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三)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四集
对徐阁老而言,吕公公组织的这场酒局就是个赤裸裸的鸿门宴,解决完海老爷的供词还嫌不够,又要逼着徐阶当众纳投名状,想喝两个半杯根本行不通,要喝便喝一个满杯,究竟是喝嘉靖元年的陈酿还是喝隆庆元年的新酿,只能欢乐二选一。其实对道长而言,三巨头今日在酒局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跟开直播差不多,无非是延迟个把小时罢了,再考虑到冯保跟吕芳的关系,说不定到了晚上,裕王那边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遇到这种送命题,犹豫太久也很麻烦,沉默了片刻,徐阶一边在心中怒骂吕阉误我,一边用微微发颤的双手缓缓端起酒杯,严嵩也心有灵犀般地睁开眼,眼角含笑地端起酒杯,两人遥遥相望、心照不宣,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边厢酒已经喝完,再随便插一嘴题外话。为官三思,思危、思退、思变,自打杨金水被逼疯那时,吕芳就已经意识到了危险,等到海老爷的供词出炉,吕芳便着手准备战术性撤退了,这里着重强调下,之所以说是战术性撤退,是因为吕公公的主线任务还没有完成,道长是不可能让他金盆洗手的。在道长的布局中,严党、清流、司礼监各司其职却又互相牵制,形成最稳固的铁三角,云在青天水在瓶,道长是青天之云自然是棋手;其他人都是瓶中之水,就算当了首辅也只配做棋子。作为一个合格的棋子,就要在适当的岗位发挥适当的作用,铁三角还稳固的时候,吕芳的作用就是执掌司礼监去牵制严党与清流,维持一个相对的平衡,说直白些就是负责拉偏架,既不能让严党把清流赶尽杀绝,又不能让清流顺顺利利地倒了严,总之谁弱吕公公就帮谁,所以铁三角斗了二十年,谁也奈何不了谁。
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道长总还要问一句,严嵩老矣尚能饭否?事实就是严阁老越来越管不住严党这群人了,宝贝儿子严世蕃就是只扶不上墙的癞狗,累死抽狗的也没用;胡宗宪能力和人品都没问题,可惜是个榆木脑袋,梗着个脖子说什么都不肯喝道长这杯酒。严嵩今年都八十一了,离八十四也就剩2年半了,就算道长不倒严,老人家怕也是迈不过去这道坎儿了,严党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铁三角的这一角早晚都得崩,崩完之后两点之间,就只剩直线最短了,这是大势所趋,谁也拦不住。话不妨说的再直白些,吕芳这枚棋子,他的命运是和铁三角牢牢绑在一起的,只要铁三角还在吕芳就在,哪怕去了吉壤也肯定能再杀回来,因为道长不可能真的让陈洪去牵制严嵩、徐阶,一个青铜对上两个王者,根本没得玩儿。
过去的二十年吕公公都在尽职尽责地维持着铁三角的稳定,如今严嵩这一角崩坏在即,吕芳还要站好最后一班岗,那就是帮着道长顺利完成倒严,等三角变了两角,吕公公才可以全身而退。想清楚了这一层再来看看吕芳的布局,便可领略到真正的高手风范,东南战事未平,国库还剩八百多万两的亏空没补,这种时候怎么能去倒严呢,真要是清君侧于一役了,剩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徐阶还有那些清流能收拾的了嘛。就算毁堤淹田里没有杨金水的事儿,出于维护铁三角稳定的需要,吕芳也会帮着严嵩出手敲打徐阶,但毁堤淹田毕竟牵涉到了杨金水,而杨金水又是吕芳亲自派去浙江的,所以这个雷吕芳必须自己扛起来。
吕芳的思退其实还是熟悉的那一招,小杖受大杖走,瞒着道长偷偷找两位阁老喝酒,表面上看是犯了道长的忌讳,其实是主动出头帮道长解决棘手的难题,骨子里透着的是有担当,顺便犯点小错,让道长找个由头把自己贬出北京,躲到外地避风头去。毁堤淹田的事如果能压下来,吕公公无非是在吉壤体验一段忆苦思甜的日子,反正道长一道口谕,随时还能回来接着掌印;毁堤淹田的事如果真上了秤,正好躲到别人都看不见的地方去,学胡宗宪玩消失,让严嵩、徐阶带着个半吊子的陈洪顶在前面遮风挡雨。掰着指头替吕公公算一算,这顿酒喝的里外里都不亏,说不定还有的赚呢,至于徐阁老,谁叫他的好学生在浙江惹是生非,惹得大家都不痛快呢,挨打就要立正,吕芳马都要去吉壤睡凉炕了,不坑你徐阶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