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四)人情练达即文章(中)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四集
人到中年不如狗,哪怕是裕王殿下也是满腹牢骚,一肚子苦水,中年男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之间,也说不清是哪一点触动了愁肠,寥寥几句话好似有诉不尽的烦闷与无奈。虽然说“再亲也亲不过身边的人”,但人活一世,真正能相信且依靠的人也只有自己了,除了自己谁都不能信,尤其是那些负责给自己暖床的宫女,这也是道长教给孙子万历的人间至理。至于说李妃家境贫寒,诸位可千万别当真,此贫寒是名贫寒,非实指贫寒,李家能把闺女嫁给裕王,还是明媒正娶的那种,这家境再差又能差到哪去。区区十万匹丝绸也只够买5个芸娘而已,退了便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狗大户家里又不差钱,还能让娘家人吃亏不成,过段时间等北京这边消停了,派小舅子跟着高翰文合股去做棉布生意,当大舅哥的还能拦着不成。
此时又没有外人,自家媳妇儿该哄还得哄,那天吵架自己也是在气头上,嘴里没个把门的,说的都是胡话,心里绝对不是那个意思,还请夫人大人有大量,就不要跟自己斤斤计较了。裕王先是对着李妃服软,然后又卖了一波惨,先是谭伦不来信、再是祸福难晓、最后是师傅们全都见不着,老公都这么惨了,只剩下媳妇儿一个人了,此时还不肯拉老公一把儿,说两句体己话吗?说到动情处,裕王故意顿了片刻,李妃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活,怔怔地看着不远处一副身形瘦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丈夫,一阵疼惜和埋藏心底的委屈带着泪水不禁蓦地涌了上来。裕王眼中透着一抹悲凉,长叹了一声“说句灰心的话,不幸生在帝王家呀”,无论是气氛烘托,还是情绪渲染,裕王这一波的演技都是相当到位,以后诸位男士再遇到和媳妇儿、女友们拌嘴吵架的时候,裕王这一手操作不妨学一学,确实管用。
李妃也没想到,丈夫几句诉苦的话竟真能破了自己的防,鼻头一酸已是泪水满眶,忙低头去找手帕,一旁的裕王不失时机地从怀中掏出手帕,伸手递了过去,李妃缓缓走到裕王面前,双手接过手帕一阵抽泣。总算是哄好了,裕王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轻声劝慰道,“你看,我才说了几句,你又这个样子。”明明是你故意把媳妇给说哭的,这会儿又反过来怪媳妇多愁善感,所以说女人过于感性也不好,容易被渣男利用。
李妃眼角含泪哽咽着说道,“王爷千万不要这么说!以前的事都是臣妾的错,千条理、万条理都没有跟王爷使性子的理,王爷今天这样说了,往后有什么话臣妾都会跟王爷直言。譬如眼下这件事,王爷的心思臣妾也知道,王爷心里揣着我大明的江山和百姓,那既然这么久都熬过来了,徐阁老、高大人和张大人,到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好些事情你想它是这样,不想它也是这样。只有一条,王爷一定要记住,父皇只有王爷这一条根,祖宗的江山社稷终有一天要靠王爷担起来,王爷千万不要把什么都放在心里,伤了身子。臣妾要是说的不对,就当臣妾没说就是。”这就是李妃的高明之处,作归作、闹归闹,但心里始终有个度,不仅做到了收放自如,还能坐下来跟男人讲一讲道理,而且讲的头头是道,端的是个女中豪杰。
虽然是在自家书房,也要防着隔墙有耳,裕王殿下可以肆无忌惮地喷几句,但李妃却有颇多顾忌,毕竟媳妇儿难做,总不能前脚刚把老公哄开心了,后脚就把公公给得罪了,做女人不能要一头没一头。裕王的心思李妃当然清楚,所谓“王爷心里揣着我大明的江山和百姓”纯粹是句恭维的场面话,一个为了倒严能默许浙江乱起来的人,心里真能揣的下“江山和百姓”嘛。甭管裕王心里揣的究竟是什么,李妃认为眼下的关键是一个“熬”字,而不是那个“倒”字,这么久都熬过来了,再忍个三两年又如何,到时候说不定严嵩自己就垮了,又何必急于求成,非要去争这一时的输赢呢,这就叫战略眼光。至于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让他们锦上添花可以,指望他们雪中送炭,这就是强人所难了,时机未到这些人来了也没用,时机到了这些人来与不来,其实也没差。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在这里杞人忧天徒增烦恼,不如耐心等待时机,而李妃口中的这个时机,指的就是道长对倒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