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百四十五)塑料兄弟情(终)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九集

胡宗宪的唯一诉求就是把徽商捞出来,什么家国不分、大明致命之弊不重要,沈一石的家产只要不卖给徽商,卖给谁都ok;赵贞吉用什么手段捞人也不重要,坑蒙拐骗偷都无所谓,只要把人弄出来就ok;如果其他常规手段都无效的话,迫于无奈,也只好使用非常规手段,给道长上疏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高手过招从来都是点到为止,听完赵贞吉一番大义凛然的表白,胡宗宪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只见胡宗宪两眼放光,一扫之前的阴霾,对着赵贞吉开始狂飙演技,“孟静,我大明朝几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支撑大厦,也就靠你们这些理学之臣了。善谋国者如烹小鲜,浙江的事盘根错节,郑泌昌、何茂才还有许多官员背后都牵涉到朝廷,牵涉到宫里。有些事该追,有些事就不能追查到底,该争的争,该忍的必须忍,浙江之事就全靠你了!”

赵贞吉拿手的是川剧变脸,胡宗宪擅长的是舞台剧表演,二人各展所长,轮番登台献技。胡宗宪这一声“孟静”喊得是情真意切,丝毫看不出一分钟之前还嚷嚷着要绝交。大明朝几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洪洞县里没好人、大明朝里没好官,这也算是当时的国情了,可胡总督说什么“支撑大厦,也就靠你们这些理学之臣了”,这明显是高端黑,属于讽刺的艺术。估计大明朝的“理学之臣”跟当朝的“公知”属于一个性质,经都是好经,可惜歪嘴的和尚太多,这经念到最后全是歪的。

帮大家回忆一下,为大明朝支撑大厦的“理学之臣”都干了点什么,高拱、张居正策划了让浙江乱起来的大谋略,为了倒严打算逼反几十万灾民,估计想复制水泊梁山的先进经验,在浙江对“闯王”搞大规模无土栽培,这事要真让“理学之臣”干成了,绝对属于人道主义灾难;谭伦到浙江当参军,一天正经事没干过,天天当搅屎棍,生生把胡宗宪改稻为桑按揭三年的事给搅合黄了,不仅如此还差点害的胡宗宪借不到粮食,结果真到了开战的时候,胡总司令都亲自上前线了,参军大人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莫不是这“理学之臣”还学会闪现了;再有就是赵贞吉同志了,“理学之臣”当初借粮食的时候就是不情不愿的,要不是因为胡总督的军令被逼的没办法,估计一粒粮食也进不了浙江。“理学之臣”不但不借粮,嘴里的歪理邪说还一套一套的,按他的逻辑,希特勒也不过是圣人不仁,以犹太人为刍狗罢了,死600万犹太人只是个数字,谁也挡不住。

黄河、长江,严党、清流,衣冠禽兽、理学之臣,归根结底都是一丘之貉,谁执政了都是苦一苦百姓,如果一定要做个区分,大概是严党图财,清流害命。严党的追求从来都是升官发财,主观上也没打算对老百姓赶尽杀绝,当然老百姓死不死他们也从来都不会关心。就拿改稻为桑这事来说,要是胡宗宪一开始就跟严世蕃合作,小阁老也不会搞什么毁堤淹田的人间惨剧,千里做官只为财,动刀动枪的犯不上;执政党除了捞钱还要维持社会稳定,在野党可就没这觉悟了,议会政治玩不转就玩街头政治,政治协商谈不拢还可以拉人上山打游击,无非就是草菅人命罢了。当然清流是不会自己上山打游击的,他们打算让齐大柱这样的人,拉着队伍替他们打游击,当不了闯王还可以学梁山好汉,总之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一门心思搞破坏,比如某港前阵子那样,反对党为了执政也搞了个大谋略,打算让东方明珠乱起来,撺掇了一大群年轻人上街头搞暴力,基本是一个思路。

“郑泌昌、何茂才还有许多官员背后都牵涉到朝廷,牵涉到宫里”,此话不假,比如严世蕃和他老爹都分过茶叶,这就属于牵涉到朝廷,再比如杨金水、吕芳也分过茶叶,这就牵涉到了宫里。“有些事该追,有些事就不能追查到底,该争的争,该忍的必须忍,浙江之事就全靠你了”,胡总督这句话说得就颇有几分玄学的内味了,道理都没错,可究竟哪些该追、哪些不该追,哪些该争、哪些该忍,鸡贼的胡总督此刻却故意不说破,兄弟只能帮你到这了,道长的真实意图,赵巡抚你自己去领会吧。当然胡宗宪多少也给赵贞吉留了点提示,比如徽商的事该争你就必须得争,而赵贞吉你对胡宗宪不满这种事,该忍你就必须得忍着。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1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1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