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馀崇的带领下,后燕士兵也是悍不畏死,个个拼命,所以很快,这些北魏骑兵便被杀得溃散奔逃。馀崇得以全身而退。
而当库傉官伟和更后方的慕容会主力听闻这个消息以后,紧张的心也是大大得到了舒缓,士气得以振作。于是,慕容会下令全军正常向南行进,一路攻下了渔阳等多处之前被占据的幽州之地。可因为慕容会的行军速度实在太过缓慢,等他们到达蓟城的时候,慕容宝已经经历了柏肆之战,被死死困在了中山。
再看中山慕容宝。
现在的慕容宝已经被困中山很久了,城外的魏军每天都在对城内的士兵进行辱骂,可慕容宝却始终坚守城池,坚持不出一步!因此,中山城内的士兵都充满了愤怒,他们虽然兵少,但也战心喷发,请求和魏军决一死战!征北大将军慕容隆见军心甚盛,便找到了慕容宝建议道:“现在的北魏内乱已除,后方稳定,士兵也是我们的十余倍,从表面上来看,坚守城池确实是我们唯一的办法。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一定要看穿整个战局,甚至看穿隐藏在绝望之下的生机!那么这个生机是什么呢?一、魏人虽然一直占据主动,可大军背井离乡已经一年多!最开始那种凶恶的气势已经抹灭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的士气很低,随时都有溃散的风险。二、魏人最开始有多少士兵?四十多万!可现在呢?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万(这话有水分),他们的士兵、马匹、军粮已经损失了一大半,所以现在的北魏根本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三、魏国是一个多部落组成的国家,看似稳定,可随时都有一朝而散的可能。所以我们一旦在这重创魏军,整个魏国都会分崩离析。有此三条,我们为什么不在此时和魏人决一死战呢?如果陛下继续这样‘谨慎持重’下去的话,恐怕好不容易出现的士气就会丧失,进而落至冰点。为什么?因为到时他们会认为陛下畏惧魏人,不敢决战,还请陛下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吧。”
这个计谋怎么样?有点冒险,有点豪赌,可一旦赌赢了,后燕便会反败为胜,化腐朽为神奇!讲真,慕容宝最开始有些心动,可就在他想答应慕容隆的建议之时,慕容麟却又跳出来搞事情。他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将慕容隆的建议说得一文不值,前前后后竟然达到了四次之多。因此,慕容宝已经活泛的心,便又落了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慕容宝不是怀疑慕容麟了吗?不是防备慕容麟了吗?为什么还要听慕容麟的话呢?
首先,慕容宝虽然怀疑慕容麟,但前两次确实都是慕容麟的手下造反,从来没有抓到慕容麟有造反的意图。慕容隆呢?和慕容农一样,在后燕声威极隆,慕容宝继位之前更是曾经威胁过他的地位,所以慕容宝对慕容隆的防备更胜慕容麟。
其次,中山有几乎一半的兵力都掌握在慕容麟手中,如果慕容麟不点头答应,他慕容宝就是有再大的战心,又如何成功实施?因此,这一次的大反击活动便随着慕容麟的阻挠而告终。
356
伐燕(9)
公元397年3月,魏军围城之兵虽然已经疲惫,可拓跋珪依然死堵着中山不放,看来是不灭慕容宝誓不罢休了。
慕容宝感觉自己实在没有什么战胜拓跋珪的可能,便打算将拓跋珪的弟弟拓跋斛送回去(之前拓跋珪派拓跋斛来求和,慕容宝直接将人家给扣下了),并遣使往拓跋珪处,请求停战,慕容宝愿意将常山以西的大片土地全部赔给北魏。
北魏军团的损失虽然没有之前慕容隆说得那么严重,但也消耗不少。拓跋珪也不想打了,所以当场答应了后燕使者,并解了中山之围,准备退兵回盛乐。可就在大军刚解围,还没有退走多远的时候,慕容宝这逗比,竟然又反悔了。于是拓跋珪盛怒,又带大军将中山团团围住。
公元397年3月17日,后燕一千多名将士在慕容隆的带领下呼呼啦啦找到慕容宝。这一场景可将慕容宝吓坏了,还以为慕容隆要造反,可就在这时,慕容隆却突然给慕容宝跪下,几乎悲愤道:“陛下,现在我们坐守中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这样下去,终有一天将被困死,现在,下面这些将领都愿意为大燕冲锋陷阵,甚至马革�尸!可陛下您却每每制止我们,您这完全就是自取灭亡啊!况且我们被围这么长时间,城内还没有一个人想要投敌,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想战斗,想拼命!而陛下呢?只知道白白浪费时间,期盼敌人能自行退去,这,可能吗?现在,城内城外的力量对比悬殊,魏人是一定不会退去了!所以我们唯一的出路便是主动出击,和敌人决一死战,这样,我们还有一丝生机!陛下!请不要再犹豫了!命令大军出征吧!”
那慕容宝早就被这些将军吓蒙了,哪里还会拒绝,于是赶紧点头答应。慕容隆呢?怕事情再出现什么变故,便赶紧将士兵都召集在一起,并在大开城门之前和士兵们狂吼道:“各位!陛下现在声威不振,魏贼竟打到我们家门口来欺辱我们,这是我,和你们最大的耻辱!你们甘心吗!!”
众人:“不甘心!”
慕容隆:“这次战争,我会和你们站在一起,我会始终冲在最前线,如果能够打败敌人,我们便会建立万世之功!如果打不过敌人,我也会和你们死在同一片战场上,绝不苟活!众位!胜败就在今日,随我…”
“慢着!”
就在慕容隆即将率大军出征之时,一传令突然赶到,并和慕容隆急切道:“启禀将军,陛下命令大军暂缓,先不要出城。”
这话一说,慕容隆的心脏如同停止跳动一般,他近乎绝望地和那名传令兵道:“这不可能,陛下刚刚答应了我们的请求,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反悔!说!我们走后,谁去找了陛下!”
传令:“这,这,启禀将军,将军走后,赵王(慕容麟)曾去找过陛下,然后,然后陛下就派我来了。”
“啊~~~~~!慕容麟,毁大燕者,便是你这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