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苻坚之死(下)
公元385年7月,前秦之主,被评为胡人最伟大君王的苻坚被后秦之主姚苌所擒,然后便被送到了新平的行宫中幽禁了起来。(时,姚苌已将国都迁至新平)
同月,符宏逃至下辨,可下辨官员早就背叛了前秦,所以拒不接纳符宏。符宏无法,只能先往武都,然后借道南逃至东晋。东晋孝武帝接纳了符宏,并将其安置在江州。
同月22日,后秦王姚苌派人到幽禁苻坚的地方向他讨要传国玉玺。没办法,从两汉开始,传国玉玺就是真正天子的象征,没有传国玉玺就不算是真正的皇帝,哪怕是市井的百姓也会称没有玉玺的统治者为白板天子,这就是现实。所以,姚苌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苻坚手中的传国玉玺。
那使者去了,并对苻坚软硬兼施,话中隐隐有威胁之意,可苻坚却猖狂大笑道:“一个小小的羌贼也敢威胁我天子苻坚,你们简直不知天高地厚,我告诉你们,五胡的次序中,你们羌族永远是最低等的,永远上不了台面,哈哈哈哈…”
姚苌见苻坚不愿献上传国玉玺,又命右司马尹纬前去劝说苻坚。(注:尹纬,字景亮,陇右天水人,a级谋士,a+级行政大臣。尹纬自幼胸怀大志,博览群书,长大更是能谋善断,且极具施政才能,所以前景一片光明。可当时,尹氏族人很多都在姚襄手下和前秦对着干,所以苻坚上位以后很痛恨这个氏族,便将尹氏中人都禁锢了起来,并且不让他们做官。直到淝水之战以前,苻坚才撤销了这个命令,可依然对尹氏怀有遗恨,只让他们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因此,尹纬直到四十多岁才做了令史小吏。直到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分裂,尹纬这才走出了前秦,投奔到姚苌的麾下,并被姚苌器重)
苻坚见尹纬面容伟岸、谈吐得体并不失礼节,这才没有对尹纬行辱骂之举,而是稍有缓和道:“给姚苌玉玺就等于将大位禅让给他,而禅让也必须要让于圣贤,怎么能禅让给一个逆贼呢?如果不想挨骂的话你就不要再劝了,还是回去吧。”
话毕,尹纬并没有回去,而是微笑着对苻坚进行了劝谏之言。史书中没有记载当时尹纬对苻坚说了什么,可苻坚的脸色却从一开始的阴暗逐渐转为平静,再之后,他竟然有一瞬的沉默甚至是思考,好像在分析尹纬说的话对不对一样。而等尹纬彻底说完以后,苻坚虽然还是没有答应姚苌的要求,但却对尹纬柔声道:“当初你还在朕的朝廷时,做的什么官啊?”
尹纬对苻坚深深一拜,然后道:“尚书令史。”
话毕,苻坚颓废地坐在了靠椅上,悲哀地道:“你是如同王猛那样的人才,具有身为宰相的能力,可朕却没有发觉,哈哈,哈哈哈哈,实在是太可笑了,也难怪朕的国家会到如此地步,活该如此啊!不过哪怕是这样,我也依然不会将玉玺交给姚苌这个叛逆,你回去告诉他,哪怕是死,也绝不会让他得偿所愿。”
仿佛已经从苻坚的眼中看出了死志,尹纬叹息一声,再没说什么便走了。这之后,苻坚几乎天天在幽禁之处大呼小叫,张嘴一个羌贼闭嘴一个小羌,还不断地诉说着当初对姚苌是多么多么的好,姚苌是多么多么的畜生。最后,姚苌实在是受不了了,便在本月26日将苻坚吊死在新平的佛寺中。胡人中最伟大的君主,苻坚,就这样告别了人世。
司马光说:“谈论这段历史的人都认为秦王苻坚的灭亡是因为当初没有听从王猛的话杀死慕容垂等人的缘故。臣个人认为不是这样的。许劭曾说曹操是太平盛世的能臣,混乱世道的奸雄,这话说的非常正确,假如苻坚治理国家能不违背治国之道,那么慕容垂和姚苌这种人就都是能臣了,怎么还能作乱呢?所以,苻坚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接连胜利后的骄傲所致。魏文侯曹丕曾问李克吴国失败的原因,李克回答说:‘很简单,因为经常胜利的缘故。’曹丕疑惑地问:‘经常胜利应该是国家的福分,为什么会因此导致灭亡呢?’李克说:‘经常征战则民众疲惫,经常胜利则主上骄傲,而人一旦骄傲就会丧失理智,松懈警戒,所以犯以上两样者,很少有不灭亡的。’而秦王苻坚就是如此。”
从写历史开始,我就历来对司马光的各种评价很不感冒,可这一次,我不得不说,他说的很有道理。苻坚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他不但文武兼备,还心胸开阔,敢于放权,拥有身为明君的一切先决条件。最开始的时候,苻坚能够谨慎行事,小心谋划,会将所有的后路想得明明白白,所以实力每天都在飞速增长之中,麾下更是能臣上将无数,可随着一次两次三次…更多次的胜利,苻坚开始飘了,所以他不顾百姓的厌战情绪,开始加速统一天下的步伐,国家疲惫,军队士气降低。淝水之战,他更是不给自己留半点儿后路,直接以举国之兵南压,最终造成了功败垂成的惨剧。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如果苻坚能再缓几年,将国家彻底稳定住再出兵,这个天下就一定是苻坚所有了。甚至慕容垂等人都根本没有机会背叛,所以,总的来说,还是苻坚这些年都太顺了,以至于让他骄傲到如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