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六)二祖宗初掌印(中)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五集
还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张神童当初忽悠海老爷用的是,“天下人之母、天下人之女”,如今忽悠老恩师说的是“天下之望”,嘴上谈的是“天下”,心中想的却是“送死你去、黑锅你背、桃子我摘”,重担全靠别人去挑,从来都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不得不说,在厚黑一道上,张神童确实得了老恩师之真传。张居正的这碗鸡汤,最多也就是忽悠一下海老爷这般有志中年,拿来对付老恩师徐阶,明显属于班门弄斧了。什么样的老师自然就能教出什么样学生,张神童你想想你自己,再想想你师兄赵贞吉,你老恩师是个什么尿性,你自己心里没点哔数嘛。
徐阁老有些无语地看着爱徒在自己面前班门弄斧耍花枪,心中颇不以为然,好似四两拨千斤一般云淡风轻地说道,“重担要大家来挑,你们兵部也可以给赵贞吉去公文嘛”,说罢站起身,把公文装回信封轻轻递了回去。老恩师的态度很明确,倒严这幅重担自己可挑不动,谁愿意挑谁挑,拜托你们这群年轻人,下次作大死的时候可千万别连累老人家我。年轻人想做事,敢打敢冲确实值得鼓励,放手施为便是,为师还能拦着你们不成,只不过你师兄那边听不听招呼,那就不好说了。张居正心里清楚,自己也是出了阁的人,老恩师不发话,师兄那边根本不会鸟自己,既然决心要做,那就要不遗余力,不甘心地试探着问了一句,“那兵部可不可以说,是奉了内阁的指令下的公文?”
拉大旗作虎皮,兵部当然可以说是奉了内阁的指令,只不过兵部管的再宽,似乎也不该直接插手地方的司法案件吧,这明显是逾矩了。一边是司礼监和内阁的急递,徐阁老亲笔写的公文;一边是兵部号称奉内阁指令的公文,出自师弟张居正的手笔,赵贞吉会如何取舍,简直不言而喻。其实徐阁老内心深处并不认同张居正此时的做法,倒严这趟浑水轻易蹚不得,适度参与展现一下存在感,浅尝辄止即可,可如张居正这般站在前台卖命冲锋,实在是有些不智。刚才一番对话,老恩师早已摆明了自身态度,更是暗中提醒了几次,最后那句“你们兵部也可以给赵贞吉去公文嘛”,明显是在反话正说,奈何自己这个学生不听劝,打定了主意要火中取栗、铤而走险。既然劝不住索性也不劝了,焉知张居正此举是不是裕王授意的,徐阶思忖了片刻,眉头微皱,用恨铁不成钢地语气叹了一句,“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张居正躬身告退,快步出了内阁,寻了一个僻静处,将自己写的那两页纸撕得粉碎。
画面一切,只见陈洪座在案边,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四面刻着龙首的金色印盒,双手扶住印盒缓缓提了起来,一方赤红色的御玺映入眼帘。陈公公屏住呼吸,迫不及待地双手按在御玺上,不由自主地抚摸揉搓起来,这御玺触感冰凉、圆润,令人神魂颠倒、爱不释手。陈洪用手轻轻掀起御玺,把脸凑了过去反复端详印底那几个大字,一阵心神摇曳似有一股电流游遍全身,仿佛直入了云端而浑然忘我、不能自己,自从净身入宫后,何曾有过此等绝妙感觉。对着御玺把玩许久之后,陈公公盖上印盒,眼角含春、嘴边挂笑,兀自坐在案边一阵回味,进入了一种玄而又玄的贤者时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为了这方大印,陈洪隐忍多年,付出了太多太多,看准机会果断背刺干爹,终于得偿所愿,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正当陈公公忘乎所以、神游物外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声聒噪,“禀二祖宗,奴婢们给二祖宗送内阁票拟来了!”陈洪忙敛住心神,收了嘴边的笑容,眼底闪过一抹狠厉,目光锁定在两个抱着公文的小太监身上。职场里如果遇到副职领导,除非是书面行文,一般口头称呼绝不会提这个“副”字,这大概算是基本的职场社交礼仪了。称呼里加个“副”字,便已经是失礼了,严嵩是阁老,严世蕃是小阁老;吕芳是“老祖宗”,明明可以管陈公公叫“小祖宗”,这“二祖宗”的称呼又是从何而来,见到大领导嘴里还不干不净的,怎么难听怎么喊,不用问,喊“二祖宗”的这货一准儿是干爹留下来的芳草,搁这儿故意恶心陈公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