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塑料兄弟情(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九集
上篇说到胡总督用一句,“望你及时为我送来军需”,赤裸裸地对着赵巡抚大搞政治讹诈。想必肯定有朋友会问,只要赵贞吉把沈一石的家产卖给徽商,既满足了杨金水的需求又能给胡宗宪筹措军费,这不是妥妥的“两难自解”吗,这个问题还是需要辩证地去看。胡总督最后一句话说的清楚,“沈一石的家产该不该转卖,尤其是该不该卖给我那几个同乡”,这句话重点在“尤其”这两个字上。连毁堤淹田这种伤天害理的事,胡总督都敢用一床棉被给盖过去,人家怎么可能去计较贱卖国有资产这种小儿科的事,何况还是打着给自己筹措军费的名号。归根结底,贱卖国有资产胡总督举双手赞成,可要让徽商去接这杀猪盘,胡总督必须誓死反对。
再来聊聊筹措军费这事,首先,即使沈一石的家产卖了50万匹丝绸,按照道长他老人家的性格,也不可能把这钱都拿去战场上,让胡总督可劲儿地烧,至少这钱有一大半得被道长截流了;其次,赵贞吉前脚刚从徽商那里敲来竹杠,后脚再把钱送到胡宗宪的军营里当军费,这事干的得有多恶心人,赵贞吉这哪是去送钱阿,分明就是去开嘲讽的吧。诸位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站在胡宗宪的立场,是不是得往死里去收拾赵贞吉,甭管赵贞吉送来多少钱,胡总督都可以张嘴说钱不够用,你赵贞吉敢敲徽商50万匹丝绸的竹杠,胡宗宪就敢开口要100万匹丝绸的军费,50万匹用来打仗,50万匹用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就叫堤内损失堤外补。
聊到这里顺便再说说军费的事,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发战争财可比承包在建工程来钱快多了,不信可以问问专职给道长修别墅的严世蕃同学。无论是把空军采购战机的钱存银行吃利息蒋夫人,或者是把海军买军舰的钱拿去修颐和园的老佛爷,还是全世界到处采购军火吃回扣的印军高层,古今中外拿军费大做文章的事是屡见不鲜。胡总督这里更是如此,别的不说,有功将士得发放奖励吧,伤残将士得给医药费吧,阵亡将士还得从优抚恤吧,谁说得清楚阵亡名单里有多少是真的无定河边骨,又有多少本来就是拿来吃空饷的人头账户。
上面说的还是小头,真正的大头是武器装备采购还有后勤供应保障这类的,那可是要人手一份儿的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齐大柱带的那帮兄弟参军的时候连军装都没有,人手一把片儿刀就去砍人了,实在是太寒酸了,给每个人订做一身军服加全身盔甲,再打一把关刀不过分吧;明军兄弟们手里拿的火器也就是鸟铳吧,用来打鸟还勉强凑活,打会“弹一闪”的日本友人明显是差点意思,弄几百把加特林滚筒机枪做火力输出,也是应该的吧;崇祯时期袁崇焕用的“红夷大炮”发射的还是实心铸铁炮弹,估计胡总督手里的炮怕是更寒酸,据说二营长手里的意大利炮挺好用的,无论是轰人还是炸船效果都不错,这意大利炮砸锅卖铁先进口个几十门,哪怕是来几万个浪客剑心这样的倭寇,也能给轰成渣了。
后勤供应保障就更是无底洞了,去年为了给道长修别墅运木料,特地修了十艘大船,光造船就花了100万两银子。大海上风平浪静的运木料,估计也没啥倭寇敢打道长这“木头纲”的主意,就这样都花了100多万两银子,现在组织人手冒着炮火往前线送补给,弄不好半路遇到倭寇骚扰打劫,连命都没了,张嘴要个200万两的快递费也很正常吧。去年光给道长修别墅就花了700万两银子,如今胡总督带着大几万人跟倭寇团战,一打就是大半年,真刀真枪的对砍,死伤无算、血流成河,不仅要打赢还得全歼对手,这军费你觉得花多少算合适。
所以说胡宗宪这一仗,要打就得选最好的战场地段,雇最好的军师,至少也得是徐文长那种水平的,打就得打的狂拽炫酷雕炸天,直接加特林扫射、AK爆头、意大利炮轰他娘的,飞龙骑脸一波A过去带走,旁边再配一个最牛的直播带货解说,涂着口红,特妩媚的那种,甭管胡总督操作怎么样,直接就喊“OH~MY~GOD”,一口地道的中式英语,倍儿有面子。战场旁边再建一个莆田系的野战医院,二十四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儿—贵,光挂号就得收100两银子。上战场的士兵人手都是三级头、三级甲、8倍镜、六神装,你要是不花钱抽个高级皮肤都好不意思跟战友打招呼,你说打这么一场仗花多少军费合适?我觉得怎么着也得500万两银子吧,500万两银子?!那是特么成本,至少1000万两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道长的购物心理,愿意花700万两造别墅的主儿,根本不在乎掏1000万两去打仗,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吗?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所以,我们平定倭寇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