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百七十八)钟馗驾到(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集

顺着上一篇的话题,此处多聊几句题外话,前文分析过海老爷是一个坚定的孟子原教旨主义信徒,政治理念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政治主张是,通过自上而下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实现“君臣共治”;具体改革措施是,进一步加强内阁权力与独立性、不断充实文官集团政治实力、大力推进以德治国观念、对君主灌输民本思想并进行道德绑架;最终目标是,实现对皇权的有效约束、进一步缓和阶级矛盾、在大明建立开明君主专制制度。即使是在道长眼中,海瑞提倡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君臣共治”这一套道长虽然自己不搞,但不妨碍他怂恿自己儿子搞,甚至连搞“共治”的班底都帮裕王准备好了。讲道理海老爷提倡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能够完成,再配合上张居正搞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小冰期也就那么回事,闯贼、满洲建奴什么的根本就不足为惧,哪怕摊上朱由检这样的亡国之君,大明还是那个大明。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裕王登基不过6年就崩了,也就比特朗普多干了不到2年,还没等大明再次伟大,就扔下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自己狗带了,最后全便宜了紫禁城隔壁的张师傅。张师傅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对政治体制改革完全没兴趣,一门心思全扑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毕竟搞经济见效快,容易出成绩得罪的人还少,趁着万历年纪小不懂事,张师傅一个人大包大揽,把能干的、容易干的全都给干完了。等到张师傅狗带的时候,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恰好赶上万历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极其严重,加上保守派大臣的极力反对,再配合地主阶级的反攻倒算,张师傅毕生努力的心血也就付之东流了,至此大明中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

再多聊两句海老爷,海老爷是一个看了几页《千金方》,就敢给全县老百姓开药的猛人,往好了说这叫一身是胆,往坏了说就是过分自信,完全不尊重专业,妥妥的外行指导内行。如果让海老爷去负责纪检工作,顺便做一个反腐倡廉的模范典型,这叫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让海老爷进内阁去抓经济工作,他老人家一准能把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给连根儿掐了。海老爷是小农经济的忠实信徒,满脑子装的都是重农抑商那一套,看见穿丝绸的商人恨不得抓起来打一顿屁股。海老爷心中的政治正确叫做“耕者有其田”,最反感的就是土地兼并,对资产阶级搞的那套“羊吃人”、“蚕吃人”的把戏,那真叫深恶痛绝,海老爷绝对属民族资产阶级的宿敌。所以说海老爷是大明的宝剑,不是招财猫,把宝剑摆在客厅镇宅最合适,非要摆在店门口,一准儿得破财。

书归正传接着聊剧情,王用汲对着海老爷吐槽了一句,“刚峰兄,你自己不愿意舒服,还不让别人舒服,你也太不近人情了吧”,海老爷不以为然的反问了一句,“好大的人情啊,润莲,你知道这种规格,一人一天要花多少银子吗?”王用汲泰然自若地说,“包括饭食,大约二十两”,海老爷颇为不满地抱怨了一句,“知道你还住”。20两银子一天,相当于让海老爷每天烧两匹丝绸或者吃20石粮食,也难怪海老爷急眼,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自己不过是个七品知县,何德何能值得驿站如此大费周章,海老爷心中已是充满了戒备。王用汲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因为这是赵中丞和织造局亲自安排的”,安排两个七品知县的住宿,还要浙江巡抚和江南织造局亲自出面,事出反常必有妖阿。

王用汲的一席话,让海老爷对赵贞吉的第一印象打了不少折扣,赵贞吉作为一省巡抚,此时不关心案情,反倒把心思花在下属的接待规格上了,这赵巡抚也是忒闲了,再说哪里有上司给下属主动献殷勤的道理,这里面绝对有猫腻。“上谕下来都五天了,我们来了不立刻召集我们审案,倒在规格上做起文章来了。”,海老爷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赵贞吉的不满,王用汲赶忙出来打圆场,“其实赵中丞已来过了,等了你一个时辰,刚走。”听说赵贞吉刚走,海老爷精神一振,忙不迭地说,“是么?那我们现在就去见他。”,对海老爷而言996确实算是福报了,这都快11点了,一听说有活儿干,海老爷眼睛都亮了,这真是生命不息加班不止阿。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