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熊孩子的无能狂怒(终)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五集
严世蕃堵在西苑的宫门口,故意当着一大群官员的面儿,一会儿大喊“大明朝是不是把内阁给废了”,一会儿嚷嚷“六部九卿所有的事情,都由他徐阶一个人说了算”,这影响也实在是太恶劣了,真以为大明朝廷是某浪某博嘛,什么断章取义、乌七八糟、粗制滥造的引战话题都敢往外抛。职场上可从来不会讲什么言论自由,想要畅所欲言的前提是,你得先有个当首辅的爹,同样的话换别人来说,那就是第二个周云逸。小阁老此时的心态就如同一个标准的熊孩子,想通过上蹿下跳、撒泼打滚、胡作为非的方式,去吸引大人们的关注,进而提升自己的存在感,越多人注意到他,他便闹得越起劲儿,属于典型的“人来疯”。对付这路熊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冷处理,俗称“放风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等他闹个了、折腾累了,也就彻底消停了。
石公公强忍着心中的不快,果断选择了无视严世蕃,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阴阳怪气地答道,“小阁老,我刚才已经说了,除了公事,其他的话咱家一律不会回答。收公文!不愿意交的让他们拿着,先收愿意交的!”此时石公公口中的“小阁老”,基本就等于是在骂街了,凡是愿意交公文的估计是真有急事,肯定要优先处理,至于那些不愿意的,这会儿不交那就明天请早了,索性就这么慢慢拖着,看最后是谁也先耗不起。几个宫务员绕过严世蕃去收其他人手里的公文,石公公又嘱咐了一句,“交了公文就没你们的事了,都先回去,明天来取回文。”这么多官员都堵在宫门口确实有碍观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六部九卿集体上丨访丨呢,先把吃瓜看戏的群众清一清,剩下那些坚持不肯走的,自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死硬分子及其帮凶,对这群人也不需要太客气。
堵在宫门口的这一大堆官员,除了少部分是真有公文等着内阁签批的,其他大部分都是惊觉朝局有变,随便找个借口过来宫门口打探消息,想着能观一观风向、摸一摸虚实来的。石公公这边已经下了逐客令,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有些事别说掺和了,哪怕就是多听一句,那都是天大的干系。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一大波吃瓜看戏的官员井然有序地转身离去,片刻之后,宫门口便只剩下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高拱、张居正这两拨人了。那几个收公文的小太监一脸不知所措地看着石公公,石公公则是满脸烦躁地说道,“办你们的差,看我干什么!”,一个小太监陪着笑脸走到严世蕃面前,小心翼翼地说道,“小阁老,小的给您当差,您老有公文就交给小的吧。”
严世蕃一把推开那个小太监,黑着脸直勾勾地盯着石公公,恶狠狠地说道,“石公公,我严某再请问一句,大明朝六部九卿所有的事请,是不是从现在起,都由徐阶一个人说了算,我们连内阁都不能进了!”小阁老似乎是词穷了,只能揪着一个毫无意义的伪命题,翻来覆去地对着石公公发难,就连一旁看热闹的高拱都觉得索然无味,无聊地扇起了折扇。外人能不能进内阁,跟徐阶是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再说了,除了张神童摄政那几年,大明朝的事儿什么时候能轮到内阁首辅说了算的,小阁老你也忒能扯了。有些人就是给脸不要脸,给他三分颜色便硬要开染坊,石公公强忍着满腹牢骚,皱着眉不耐烦地怼了一句,“小阁老要是还问这样的话,那就回家问严阁老去,还有你们二位大人,有公文请交上来,人却不能进去。”
一味地忍让换来的只能是得寸进尺,石公公终于忍无可忍,这会儿严阁老的面子也不好使了,一顿口吐芬芳,直接问候起了小阁老他爹,把严世蕃怼得哑口无言,顺便也给一旁吃瓜的两位师傅提个醒,想进内阁此路可不通。凡事都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像严世蕃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正面硬刚,刚不过再张嘴骂街那肯定不行,事没办成还把人给得罪了,张神童明显就聪明多了,以正合以奇胜,不仅擅长迂回还能一心两用,愣是敢在石公公眼皮底下玩一手瞒天过海,这才叫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端的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