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无可奈何花落去(终)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九集
赵贞吉眼瞅着郑泌昌、何茂才二人,闲庭信步一般大摇大摆地走进正堂,进得门来一阵喧哗好生聒噪,对面前这两个活宝,赵大人是发自内心的鄙视加厌恶。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巡抚刚到任,这第一把火将烧未烧之际,就被杨公公兜头一盆凉水给泼了一脸,本该是威风凛凛、风风光光的揣着圣旨去捉拿人犯,莫名其妙变成赵大人坐等犯人主动来“投案自首”。这大晚上的也没啥娱乐活动,赵大人只能枯坐在办公桌前守株待兔,陪着杨公公大眼瞪小眼,好不容易等到收网,赵贞吉直接站起身缓缓地说,“有上谕,郑泌昌、何茂才接旨。”一听有旨意,何茂才立刻就跪了,郑泌昌在原地愣了一秒,一脸阴狠的也跪了下去。
道长这封圣旨洋洋洒洒几百字,摘抄如下供诸位奇文共赏之:朕遍览史册,历朝贪蠹之吏不遑少见。我大明开国之初,有贪赃六十两白银者,太祖高皇帝即将之剥皮揎草,祖制不谓不严。今乃有尔浙江巡抚郑泌昌,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上侵国帑,下吞民财达百万之巨!不唯朕览之吓然,记诸史册,后世观之无有不吓然者!若以太祖之法,尔二人虽有百身,剥皮揎草宁无余辜!朕上承祖德,常存无为而治之念,伤一生灵皆不忍之,奈尔二人之罪何?着即革去郑泌昌、何茂才一切职务,令赵贞吉任浙江巡抚兼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调淳安知县海瑞、建德知县王用汲会同严审自郑泌昌、何茂才以下诸员之贪墨。尔等罪员倘尚存一丝天良,当彻底供罪,悉数缴出贪墨之财。上天或可给尔等一线生机乎!钦此。(以上内容摘自原著,与剧中台词略有出入)
这篇圣旨一半文言一半白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不再赘述了,这里聊点别的。上文说过浙江大案这出戏该怎么演,剧本道长一早就写好了,这道圣旨就是剧本,仔细通读几遍自然就能体会道长的一片苦心,浙江的案子哪些该查,哪些不该查,怎么查,道长可都在圣旨里黑纸白字写的清清楚楚。先说哪些该查,“严审自郑泌昌、何茂才以下诸员之贪墨”,圣旨里写的很清楚,是自郑泌昌、何茂才以下的官员都可以查;再说哪些不该查,自然是郑泌昌、何茂才以上的官员都不可以查,包括但不限于严嵩、严世蕃、吕芳、杨金水等等;最后说说怎么查,“尔等罪员倘尚存一丝天良,当彻底供罪,悉数缴出贪墨之财。”查谁不查谁道长都画好圈圈了,彻底供罪这话自然就得辩证地听,道长最主要还是求财,大鱼都在北京,时机未到暂时不能碰,也只好先拿这些小鱼小虾开刀了,毕竟苍蝇再小也是块肉不是。上下挥霍无度,国库亏空怎么解,先是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商人的油水榨干了最后还可以掠之于官,只要还有严党这群官员在,大明朝的财政就绝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20年间沈一石给各级官员分茶叶分掉了100万匹丝绸,折合白银1000万两,学一学道长圣旨里的遣词造句,“尔二人虽有百身,剥皮揎草宁无余辜”,这么大一口锅,道长是打算让郑泌昌、何茂才全给背了,按照这个涉案金额定罪,把这两个活宝剥皮揎草了,也就将将够还个利息。“不唯朕览之吓然,记诸史册,后世观之无有不吓然者”,这个犯罪性质实在是太恶劣了,道长的意思是不仅要杀人而且要诛心,对郑、何二人不仅要斗倒斗臭,还要踏上一万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未来史书里都要留一笔,把这两活宝当做反面典型来宣传。
上天有好生之德,道长不仅是万民的君父,更是一个标准的“慈父”,不是斯大林同志那种意义上的“慈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道长圣旨最后一句说的明白,只要郑、何二位把这口大锅背了,再把钱都吐出来,“上天或可给尔等一线生机乎”。前面不是说好了“剥皮揎草宁无余辜”的吗,怎么话锋一转,就变成“上天或可给尔等一线生机乎”,人生大起大落来的太快,这也实在是太刺激了吧。最后问诸位一个问题,假如郑、何二位听道长的话,乖乖背锅交钱,道长能给这两个活宝一线生机,给他们判个死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