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伐秦(5)
当秦王姚泓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确定了姚懿即将谋反的事实,然后便将心腹姚绍召至内宫,和他一起商议对付姚懿的对策。姚绍道:“姚懿这小子卑鄙无耻,但见识浅薄,是个啥也不是的蠢货。就他的智商,绝对想不出这种计谋,相信这一切都是他手下谋士孙畅建议的,所以我们现在立即召唤孙畅来长安。我可以断定,这怕死的小子百分之百不敢来。如此,我们便可以此为口实,率军攻击姚懿。而姚懿不得人心,必定一击溃散,那时,内患便能解除。”
话毕,姚泓频频点头,认可了姚绍的办法。而事实果然如此,当孙畅听说这件事以后,赶紧到姚懿面前去哭诉,而姚懿呢?也需要孙畅来给自己出谋划策,所以不但没有答应使者的要求,还将使者给赶走了。于是,姚泓立即命冠军将军司马国璠等将率数路大军直逼姚懿。姚懿见双方已经撕破脸面,遂于本月称帝,并向各州传递公告檄文。可结果呢?却没有任何一个州郡响应他。非但如此,他手下的士兵纷纷离散逃亡,所以,这小子称帝不久就成了光杆司令,被姚泓分分钟拿下,也没有受到多少损失。
可一波始平,一波又起,如果之前姚懿的反叛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损害的话,这一波的反叛,可就要了姚泓的老命了。
公元417年正月,齐公、征北将军、安定太守姚恢突然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率十余万人直奔长安而来,口实:“铲除君王周边之奸臣。”
和上一次姚懿的造反不同。这一次,姚恢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认为继续留在安定就是个死,只有返回关中才是自己唯一的生路。所以,很多人都拥护了姚恢,跟着他一起往关中而走。而当姚恢大批兵马抵达新支(失考,应该在今甘肃灵台附近)的时候,其谋士姜纪突然拉住了姚恢,然后悄悄对其道:“主公,现在朝廷重要的将领和士兵几乎都集结在东方,京师长安必定空虚,您如果能在这时候率精锐轻骑兵以最快的速度突袭长安,长安必为您所夺。而一旦长安被您夺下,那么整个国家就全都是您的了。然后,您再率领国人挡住东晋的进攻,这国君的位置也就坐定了!”
计谋很毒辣,不过姚恢不听,他认为,只有稳扎稳打才是最好的策略。我有人我怕啥?于是,姚恢开始率军向南攻击郿城,打算步步为营,一点一点靠近长安,最后将长安彻底吞下。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长安,长安当即大恐,殿中的官员甚至已经吓得失心疯,搂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而姚泓呢?虽然急出了一身冷汗,可他不能慌!绝不能慌!可现在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对,对,我还有姚绍,他一定有办法,一定有办法!注:之前,姚泓已派姚绍率大军往东阻击晋军)
于是,姚泓紧急召回姚绍,并令辅国将军胡翼率众屯驻于沛水西部(长安西丰河),以策应即将到来的姚绍。
同月,姚绍主力大军紧急返回长安,然后马不停蹄便直奔姚恢而去。
同月,双方相遇于灵台(长安西),姚恢的部众见四面八方的秦军都在向他们对面集结,无不心惊胆战。而这时候,人性自私的一面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之前,这些跟着姚恢造反的人只想南返关中,躲避赫连勃勃的侵袭。可现在,已经抵达了关中,那么这些人就用不着依靠姚恢了,何必还要跟着他送死呢?于是,越来越多的将官投降了姚绍,越来越多的士兵和百姓悄悄逃离了军队。姚恢一看要坏,赶紧对姚绍发动了进攻。因为他知道,如果再等一段时间,自己的部队就得丢没了。
可就在双方正激战时,姚赞突然率一部骑兵(姚绍之前安排好的奇袭)突袭叛军之后,这些叛军本就士气低落,如今又遭此突然一幕,当即大溃,四散奔逃,姚恢见兵败如山,只能舍弃大军而逃。可最终,这名叛将也未能逃过朝廷军的追杀,最终被砍死在半路上。至是,轰动一时的姚恢之乱就这样被平定了,可此时的后秦已经是千疮百孔,这时候的姚泓,真能挡得住东晋、夏国和西秦的连番进攻吗?
同月,刘裕留其子刘义隆镇守彭城,然后自率主力大军向西猛进,意图和檀道济、王镇恶之前锋军会师以后一举向西,彻底干掉后秦这个祸患。可王镇恶立功心切,想在刘裕到达以前再多立些军功,再加上后秦主力部队已经西返,所以不等刘裕主力大军到来便引军攻至绳池(河南洛宁西),并对此城发动凶猛的进攻。
王镇恶所部,近来连战连胜,士气爆棚,战斗力极强。而秦军呢?本就士气低落,前些阶段又退了姚绍,所以并没有什么战心,战斗力很低,便就被轻松攻破。而这之后,王镇恶马不停蹄,继续向西猛进,连战连捷,直到达到潼关之下才停止了继续征伐的脚步。(注:潼关即今陕西潼关。“动至阌乡县六十里,古代之桃林塞也。”王氏曰:“自灵宝以西,潼关以东,皆曰桃林。”潼关,秦之门户,也是当初曹操与马超争夺关中之重要战略要地,所谓的关西、关中更是由潼关和函谷关为界限决定的)
时,檀道济、沈林子的部队也已经完成了会师,见王镇恶活跃,便也开始了进攻,并和王镇恶一样连战连捷,可就在他们的军队到达蒲坂(山西永济)的时候,却遇到了当地太守的拼死抵抗,檀道济连番攻占都不能攻下,便只能暂时停止进攻,将蒲坂团团围住。
然,就在战事正紧张之际,事情又发生了新的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