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灭国之战(2)
公元369年12月,前秦的使者到达了邺城,慕容评亲自接见了他,并向其展示了自己的豪宅,以此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可当接见完使者以后,他身边的心腹们却觉得不对劲,于是和慕容评道:“大人,我看这秦国的使者不像是来进行正常邦交的呀。”
慕容评:“嗯?怎么说?”
官员:“他说话的时候语无伦次,并且一边走一边看,眼睛始终都在注视着远方,我认为,他进行邦交是假,实际上却是在探听我们燕国的虚实啊。不如向他展示最精锐的士兵,这样才能粉碎秦国的阴谋。”
话说得有道理,可现在的慕容评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慕容评了,所以根本没有当回事儿,依然在向使者不停地炫富,使得前秦的使者越来越轻视慕容评。
当时,前燕的政治已经非常腐败了,太后可足浑氏干涉扰乱国政,太傅慕容评贪得无厌,各种腐败已经渗透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这么说,当时的前燕百姓,如果没有什么人脉和钱的,那是根本办不了事儿的。
更可怕的是,在前秦使者访问邺城的时候,一封奏折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到了这使者的手中,使得他更加透彻地了解了现在的前燕,并急急忙忙地返回了长安。
那么这个是个什么奏折呢?上面又写了些什么呢?
原来,这奏折是几天以前由前燕官员上奏上去的。可不管是慕容评还是慕容暐都当做没看到一样,将它像废纸一样扔在了一旁,这就使得这名使者轻松将它拿在手中。至于内容,如下:“臣,尚书左丞申绍请奏。郡县的官吏,是实现大治的根本,不能不谨慎选人。可如今的官吏大多都是通过贿赂上来的,根本没有相应的才能,我们是不是应该注意一下?现在,我大燕的赏罚已经没有了最基本的尺度,以至于贪婪懒惰的人没有被惩罚,政绩突出者没有被奖励,所以百姓穷困凋敝,恶人充斥国内,政纲颓废,法度紊乱,没有人能够相互监督震慑。再加上官吏冗多,不管需不需要的位置都要设官,还要多设官员,所以公私纠葛,不胜其烦。我大燕国的户数人口相当于秦、晋的总和,武器战马更是精良强劲,天下没有谁能相比,然而近年来屡战屡败,这全都是因为地方官吏征调赋税不公,朝廷腐败透顶的缘故。因此,没有谁愿意为了国家去拼命。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竟还不自知,还在继续地奢侈、腐败!现在的后宫有多少人?不包括仆役、侍者、奴隶、差役,光嫔妃就整整四千有余!一天浪费的钱财就要万金。正所谓上承下效,官吏百姓们顺承这种风气,全都争相浪费,以谁浪费的多为荣,以谁兜里的钱少,浪费的少为耻,这样下去国家难道还有路吗?秦国,不过氐贼建立的伪邦而已,却能有条不紊地治理国家,并怀有兼并天下的雄心。而我们大燕呢?乃是草原上的黄金族群,血统尊贵,如今却变得越来越失去秩序,如果任由这种情况下去的话,很快就会被秦国吞并了。臣认为,现在当务之急便是整顿吏治,精心挑选地方长官,撤销那些不必要的职务,安抚、看望士兵的家属,强力压制国内浮华奢靡之风,并削减后宫支出,严正赏罚。如此,桓温、王猛可斩,秦、晋可平,我大燕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忧愁的了。”
此奏折将现在前燕的弊政讲得明明白白,可当权者却连看都没有便扔到了一旁,最终是被前秦的使者拿到了手中。当这使者看过这封奏折以后,心中如同万马奔腾,也不再查看什么所谓的前燕国情了,直接便带着这封奏折返回了长安。
而苻坚见此奏折以后,知道伐燕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便一边集结精锐士兵,一边遣使往邺城讨要之前承诺的土地。因为他知道,前燕是绝对不会将函谷关以西的土地赠给自己的。而一旦他们背信弃义,自己便有了进攻前燕的口实。
果然,前秦的使者到达长安以后,前燕朝廷拒不承认,还腆个大脸说什么“之前的承诺是使者的口误,自己并没有这么说过。”还说什么“两国本来就是友邦,相互帮忙是本分。”
使者也没有说什么,转身便回去长安。
于是,秦燕之战正式爆发。
双方国情不必说了,想必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咱只说双方地理。
前燕,占有如今之河北、河南、辽宁、山东、山西几乎全部土地,以及江苏、安徽、湖北小部分土地。
前秦,占据如今陕西全部,以及四川、湖北、河南、甘肃、山西小部。
燕之御秦,其主要据点为西北晋阳(太原)、正西上党(壶关一带)、洛阳、太行山脉。
秦之攻燕,共有三条行军路线可以选择。
其一,自长安出函谷关,取洛阳、荥阳两大战略据点,自河内河外沿黄河两岸向东北方向前进,然后越洹水、漳水以攻邺都。
其二,自河内或河东而攻上党,然后直接攻邺,一刀插进前燕之心脏。
其三,自平阳北进,取晋阳出井陉,攻克常山以后直攻邺城。
此三条路线,以第二条最为方便、快捷、致命,但第一条路线却可利用黄河顺流之优势漕运,根本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因此,在王猛的建议下,苻坚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毅然选定第一条行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