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二百九十一)难念的经(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三集

赵贞吉下意识地对书吏吩咐了一声,“把拆了的那些树枝都捡起来”,书吏有些发蒙,赵贞吉又说了一声,周围人这才忙不迭地弯腰去捡树枝。白天拆鸟窝,晚上捡树枝,先强拆后重建,自家领导白天刚折腾完鸟,这晚上又开始折腾起人来了,这谁能遭得住阿。赵贞吉闲庭信步般地走到梯子前面,让人把树枝都拿了过来,攥着一把树枝三步两步爬上梯子,然后开始仔细地用树枝去修补树杈上残破的鸟窝,把下面扶梯子的众人都给看懵了。另一边的驿站里,谭大人还在苦口婆心地给海老爷做着思想工作,“赵中丞也不是你说的那种人,你太偏激!你海刚峰是个刚直的人,上忧社稷下忧黎庶!可我大明朝也不只你一个海瑞忧国忧民!”

海老爷确实过于偏激了,就算赵中丞再不是个玩意儿,你也不该当着谭伦的面对他口吐芬芳,毕竟谭大人也不是什么好人,指不定扭头就把海老爷你给卖了。海老爷静静地坐着,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谭伦则是越说越激动,“越中四谏你总听说过,戊午三子你也总听说过?他们就都是敢于上疏弹劾严嵩父子的直臣。而这七个人又都是谁在救?是徐阁老舍了命在救他们。赵中丞是徐阁老的学生,他不恨严党、不想清除君侧?就是因为前车有鉴,严党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直言参劾他们的清流就有一百多人,其中被杀者二十余人,被流放者三十余人,幸免于刑被罢官者更不知凡几,为什么会这样?”

越中四谏、戊午三子无疑是幸运的,至少成为了倒严运动的形象代言人,不仅有人出手搭救,更可以在史书中留下几笔痕迹;至于剩下的那些被杀头、流放、罢官的清流同志们,运气自然就差了许多,像周云逸那样,第一集开头还能捞上讲几句台词才领盒饭的,那就算是人品爆棚了,大多数人都成了谭伦口中冰冷的统计数字。牺牲不可怕,可怕的是牺牲的没有任何意义,清除奸党、清君侧于一役,大明就会好嘛,非也!只要道长还坐在龙椅上,谁来当家都差不多,甚至是每况愈下。终于等待奸党倒台了,换了一帮没有经验的在野党来执政,众正盈朝形式不是小好、那是大好,结果干了没几年,连给京官发年终奖的钱都没了,大明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换个角度来看,那些为了倒严所做的一切牺牲,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除了感动了他们自己,做的全是无用功,这才是本剧最诛心的地方。

谭大人慷慨激昂的发言还在继续,说到动情处语调不禁又高了几分,“就是因为严嵩孤立皇上闭塞言路,将他们所做的种种不齿之事,都暗中都牵到皇上身上,以致只要弹劾严党便成了诽谤圣上。今天他们终于弄到国库空虚无以为继的地步,这些事呈上朝廷之时,便是严党倒台之日,万世之功,一步之遥。赵中丞也是因为深知前车有鉴,才叫我来劝说你。浙江一案,万不可牵扯皇上,一旦牵扯皇上,又将前功尽弃,严党依然不倒,且将祸及朝中举荐你我之人。刚峰兄,事可从经,又可从权,这个道理你也不明白吗?”别看谭伦说的是慷慨激昂、催人尿下,实际却是虚与委蛇、避重就轻,道长自带千里眼、顺风耳的天赋技能,所谓的严嵩闭塞言路,其实就是道长揣着明白装糊涂,装作不知道罢了。讲道理严党也不是故意要去给道长脸上抹黑,只不过那些不齿之事十有七八都是替道长他老人家干的,所谓诽谤圣上就是找个借口,说穿了还是道长有意在护犊子。

能说出“这些事呈上朝廷之时,便是严党倒台之日”这样的话,足见谭大人对倒严形式的判断还是过于乐观了,屹立朝堂20年不倒的严阁老,又岂是区区几页供词就能轻易击倒的,而所谓“万世之功,一步之遥”更是无稽之谈。大明朝真正的弊端在于道长一人独治天下,而圣明天子心里想的全是悉天下而奉一人,要想救大明,变法改制才是唯一的出路。就这一点,连远在福建南平做教谕的海老爷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可那些天天围在道长、裕王身边的清流权贵们却熟视无睹,恨不得把大明朝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严党头上,弄得好像只要斗跨了严党,换了他们这帮正人君子上台,大明就能v形翻转,起死回生一样。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2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2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