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桓玄的部队已经距离建康越来越近了,司马元显于是将主力部队屯于宣阳门,打算利用陆战阻击、城墙放箭的常规防守方式来对抗桓玄。可让司马元显崩溃的是,之前他两次畏敌已经大大影响了军队的士气,现在的军队流言四起,甚至有人已经怀疑除了建康,其他的地方已经全都被桓玄所攻破,所以这些士兵已没有半点儿战心。司马元显见状,只能让士兵进城,打算坚壁清野!
可就在这时,桓玄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建康城下,他们见宣阳门的士兵打算回城,一个个直接冲了过去,并一边冲锋一边大声吼叫道:“放下武器!饶尔一命!”
这话一说,司马元显的部队直接崩溃。有的四散而逃,有的直接跪地求饶,更有的大开城门,死活都不让司马元显把城门关上。司马元显无奈,只能抛弃了部队,独自跑到父亲司马道子的府中避难。
那天,建康城被轻松攻破。
那天,司马元显抱着司马道子痛哭,不停询问怎么办。而司马道子呢?只能悲哀道:“事已至此,再也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桓玄之乱(4)
公元402年3月,桓玄携大军进入建康,第一件事便是将司马元显绑在船头上,例数他这些年所犯的罪责。司马元显呢?直到这时候还天真地以为自己能求得一条狗命,所以在船头上一边求饶,一边大声哭吼道:“这些事都不能怪我,这都是张法顺那帮人撺掇我干的,不怪我,不怪我啊!”
就这样,司马元显在脸面丢尽的情况下性命也没得保留。
本月,桓玄进入京师,代皇帝下达诏书,解除整个国家的戒严,晋安帝于是任命桓玄统领文武百官,都督全国军事,并兼任丞相、尚书令、扬州牧、徐、荆、江三州刺史,可以算是将整个东晋的军政大权都抓在手里了。
桓玄于是大封宗族,将很多很多的重要位置都安在了自己的族人身上。而这之后,桓玄再无顾忌,便要开始铲除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危险分子。而这个人还有谁呢?当然就是手握北府兵的刘牢之了。
次日,桓玄解刘牢之兵权,封其为会稽内史,让他赶紧去就任。使者将桓玄的命令交到刘牢之手中以后便匆匆地离开了。见过了命令,刘牢之对天哀叹一声:“刚牛13就开始卸我的兵权,看来我的大祸就要来了!”
刘牢之虽然比较悲观,可他的行动却一点儿都不悲观,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他接到命令开始好几天了,却是丁点儿都没动,还在京口杵着呢,有那么点儿要和桓玄拼一下子的意思。桓玄见此,便将武力驱除的办法提上了日程。
刘敬宣见状,赶紧请桓玄且慢动手,容他前往京口一劝。能不和刘牢之交手桓玄还是希望尽量避免的。因此,他允许刘敬宣返回京口劝说刘牢之。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敬宣回到京口以后非但没有劝说刘牢之听话上任,反而让刘牢之赶紧用手中的士兵对桓玄发动突袭。而这时候,刘牢之也拿不定主意了。突袭吧~~~,现在桓玄已经占据了建康,手中士兵是自己的好几倍,自己胜利的机会太小。乖乖上任吧~~~,还怕自己一点儿一点儿被桓玄给玩儿死。刘牢之这个纠结,最后实在是拿不定主意了,便找到了心腹刘裕,和其非常没有底气地道:“敬宣劝我袭击桓玄,你觉得能成功吗?”
刘裕:“您老真能闹,之前,您拥有数万北府兵,听见桓玄那有动静,没有一战便直接投降了,所以大家都以为您畏惧桓玄,已无战心。而桓玄呢?刚刚夺得整个大晋,声威震动天下,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现在的心都在桓玄那里。您和我说在这时候要攻击桓玄?如果您要这样的话等同于找死,而找死呢?您大可以自己去,别带上我,我宁愿脱下战甲回家种地去也不再和您干了。”
刘牢之:“行了行了,我知道你小子还因为之前我不听你的话生气,我错了还不行吗?你就不要再闹别扭了,赶紧和我说怎么办吧!”
刘裕:“就在京口待着!我看他桓玄能他x咋地!”
刘牢之:“这是为何?这不等于坐以待毙吗!”
刘裕:“非也!将军在京口经营的时日也不短了,京口的士兵还是听从将军指令的,之所以现在没有士气,主要原因还是桓玄逼得不紧,而一旦桓玄过度逼迫,必定会引起士兵们的反弹。到那时候,别说他桓玄有十万大军,就是有一百万!我和将军合力也能将他们赶到海底去喂鱼!”
刘裕对自己的信心是爆棚的,是无与伦比的,可刘牢之很明显又没拿这个中二的话当回事儿,直接否决了他的提议,还是倾向于造反。刘裕一看刘牢之这揍性,知道话不投机,于是不复多言,转身离去。刘牢之呢?也没搭理刘裕,第二天便将所有的将官都召集到议事大厅,并且商量如何布置袭击。可计划还没等说出,一名将官便站了出来,用一种极其傲慢的态度和刘牢之道:“一个人呐,这一辈子最不该做得事情就是谋反,将军以前反王恭,前儿个反司马元显,现在又要反桓玄,不是您这心到底是什么做的?就您这样的人有再大的能力又如何在天下立足呢?我真为您感到羞愧啊。行了,就这样吧,您要作您自己去作,我和我的兄弟们可不陪了!”
话毕,转身离去。而剩下的那些将领们呢?也都在哈哈大笑中离场。很明显,他们都不想再跟着刘牢之这等反复无常之人了。
得,这还没开始打仗呢,自己就变成光杆司令了。刘牢之没有办法,只能孤身往北逃跑了。可桓玄怎么可能会放过他,于是出动军中最快的轻骑兵往北追击。
最终,刘牢之在逃到新洲的时候被这些骑兵追上了,刘牢之自知必死,可又不愿受辱,于是上吊自杀。
至此,桓玄在东晋最大的危险被剔除,真正成为了没有后顾之忧的东晋第一大员!
同月,只剩几千人的孙恩认为东晋朝廷刚刚经历大乱,边境防守一定懈怠,于是带着现在还有的几千人偷偷渡出海岛,偷偷登岸,想要抢点儿粮食便跑。可却被防守的官兵发现,直接将孙恩打败。
这一次,孙恩万念俱灰。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能复兴的机会了,继续活着只能像一个行尸走肉般,早晚都会活活饿死,于是直接投海自杀。
自是,孙恩之乱也宣告终结。不过在孙恩死后,海岛中还剩下的那点儿反贼却依然不死心,他们还幻想着能重回当初的荣耀,于是推孙恩的妹夫卢循为新任首领,继续守着他们那不切实际的梦想。那么卢循能不能东山再起呢?东晋又将在桓玄的带领下走到哪一步呢?我们过后再说,现在还是再将目光瞄向北方吧,看看这段时间,北方都发生了什么大事。
402
第三章刘裕的崛起
3.1后凉新主
公元401年正月,南凉王秃发利鹿孤准备在国都西平称帝,建立自己的朝廷。而他的大臣们也都赞成秃发利鹿孤的建议,一个个亢奋非常,只有南凉安国将军鍮勿崙,他在经过反复再三的权衡以后才站出来道:“末将不赞成陛下称帝。”
秃发利鹿孤眉头一皱,但却没有发作,而是耐着性子道:“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