连累朋友跟自己一起倒霉,实在是良心难安。王用汲端的是个好同志,知书达理、办事老成,而且为人正直、一身正气,经常为朋友仗义执言,甚至不惜两肋插刀,堪称大明官场难得一见的一股清流,海老爷也是真心将王润莲引为知己的。本来朝廷是给海老爷和王用汲留了一条退路的,郑、何尚且还有一线生机,更何况参与重审的官员呢,朝廷想的是让底下人把事做成了,不是要把事做绝了,只要下面人乖乖听话配合演出,网开一面、法外开恩也不是不行,郑泌昌、何茂才未必就非死不可,海瑞、王用汲说不定还能加官进爵。

海老爷一开始也没想着把事做绝,所以初审的时候只有一份供词,没有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想的还是点到为止,给道长多少留些体面,让圣明天子自己下旨彻查,严惩毁堤淹田幕后的一干黑手,为大明正一正风气。听赵贞吉读了内阁跟司礼监的急递,海老爷再也无法淡定了,身居要职的这些达官贵人们,对毁堤淹田视而不见、装聋作哑不说,还要颠倒是非、倒打一耙,再逼着所有人配合他们演一出指鹿为马的丑剧,是可忍孰不可忍,海老爷开始认真了,后果很严重。经过两天的准备,海老爷早已整装待发,只差一脚油门就可以在作死的道路上继续狂飙了,退路什么的自己是用不上了,还是留给好友王用汲吧。

王润莲此人急公好义且正义感爆棚,对朋友讲的是一个义字,对朝廷讲的是一个忠字,堪称高配、善良、未阉割版的杨金水,想劝他下车,话只能迂回着说。所以才有了那句,“两榜科甲从来取的是乡愿”的酸话,所谓“乡愿”实乃德之贼也,海老爷骂清流顺便把王用汲也给捎带上了,两榜进士皆乡愿,审案还得靠海老爷一个举人来。王用汲闻言一怔,却也并未动怒,郑泌昌、何茂才、赵贞吉、谭伦,哪一个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珠玉在前、殷鉴不远,说他们乡愿那都是轻的,海老爷张嘴骂人可以,但让他王用汲回避此案确不行,于是开口反驳道,“海知县,你也把我大明进士出身的官员都看得太低了吧。说到原案,不光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我王用汲的姓名也在上面签着呢。”

说起王用汲签名这事儿,海老爷也觉得对不起朋友,上一次审案要不是那个书办中途被吓跑了,也不至于把王润莲给扯进来,趁现在把王知县给摘出去还来得及,于是斩钉截铁地说,“原案你只是个记录,记录本是书办的事,今晚审案仍由书办记录,回避吧”。堂堂两榜进士却连个书办的差事都捞不到,王用汲索性也不再争辩,拿过一方砚台,开始气定神闲地研起了磨,海老爷见状只得无奈地说道,“你要不走,我就不审”。王用汲不为所动地顶了一句,“请便,你不审我审”,这当然是一句气话,王知县如果自己能审早就审了,也不用在这里苦哈哈地等着海老爷回来了。此时海老爷也不再装了,几步走到案边一把攥住了王用汲的手,满怀真挚地劝道,“润莲兄,我家里有老母幼女,你答应我的事竟忘了?”

海老爷自己无所谓,可也想为家人留一条退路,自己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总不能让“天下人之母”与“天下人之女”也衣食无着吧,像谭大人这种清流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托妻献子这种事儿,还是要靠王用汲。王用汲也抬起头与海老爷四目相对,语重心长地感叹了一句,“可有多少母老子少泣于饥寒,刚峰兄,竟忘了?”虽然只是个配角,但人如果没了梦想那和一条咸鱼还有什么区别,除了照顾海老爷的妻儿老小之外,王用汲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救斯民于水火,所以他当初义无反顾地去了建德,所以他在巡抚衙门冲着郑泌昌、何茂才讲出那番“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大道理,所以他才陪着海老爷掀开了毁堤淹田的盖子,哪怕只是坐在一旁当个记录的书办,他也要固执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配角也有配角的尊严,辅助也有存在的意义,重审郑、何同样也是属于王用汲的高光时刻,王用汲虽然输出有限,但蹭几个助攻,关键时刻奶一口总还是能做到的,谁也无权剥夺王润莲参团的权利。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3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3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