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
6.18伐燕(1)(图205:魏大举伐燕之战经过图)
公元396年6月,北魏有大臣上奏拓跋珪,声称现在的后燕对慕容宝怨声载道,正是一举灭燕的绝佳时机,所以希望拓跋珪能出兵伐燕,一举夺下河北乃至青州(山东)、并州(陕西)等后燕之地。
拓跋珪认为此言很有道理,便将自己直属的主要部落迁徙至平城一带,准备对后燕发动灭国级别的进攻。
6月中旬,北魏别部开始攻击后燕之广宁(河北张家口附近),成功拔取,并斩太守。
下旬,拓跋珪之主要部落皆迁至平城,开始休整备战。
而在迁至平城以后,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建议拓跋珪能够在平城称帝。为什么?现在北魏已经拥有足够大的地盘,足够强的国力,足够称帝级别。所以现在称帝正是时候,也能够让更多有才能的人投奔自己。
拓跋珪认为很有道理,也没玩儿三让那一套,便直接点头称皇,并昭告天下。而拓跋珪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也在很短的时间便传到了后燕。慕容宝不敢大意,遂命辽西王慕容农率几万正规军前往并州驻防(陕西)。当时,因为后燕连年征战,国库缺粮,所以大兵每到一处,都要强征当地百姓的粮食。而并州,又是常战之地,一向缺乏粮食,所以百姓大恨。同时,本次征伐北魏是势在必得,所以几乎出动了全国的兵力,总数竟达四十余万,而慕容农呢?只有几万而已。
因为双方力量差距实在是太过悬殊,所以边境震动,那些之前服从后燕的少数民族皆开始蠢蠢欲动,有要倒戈的迹象。基于此,慕容农又派出数股部队前去监视各个部落(实际上就是镇压),力量大大降低了。
8月28日,拓跋珪开始对后燕发动总攻击。其率步、骑混编部队共四十万人南出马邑(山西朔县),鼓行而前,据史料所载,北魏军团声势浩大得让人不寒而栗,延绵两千里而不绝。这还不算,在拓跋珪大规模南进之时,还同时派出了魏将封真(路人,有一定的统军作战的能力,可史料却对其没有半分记载)率一别部向东袭击后燕的幽州,用以牵制后燕之主力。
而就在北魏开始大规模出征后燕之时,后燕正面临被灭国的危机之际,慕容氏那帮人在干什么呢?还忙着内乱呢。
后燕征北大将军,幽、平二州州牧,清河公慕容会的母亲虽然出身贫贱,但慕容会却是慕容垂所有儿子中年纪最大的。并且,这小子长得雄伟俊逸,器宇不凡,还颇有才能,所以很得慕容垂喜爱。想当初慕容宝讨伐北魏的时候,慕容垂就曾命慕容会摄管东宫太子府的事务,所有的政事都可以全权管理。对他的待遇,甚至都能和太子相媲美。
等到慕容垂亲自带兵讨伐北魏的时候,老雄狮又命慕容会镇守龙城,几乎将整个东北所有的军政大事全都交给了他。并且,选择辅助慕容会的全都是当时朝中有名的能臣(慕容垂是真的老糊涂了)。等到慕容垂病重的时候,更是亲自下诏给慕容宝,让他将慕容会定为皇太弟,有意让慕容宝百年之后立慕容会为后燕国君。
当时,慕容宝肯定是答应了,可等到慕容垂死后,他却违背了承诺,没有立慕容会为储君,而是偏向自己的小儿子,只有11岁的慕容策。可因为有慕容垂的遗诏,他也不好太过,便将这事儿一直压着,只等一个拥护人而已。
而这个拥护人,马上就来了。
长乐公慕容盛,是慕容宝的长子,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喜欢慕容策,不会立自己为储君,可慕容策不过一孺子,天赋在他看来还和一个白痴一样,所以只要立慕容策为储君,他就有机会成为皇帝。总之,说什么都不能立慕容会为储君。那样自己真就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于是,慕容盛和其小叔慕容麟勾结在一起,同时找到了慕容宝,声称慕容会不配为储君,只有幼子慕容策有才能,血脉纯正,才配成为储君。
哈!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来了枕头,那还有什么说的?慕容宝当即便将慕容策立为储君,并昭告天下。至于慕容会,爱他x咋咋地,没人搭理你。
慕容会因此愤怒,造反的心思生根发芽。
9月,北魏大军距离后燕已经越来越近了,慕容宝因此诏令龙城,让慕容会将龙城的部队调往中山(后燕真正能战的士兵基本上都在龙城),可慕容会拒不奉诏,一兵一卒都不往中山调。慕容宝是恨得牙根直痒痒,可碍于现在大敌当前,他也不敢太过逼迫慕容会,只能强忍下来。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慕容会这小子,已经开始心怀不轨。
349
伐燕(2)
公元396年9月18日,北魏主力大军向南至曲阳,然后沿西山而走,兵峰直逼晋阳。因为双方的力量差距实在太过巨大,所以慕容农不敢主动迎击,只能坚壁清野,据城而守。可拓跋珪,他竟然不攻晋阳,而是率军直接绕过晋阳,直向东方中山而去。且,在绕过晋阳的时候,他还命士兵们在城下嘲笑辱骂,这才以极其嚣张的姿态向西而行。
我的天,拓跋珪是怎么了,这还是北魏著名的皇帝和军事统帅吗?要知道,将后背留给敌人完全是兵家大忌。为什么?
其一,易被截断粮道,无法补给。
其二,易被骚扰,无法以全力向东进攻。
其三,如前方战局失利,后路又被敌军切断,那就无法逃走,会被全部歼灭。
综合以上,从古至今,凡行军打仗,都会先攻下一地,然后才会去打下一个地方。或者分出部分士兵将一地包围,然后带领主力大军去攻打下一地。当然了,也有长途奔袭的,不过拓跋珪是四十万大军,所以根本不可能如当初霍去病、耿弇一般搞长途奔袭。那么熟悉兵法的拓跋珪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答案当然是要将慕容农从晋阳城中给引出来!
晋阳,从春秋时便是闻名天下的防守重地,当初赵氏家族依靠一个晋阳硬是守出了三家分晋的局面。慕容农更是现在后燕首屈一指的名将,城中还有将近十万的士兵,所以想将晋阳这块超硬的骨头啃下来,自己不掉下三斤肉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晋阳绝不能强攻!
基于此,拓跋珪装出了一种非常嚣张的样子,直接绕过了晋阳,给慕容农以及晋阳城中的士兵造成了极尽的羞辱。因为拓跋珪断定,慕容农一定接受不了这种羞辱,会在自己走后发动攻击。于是,拓跋珪在走出数十里后突然命大军折回,命步兵为前军,骑兵为两翼,呈大包围结构向前徐徐前进。
而这一切,都被拓跋珪料中了。
那慕容农从初上战场到现在,百战百胜,勇猛无敌,什么时候被这么轻视过?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羞辱?!于是,向来稳重的慕容农愤怒了,中计了。在全城士兵呜嗷喊叫杀尽魏人的呼声中,他脑袋一热,直接率全城之军冲杀而出,直奔拓跋珪主力而去。可就在冲出一段距离以后,却见北魏步兵突然从正面冲他们杀了过来,久经战阵的慕容农当即就知道自己中计了,于是马上命令士兵回头,准备往晋阳狂奔而去。
可就在这时,如地震般的马蹄声响彻四野,无数北魏骑兵从两翼迂回而来,瞬时之间就将慕容农包了饺子,然后便从四个方向对后燕军发动了攻击。而这一切,都是在瞬时之间完成的,后燕军全无防备,只能四散而逃。慕容农喊破了喉咙都阻挡不住此等溃势,便只能嘿然,率死忠于自己的近卫骑兵往外突围。
最终,燕军全军覆灭,只有慕容农率数千近卫骑兵突出了重围,成功奔逃回晋阳。可这时候,晋阳已经收到了前方战败的消息,晋阳城守不想魏军攻破晋阳以后玉石俱焚,便紧闭大门,不让慕容农进入,并声称已经投降了拓跋珪,让慕容农赶紧离开。
慕容农没有办法,只能率骑兵往南而走,想要绕路回到中山。可拓跋珪岂能让慕容农如愿?在拓跋珪心中,整个后燕现在唯一能打的就是慕容农了,一旦将这货弄死,那么后燕将再也没有自己的敌人。因此,拓跋珪拿下晋阳以后分兵略地,以横推之势席卷了整个并州大地(山西大部)。同时,他还派心腹战将长孙肥率数万骑兵追击慕容农,并下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将慕容农擒获,死活不论。(注:长孙肥,拓跋珪手下心腹大将,刚猛果断,冷静沉着,可谓文武双全之s-级大将)
长孙肥收到命令以后立即出动,给麾下骑兵每人配三匹战马,日夜兼程疯狂对慕容农发动追击。终于,在慕容农到达潞川(今山西浊漳河)之时将其追到,便即对其展开进攻。
那长孙肥的统军能力本来就不次于慕容农,手下士兵更是数倍于慕容农,还是士气爆棚的状态,所以慕容农根本不是对手,且战且退。其手下将兵眼看如此下去必被魏军全歼,便劝慕容农先逃,他们用血肉之躯来为慕容农筑造血肉长城。慕容农嚎啕大哭,最终还是在忠勇手下的拼死下捡回了一条性命。
可当慕容农到达中山之时,他原本的十万大军只剩下他老哥一人,以及那可怜的三名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