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3.12西域平定战
公元380年5月,秦王苻坚见氐族人口越发繁多,于是分三原、久嵕、武都、汧、雍等地(皆甘、陕之地)之氐民十五万户各守藩镇,并由皇室宗亲亲自带领守卫(甚至苻丕都在其列),完全学习了周朝之诸侯制度。
公元381年正月,东晋孝武帝成为了佛教信徒,开始在皇宫中设置经舍,让佛徒居住。东晋的官员们虽然百般劝谏,可这时候的孝武帝已经迷上了佛教,所以根本不听,非但在皇宫中推崇佛教,还暗示官员们在民间也鼓励百姓信佛。因此,佛教开始在南方兴起,逐渐遍及全国。(注:佛教是在西汉的时候从西方传到中原的,可历代汉皇发现佛教中有很多消极的东西,所以坚决不准汉人学习,因此,佛教直到三国时都没有得到普及。因为汉人已经认定这个佛教不是什么好宗教。可后赵石勒统一北方以后,开始推崇佛教,不过也是小范围的推崇。不过石虎当政以后却在北方大推佛教。因此,佛教开始在北方兴盛,逐渐传至南方)
二月,东夷(倭国、三韩、高句丽等东部少数民族)、西域(西域三十六国,现新疆境内)共62国至长安向苻坚上供,表示永远都会服从前秦的统治。因为这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前秦会统一天下。
公元382年正月,前秦大司农符阳、员外散骑侍郎王皮、尚书郎周虓合谋谋反,可事情还没等实施便被长安知晓,所以被廷尉逮捕。
看看吧,看看这仨都是什么货色。
符阳,那是符法的儿子(符法是苻坚的亲兄弟)。
周虓,那是朝廷大员。
至于王皮,就更了不得了,这小子正是王猛的儿子。王猛和苻坚是什么关系我就不说什么了,所以苻坚得知这件事以后非常悲伤,便对王皮道:“我和你的父亲情如兄弟,因为你父亲的关系,我更拿你当侄子来看待。所以说谁造反我都不会意外,只有你,我是万万想不到你会造朕的反!这是为什么?!”
本以为王皮这小子听完这话以后会惭愧认错,岂料他非但没有半点儿认错的态度,还理所当然地道:“我爹是丞相,有辅佐前秦强大的天大功勋,我是他儿子,理应享受到父亲生前的功绩。可现在,我却穷困潦倒,我想不明白,我不服,我更想富贵!”
看着王皮这朽木一般的德行,苻坚长叹一声,对着这个朽木道:“你知道吗,你父亲死前,都未曾为你谋求官职,并希望朕也不要给你官职,只给十头牛就够了。我当时还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如今,终于明白了。老人们常说:‘最了解一个人的便是他的父亲,古人诚不欺我啊’”。
就这样,苻坚将三人全部流放,却始终没有斩杀。
5月,秦王苻坚任命符融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始全面准备南征事宜。
8月,秦王苻坚命令益州加紧训练水军,很明显是准备在南征东晋的同时命益州方面军从上流往荆州方面攻击。
可就在前秦军队紧锣密鼓准备讨伐东晋之际。西域众邦国中的车师前国国王和鄯善国王却突然亲自造访长安,不但献上了自己的贡品,还请求秦国能派出军队横扫西域,重复两汉统治他们的故事。
苻坚认为,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做到万邦臣服,而凭现在前秦的国力,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苻坚当即答应了两国国王的请求,并命前秦名将吕光率率步、骑十万,极重装骑兵五千征伐西域。
一段时间以后,身在冀州的符融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即上书长安道:“西域荒芜遥远,得到了那里的百姓也无法驱使,得到了那里的土地也无法耕种,当初汉武帝讨伐他们便是得不偿失,如今陛下又让部队艰辛地出征万里之外重犯当初汉武帝的过错,臣私下认为十分不值得,希望陛下能够三思而后行。”
看过奏章以后,苻坚只是轻轻一笑,便不再理会,依然让大军正常出征。为什么呢?
第一,如果攻打西域真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的话,那么汉武帝怎么可能会费心费力地去攻打?如果真的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的话,后来的东汉又为什么要派出班超去攻?
第二,夺下西域的控制权便相当于打通西部的贸易,前秦可以通过商队前往西域来回交易,以促进前秦的经济,怎么叫没有好处?
第三,西域再往西有好多强悍的国家,西域完全可以充当前秦的屏障,避免和这些国家直接接触。
第四,如果没有万邦来朝就没有大国的脸面,更没有大国应有的风采。
综合以上,苻坚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听从符融的建议。那么吕光的进程怎么样呢?我只能说,相当顺利。或者说,这时候前秦的陆战能力真的太强了!
公元383年正月,大军准备完毕,吕光率军出发,以二王为向导。
12月,吕光从玉门关出,渡流沙三百余里西行至鄯善(新疆鄯善东南),然后向西行至车师(新疆吐鲁番、昌吉、奇台等地)。
说实话,那些西域的城邦国实力其实还是可以的,不过在西汉武帝时期实在是被汉武帝给打怕了,再加上后来的西域无冕之王班超,以及历代汉皇的统治,使得西域诸城邦国已经在心底最深处承认自己是中原皇朝的附属国。所以一见秦军就生出了畏惧的情绪。再加上这一次的秦军皆为大秦之精锐,全身铁甲如同重型坦克,这些城邦国便更加畏惧,于是纷纷投降了吕光,只有一个叫龟兹的国家不想投降,并誓死抵抗。(注:龟兹,西域诸城邦国之一,位于西域西部,从西汉开始,便是整个西域城邦国抵抗意志最坚定的国家,基本上哪一次西域有反抗中原皇朝统治的都有它的影子,所以这一次依然不例外)
吕光何等人也?那是可以和班超及张辽等人物并列的存在,他会怕你那个?于是,吕光率主力兵团将龟兹的都城团团围住,并断绝粮道,意图将龟兹城内的士兵活活饿死。
公元384年7月,秦军已围龟兹都城大半年,城中粮草即将食尽,龟兹国王见大事不好,遂出兵主动和秦军决战,可双方兵力、单兵战力、心理之差距太过巨大,所以虽然主动出击数次,但都没有一次成功,皆被打得大败而归。
龟兹国王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秘密遣使往西域最西面的诸城邦国(这些国家已经在西域边缘,所以严格上来讲,他们已经不算西域的国家),承诺只要帮助自己击退秦军,便会将全国的财富平均分给这些国家。
而这些国家呢?一是确实贪财,二也是害怕秦军占据西域以后会再转过头来对付他们,所以纷纷发动全国之兵,形成了一支七十余万的联合军直奔秦军。(注:《资治通鉴》《晋书》全都明明白白的记载了七十余万,可我却认为有夸大的嫌疑,因为当时的西域国家虽众,但大多却都是城邦小国,人少兵寡,根本不可能凑出七十万大军,哪怕是凑出来了,这三十多个国家也绝对养不起,所以我认为七十余万大军可能是夸大了,按照当时西域的情况,三十多个国家,最多应该只能凑出三十多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之军团,吕光却凛然不惧。在他心中,人再多也没有什么卵用,只有真正精锐的部队才是将领的底气,此正是兵法言“兵溃于众”的道理。因此,吕光选择围城打援,一边围城,一边亲率重兵在城西建造防御壁垒。
数日后,联军到达城西,双方便在龟兹都城西部的一片空地上展开了大决战。
此战完全是史诗级战役,不过可惜的是,史料对此战的过程没有半分记载,只记载了西域联军大败!大败!大败!败得惨不忍睹,十损其五。其他活着的也是狼狈逃窜,再不复抵抗之勇气。
龟兹国王见数十万大军被秦军打得哭爹喊娘,吓得灵魂乱颤,当即弃了都城独自逃亡。
此史诗级大胜以后,西域边地三十余城邦国全部投降了秦军,并献上价值极其丰厚的财物,请求饶他们一命。而龟兹国的臣民呢?更是直接投降了秦军,并发誓再也不会背叛秦国。吕光也没有大开杀戒,而是顺着台阶就下了。他先是立了新的龟兹王,然后安抚西域,恩威并用,使得西域很快便稳定下来。做完这些以后,吕光已经超额完成任务,遂引军返回。
公元385年,吕光得胜返回中原。可当时,整个天下的形势已经完全变了。变成什么样了呢?来,让我们看看吕光西征的时候,这天下都发生了什么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