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
3.2东晋时局(上)
公元371年7月,代国太子拓跋寔死于破伤风。他死的那一天,老拓跋什翼健哭得泪人儿一样。为何?因为在拓跋什翼健的一众儿子中,只有拓跋寔最有能力,最仁厚,很有些圣君的意思。而其他的儿子呢?要么就是一些窝囊废,要么就是那种残暴不仁的家伙。所以拓跋什翼健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拓跋寔的身上,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拓跋寔能够带领代国走到一个新的高度。可还未等自己死去,拓跋寔就先自己一步了,这让拓跋什翼健如何接受得了?所以老头哭得和一个泪人儿一样。
天可怜见,就在拓跋什翼健已经万念俱灰之时,自己的儿媳妇,也就是已经死去的拓跋寔的妻子,竟突然早产出了一个孩子。拓跋什翼健因此大喜,将这个孩子认为是拓跋寔的转世,于是特意大赦全国,并封此孺子为“太孙”。
那么这个被拓跋什翼健如此看重的太孙是谁呢?他便是以后北魏三帝之一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了。(注:拓跋珪,北魏三帝之一,s级雄主,如果没有‘天启事件’的话,足以成为s+等级的雄主)
8月,为完成自己之前的承诺,前秦第一权臣王猛上表长安,希望秦王苻坚能封邓羌为司隶校尉。可苻坚并不认为这个任命是正确、妥当的,因此耐心地写了给王猛道:“司隶校尉主要负责督查京城周围的一切事物,可管制朝中百官,职责非常重大,不能用来优待名将。东汉光武皇帝不以政务的官职来安排武将,就是这个原因,而不是看不起他们。邓羌是我大秦之名将,有廉颇、李牧一般的才华,所以朕准备让他替大秦北定匈奴、南扫扬、越,这,才是他最应该做的事情,一个区区的司隶校尉,怎么可能配得上他的才华呢?”
于是,苻坚拒绝了王猛的奏请,并封邓羌为镇军将军,赐位特进。(特进:西汉始置,说是官职,但并无实权,可位同三公,所以更被人看做是一种荣耀)
王猛收到苻坚的信件以后,直接将自己说了什么,以及苻坚的原信件全都寄给了邓羌。邓羌看过此信后心中舒坦,也就没有再嫉恨王猛。
10月,随着整体实力独步天下,秦王苻坚开始有些志得意满了。原来的他,勤政爱民,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处理公文,一刻都不敢荒废政事。可自从消灭前燕以后,苻坚自认为天下无敌,便开始逐渐参与一些娱乐活动。这个月更是夸张,竟然带队到邺城连续打猎十多天而不归,所有的政事全都交给太子来代理。有一名叫王洛(路人)的官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抓住苻坚的马绳道:“陛下是整个天下的依托,如今久猎不归,一旦出现不测,让太后、满朝文武、甚至天下人如何是好?还请陛下赶紧停止打猎吧。”
话毕,苻坚思量片刻,便准了王洛的奏请,收拾队伍返回长安了。可刚刚返回长安,王猛的信件也随之而来:“居安思危,不忘强敌,这确实是必要的。陛下不能在强大以后就忽略了隐藏的危机,所以王洛说的是对的,陛下不可忘记。”
看过王猛简短的信件,苻坚沉默半响,默默点了点头,第二日便将所有的打猎器具全部销毁,从此放弃了打猎这个爱好。
再看东晋。
大司马桓温,其实早在平灭巴蜀前后便有了改朝换代的心思。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有二。
1、他经常会和一些贴心的朋友在酒后道:“男子汉不能流芳百世,也应该遗臭万年。”
2、曾有一个著名的相术师给桓温看过相,看相之后曾说桓温能做到官员的极致。可桓温听完以后并不怎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官员的极致并不是桓温的最终目标。不过那时候桓温手中权力还小,所以这种心思只能埋藏在心中。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桓温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了。本打算再建立一点功勋便行那篡逆之事,可这之后,接连惨败于前秦和前燕,使得他那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声望化为乌有,于是,桓温再次将自己的野心压制下去。
直到本年10月,桓温已经60虚岁了,眼看就要上天去见自己的先祖。桓温知道,如果再不行动就没有机会了,于是打算先废了晋废帝,立新皇上位,等再过几年后,将所有的大权都集于一身以后再行篡位。可晋废帝司马奕上位以后便谨慎小心,从无过错,所以桓温就是想废了他也没有借口。不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考虑到司马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子嗣,桓温便派人散布谣言于民间,说:“皇上从小就患有阳痿的毛病,所以碰不得女人。他的宠臣相龙(路人)、计好(路人)因此与皇上的妃子发生了关系,并产下三个儿子,并意图让皇上将皇位传给这三个儿子其中之一,废掉司马氏的基业。”
当时的百姓大都愚钝,没有辨别流言真假的能力(别说当时了,就是现在也有听风就是雨的),所有这个谣言越传越大,最后,甚至连宫中的官员都有一些开始相信这些谣言。桓温见时机已到,便开始行动了。
公元371年11月,桓温抵达建康,并以此谣言为根据,劝褚太后下旨废黜司马奕,立司马昱为新帝。(注:司马昱时年52,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曾有太医言,司马昱的阳寿已不到三年。也就是说,司马昱马上就要死了,桓温这才敢立司马昱为新皇。并且,司马昱和桓温私底下交情也是不错,司马昱更是曾在酒后说过,如果自己当皇帝,死前就会将皇位禅让给桓温这样的话,所以桓温更想让司马昱当皇帝,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即位了。不得不说,老头想的很好,很天真,甚至有那么一点儿可爱)
褚太后本身就不想也不敢得罪桓温,再加上老太太也怀疑谣言是真的,所以便准了桓温的提议,下了废黜司马奕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