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二百一十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一集

真是说曹操曹操便到,赵贞吉刚刚还在说“北镇抚司上差也没到”,擦脸巾还没放下就有人前来禀报,“禀中丞大人,北镇抚司上差到了”,赵贞吉漫不经心地“哦”了一声,便吩咐把人请进来。赵巡抚一把脸未擦完,海老爷和王用汲屁股也还没坐热,多日未见的北镇抚司上差就踩着点进来了,这就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出双簧节奏设计的也忒紧凑了。看着朱七等人走进后堂,赵贞吉一本正经地开始念起了台词,“这几日一直等杨公公,他却不露面,不能拖了,看起来只好由我们三个钦点的问官和四位上差,一起先行拜读皇上的谕旨,然后再请你们将圣旨给杨公公宣读。”不吹不黑,论起鬼扯的功力来,理学之臣跟杨公公那真是难分伯仲,赵贞吉这几日确实在等杨公公,为的就是摸清楚杨公公那边还有什么别的幺蛾子没有。

赵贞吉这时候才对海老爷、王用汲说“不能拖了”,实在也是有些此地无银、做贼心虚,讲道理要不为防着海老爷和王用汲,赵巡抚随便寻个理由再拖个十天半个月的,也不是什么难事。以杨公公玩失踪为借口,先把案子拖它个七八天,勉强也能说得过去,对海老爷他们也算给了个交代。除了海老爷和王用汲,连蹲班房的郑泌昌、何茂才一早都拜读过圣旨了,赵贞吉此时特地强调说,“一起先行拜读皇上的谕旨,然后再请你们将圣旨给杨公公宣读”,就是委婉地转告海老爷跟王用汲,只有宣读了圣旨才算正式开启了办案流程,严格意义上来说,前几天只能算是为办案预做准备罢了,这里不存在所谓的拖延办案与消极怠工行为。

赵贞吉话音刚落,朱七随即接过话头,郑重其事地说,“拜了旨,案子也怕办不了了”,赵贞吉不失时机地问了句“为什么?”,朱七坦然答道,“杨公公疯了”,赵贞吉紧跟着捧了句哏,“有这样的事?”朱七一字一句地娓娓道来,“沈一石家产牵涉的案子,许多地方都要问织造局才能知道,杨公公这一疯,这个案子恐怕就只能放一放了。”杨公公疯了的消息总算是借着朱七的嘴公布了出来,前面都拖了七八天了,如今又“只能放一放了”,按这个速度推算,没有个十天半个月,这圣旨怕是没法宣读了。应付差事般地念完了台词,朱七也不管在场其他人的反应,一转身带人就往外走,赵贞吉此时也恰到好处地表态了,“案子的事等过后再说,拿官服,我去看杨公公。”说罢赵巡抚看也不看海老爷和王用汲,吩咐了句,“你们二位先到官驿歇着,案子的事,等我通知吧。”便大步流星地走了。

海老爷和王用汲一大早赶到巡抚衙门,就为了看一场拙劣的表演,赵贞吉和朱七照本宣科的完成了表演,还不待海老爷和王用汲打出差评就匆匆离场了,只剩下海老爷与王用汲二人相顾无言、一脸无奈。事出反常必有妖,杨金水一夜之间忽然就疯了,这无疑成了最近杭州城最大的瓜,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织造局。王书办押送军粮一走就是五六天,等他回到杭州再去织造局门口踩完点回来汇报,只怕这消息都要下热搜了,何况赵贞吉早就怀疑王书办是内鬼了,所以真相只有一个,根本不需要王书办来通风报信,杨金水的事儿,赵贞吉一早就知道了。海老爷刚到杭州当晚就去提审了犯人;王用汲找赵贞吉求助,赵巡抚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人出殡不怕殡大的态度,这些事想必王用汲早已第一时间写信给谭伦汇报了,再加上杨金水莫名其妙就疯了,潜伏在暗处的谭伦应该也能把事情猜得七七八八了。

理学之臣办事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就拿今天早上这个事来说,在巡抚衙门召见下属谈工作,本应该穿戴整齐在大堂上正襟危坐,结果人家赵巡抚偏不,故意穿了身休闲服,在后堂一边洗手擦脸,一边就把工作的事给谈完了;去织造局探望病人,本该穿的casual点,顺便带点水果花篮什么的,随便慰问慰问,虚情假意地说几句片汤儿话就完事了,结果人家赵巡抚偏偏要底下人带着官服,自己穿的好像是去出席杨公公追悼仪式似的,从赵贞吉的穿着打扮上就不难看出,究竟什么事才是赵巡抚心中的当务之急。杨金水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其实无所谓,赵巡抚真正关心的是,既然可以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疯了,那杨公公会不会过几天忽然就原地满血复活、彻底痊愈了,毕竟道长那会,精神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属于玄学范畴,敬一堂大夫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也未必就能比蒙古大夫强多少。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1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1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