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百二十三)愿者上钩(终)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九集

赵大人这套话术也算职场say no的标准套路了,先说这事其实也不难办,等你真要办的时候,再找出一大堆问题让你去一一解决,大问题套着小问题,颇有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感觉,总之拒绝是不会拒绝你的,就等着你自己知难而退主动放弃。变卖沈一石家产这事,甭管杨公公把理由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再高大上该不合规还是不合规,吕公公的信又不是写给赵贞吉的,圣旨上没有的事做成了赵大人没半毛钱好处,万一出了岔子最后追究起责任,还不是赵大人出来背锅,像这种没肉吃还可能挨打的事,就算胡宗宪不发话,赵贞吉也没啥动力去干。想清楚这一层,再琢磨下赵贞吉说的那句,“可这样的大事能够交给郑泌昌、何茂才他们去办吗?”,乍一听赵贞吉好像是要把事情揽到自己怀里去做似的,其实不然,前面分析了,沈一石的家产不是不能卖,让赵贞吉去干这事,肯定第一时间给徐阶打签报请示,说白了就是把这事上秤,这样自己才算尽职免责,到时候上面怎么说自己照办就是了。赵贞吉这个思路其实没毛病,但是有个硬伤,卖家产这事如果上了秤,最后卖的钱可都是要进国库的,你这等于是把道长当韭菜给割了,到底是按规章制度办,还是按领导意图办,赵大人您可得考虑清楚了?

赵贞吉拿郑泌昌、何茂才说事儿,杨金水微微一笑不为所动,“这两个人还能办什么事,咱家刚才已经说过了,我是不想吓退那几个徽商。”此刻赵贞吉的注意力还在郑泌昌、何茂才身上,杨金水使了一招仙人指路,特地给赵贞吉提了个醒,别忘了这里还有几个徽商呢。既然杨公公打算带节奏,赵大人自然要顺着这个话题问下去,“南直隶、浙江、安徽的丝绸商大有人在,吓退了这些商人,我们还可以找别的商人嘛。”赵大人这话说的在理,既然圣旨上白纸黑字写的捉拿郑泌昌、何茂才这事都不着急,那找接盘侠的事自然就更不着急了,何况吓跑这几个徽商,再换一拨人就是了,江苏的胡老板就挺靠谱的。杨金水等的就是赵贞吉这番话,赵大人不提这个话头,杨公公还真不方便给这几位徽商做个背景介绍,“当然可以找别人,可今天来的这些徽商都是胡部堂的同乡。”此话一出刚才还在侃侃而谈的赵贞吉便沉默了,今晚这事是越闹越大了,一开始还只是涉及违规倒卖国有资产的事,现在连自己的顶头上司、二十年的知交胡宗宪也扯进来了,关键是赵贞吉一时半会也想不清楚,这些徽商到底是胡宗宪还是杨金水安排过来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个时候决不能再表态了。

整个屋子突然安静了,杨金水和赵贞吉对视了足足两秒钟,才漫不经心地点了一句,“还有,这件事儿事先我已经跟老祖宗请示过了。”杨公公这句话有真有假,破有深意,把沈一石家产卖给徽商道长和吕芳自然是同意的,可是顺序错了,第五集的时候道长可是亲口跟吕芳说过,“还有告诉杨金水,以后宫里不要再为难胡宗宪。”杨金水是个极其谨慎的人,连捉拿高翰文都要提前去请示,如果不是接到道长的明确指示,杨金水怎么敢自做主张地去给胡宗宪挖坑设套呢。杨金水说自己事先请示过老祖宗,无非是想把锅都揽在自己身上,将来万一出了问题,把胡宗宪逼急了,对外可以解释成所有主意都是自己拿的,道长和吕芳不过是被自己蒙蔽了而已,这样道长、吕芳和胡宗宪之间还能有转圜的余地。杨公公自己说过,“做了这号人讲的就是两个字,对上面要忠,交朋友要义。”这就叫知行合一,对道长、吕芳忠,对沈一石、芸娘义,杨金水确实做到了忠义这两个字,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杨公公的性格,真的遇到了过不去的坎儿,杨公公一定会冲在最前面,当仁不让地去顶缸背锅,哪怕牺牲了自己也要保全道长和吕芳,这一点对于后面理解杨公公装疯卖傻这段戏是至关重要的。对杨金水这个人也要辩证地看,杨公公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好下属,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朋友,可对于浙江的老百姓来说,作为毁堤淹田的参与者之一,杨公公跟郑泌昌、何茂才他们没什么两样,一样的衣冠禽兽,无非是少了生殖系统而已。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