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九)世事洞明皆学问(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四集
给陈洪安排完了工作,吕芳连头也没回,弓着腰步履蹒跚地走进了里屋,留给几位干儿子一道稍显落寞的背影,那一刻明显能感觉到,干爹是真的老了。吕芳慢慢地坐在榻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冲黄锦招了招手,有气无力地说,“有吃的吗,饿了”。为了给道长遮风挡雨,吕芳殚精竭虑地忙活了一上午,待一切安排妥当了,不由得感到腹中饥饿难耐,在司礼监吃完了这一餐饭,吕公公还要赶去玉熙宫等着接受处分,成年人的世界何来的“容易”二字,无非是知进退,懂得逆来顺受罢了。
吕芳特意换了一身便服,从容地走进了精舍,瞟了一眼不远处静静打坐的道长,默默地放下手中的茶壶,故意弄出些许声响,让道长知道自己来了。道长慢慢睁开眼,拖着长音不徐不疾地念叨了一句,“修长生,修长生,古来到底有谁是不死之身”,道长其实是个明白人,只不过缺乏最起码的医学常识罢了,打坐、吐纳、炼气、化神、双修外加装神弄鬼什么的本也无伤大雅,可道长你没事闲的瞎嗑什么金丹阿,但凡能管住嘴迈开腿,也不至于才活了六十岁就山陵崩了。道长的逻辑很清晰,既然人终究难逃一死,那么修阴宅显然要比修阳宅重要的多,所以这天字第一号的工程自然要派个信得过且得力的人去监工,吕芳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吕芳低头摆弄着手边的活计,坦然答道,“回主子,远有彭祖,近有张真人,都是不死之身”,所谓的“不死之身”常见于各类影视作品,比如西方的吸血鬼和狼人之类的,吕公公竟把武当掌门人还有八百岁老寿星也抬了出来,明显是在敷衍。作为四十年的亲密战友,彼此之间也没必要拐弯抹角、藏着掖着的,道长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摊牌了,“彭祖不可信,张真人活了一百二十岁,突然没了踪迹,找了二百年仍然没有找到。看来朕的万年吉壤还得抓紧修了。”什么八百岁的老寿星,那纯属扯淡,张真人活了一百二十岁,已经算是医学奇迹了,找了两百年还没找到,估摸着老人家是穿越了。道长自己才活了六十整,也就是张真人一半的水平,尤其是近几年,道长经常觉得腰酸、背痛、腿抽筋,再不补充些肾动力,怕是彻底没法双修了,所以这修阴宅的事也是该抓点儿紧了。
该来的迟早要来,何况还是自己一手安排的,吕芳丢下手边的活儿,站在原地低着头一言不发,脸上闪过一丝怅然若失的表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毕竟是四十多年朝夕相伴的老伙计了,一句话就把人给打发走了,道长心中也颇为不舍,眼神中掠过一抹哀伤,顿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说道,“你是跟了朕四十年的人了,朕的万年吉壤派别人去,朕不放心。把司礼监的事交给陈洪,你今天就去,看看朕的吉壤修得怎么样了。”浙江的事虽然吕芳已经安排妥当了,但没见到重审的供词之前,道长始终还是不放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单凭司礼监、内阁的两封急递,未必就能压得住底下这群蠢蠢欲动的牛鬼蛇神。杨金水疯了、胡宗宪躲了、吕芳也打发去吉壤了,正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最后还是要靠道长自己才行,眼瞅着大水要漫了山头,道长又该出手治水了。
道长是个急性子,上午三巨头才喝过酒,下午就把吕芳派去十三陵报道了,十三陵距故宫大概50公里,连夜赶路的话,第二天一早,吕公公就可以在吉壤吃早饭了。吕芳平复了下心情,面色平静地跪在道长面前,抬起头轻声问道,“启奏主子,是让奴婢就去看看呢,还是留在那里监修工程?”按照吕公公自己的计划,这趟去吉壤也就相当于出了个长差,短则个把月,长则三两个月,等外面风平浪静了,自然还是要杀回来的,苦肯定是要吃一些的,权当是忆苦思甜了。吕公公最后能不能王者归来,还要看道长的态度,面对吕芳赤裸裸的试探,道长斜着眼撇着嘴,用两分嘲讽、三分调侃还有五分无奈的语气抱怨道,“好些事都是你自己做了主算,这还用问朕吗?”道长的意思是,剧本是你吕芳自己写的,该不该回来、什么时候回来,你自己心里没点哔数嘛,都是千年的狐狸,咱俩就别聊《聊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