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1.8桓温伐燕(下)
9月,慕容德率领一万轻装骑兵成功绕过了晋军的身后,彻底断绝了桓温的漕运。桓温见此大急,于是立即命一将率军前往救援。结果,此将又被慕容德所败,结果后方粮断的消息只数日功夫便传遍了整个晋军。
连连失败,漕运断绝。只短短一个月的功夫,晋军的大势就已经被慕容垂毁得渣都不剩。更恐怖的是,前燕战神慕容垂到现在还没有动手,这无疑又在东晋将士心中压上了一个千金巨石。
桓温见状,知道再也没有胜利的希望,便命令三军焚毁舟船,丢弃了攻城器具和重装铠甲,以最快的速度从陆路向南逃窜。一路掘井饮水(怕燕人投毒),一口气就跑了七百余里。
当时,整个燕军的将士全都劝慕容垂赶紧追击晋军,势必要让他们都死在北方的土地上。可慕容垂却不慌不忙地道:“这可不行,桓温刚刚撤退,惊恐未定,一定会严加戒备,设置伏兵和精锐断后。如果我们这个时候逼得太急,很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不如缓缓跟进,只要不失去他们的行踪便算成功。”
众将:“将军此言何意?”
慕容垂:“桓温丢掉了舟船和重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要以昼夜疾行的速度往南逃窜。这种速度虽然在前期很快,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慢。况且他这次北伐将战线拉得太长,哪有那么容易逃回南方?我们只要正常行军,待其疲劳松懈,便能一举而定!所以,不要着急,稳稳跟进便好。”
众将:“将军奇谋深远,我等不如也!”
就这样,一个慌慌张张地跑,一个不紧不慢地追,可双方的距离却没有拉开多少。
(注:有经验的长跑教练经常会告诫自己的运动员,让他尽量保持在第二甚至第三的位置。为什么呢?第一,前面的运动员可以帮他挡风。第二,最前面的永远有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加倍运动员的疲劳,使他达不到平时的竞技水准,更别说此时的晋军不仅有压力,还有无尽的惊恐。因为在他们的身后,可是有狼群在追赶)
数日以后,慕容垂突然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此会议简单明了,因为慕容垂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温可击矣”。
于是,如同下山猛虎的燕军突然加速,对晋军展开了疯狂的追击。而此时晋军的每个士兵都累得如死狗一般,连走道都费劲就更别提战斗了。所以晋军在极短的时间被燕军追上,又在极短的时间被燕军大败。
这场战斗根本称不上战斗,完全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据史料所载,晋军被燕军整整屠杀了三万多人,而燕军呢?伤亡不到一千(注意,是伤亡,不是死亡)。
就这样,桓温九死一生才逃脱了慕容垂的追杀,而这时候他手中的士兵已经不到两万人了。可就在桓温逃到谯郡,即将回到东晋之时,又碰到了支援燕军而来邓羌,于是,又是一顿屠杀,桓温最后只带几名亲随狼狈逃回的江南。其余的士兵尽皆被诛杀。
至此,桓温北伐前燕之战彻底告终,以历时七个月,全军覆没而告终。
本次的失败,不但使东晋的整体战力大大下降,还使桓温收复中原的宏图伟业成为泡影,更使得他声望大降,篡位的心愿也离他越来越远。
263
第二章灭燕
2.1归秦(上)
击败东晋的入侵以后,前燕和前秦之间的关系越发友好,双方甚至派遣了常驻使者互驻彼此的都城,方便随时…
读者:“你丫等会儿!你刚才不是还说王猛说要在晋军败退以后攻击前秦吗?怎么着?一年还没过两国就成为兄弟之国了?那之前到底是王猛胡说八道还是你老鸟胡编乱造?”
嘿嘿,这个还真不是我胡编乱造,王猛也确实是那么说的,可为什么就成了兄弟之国了呢?很简单,只因为一个人,谁?慕容垂呀!
之前,慕容垂备受慕容暐父子之冷落、怀疑,所以不管桓温还是王猛都认为慕容暐绝不会重用慕容垂,甚至到被灭国都不会被重用。可是呢?慕容暐还真就重用慕容垂了!现在慕容垂重新崛起,哪怕是前燕政治腐败,他前秦和东晋还敢和前燕比比划划?当然不敢了。那不敢怎么办呢?只有相互交好以图后谋了呗。
没错,慕容垂就是强大到一人可挡一国的程度。甚至强如王猛都对他忌惮n分。可这种忌惮不会维持太久了,因为那个愚蠢的慕容暐马上就要自毁长城了。
话说那慕容垂凯旋邺城以后,就成为了整个前燕的民族英雄。所有民众见到慕容垂都会自发双膝跪地,以显示对慕容垂的敬重。据说,当时的前燕百姓不知有什么劳什子的慕容暐,只知道有一个战神慕容垂,所以慕容暐对慕容垂更是忌惮,甚至之前还和慕容垂交情比较好的慕容评都开始对慕容垂防范防范再防范,生怕这个s+级大战神抢夺了自己第一辅政的位置。因此,慕容垂上报有军功者全都让慕容评给压了下来,一个都不予提升。
慕容垂因此大怒。
为什么?
慕容垂自己的功劳可以不要,可手下那些兄弟和他出生入死,如果他慕容垂连他们的仕途都保证不了的话,那以后谁还会为自己卖命?因此,慕容垂和慕容评、慕容暐之间的关系极速交恶,甚至经常会在大殿之上争吵。俨然已经到了一种不死不休的状态。
前燕太后可足浑氏大家还记得不?就是之前无限羞辱慕容垂的那个老娘们。这老娘们知道和慕容垂之间的关系已经无法挽救(她也没想挽救),生怕慕容垂以后会弄死她,所以极尽诋毁他的战功,并与慕容评合谋,准备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杀了他。
可这个阴谋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差错,竟然被慕容恪的儿子和慕容垂的舅舅得知了。这二人一向将慕容垂当作前燕的英雄,不允许国家毁灭这种神级栋梁,于是将此事秘密告知了慕容垂,并建议先下手为强,杀了慕容评和可足浑氏以后自立为燕主,如此,才能真正带前燕走向辉煌。
可慕容垂的性格与当初的慕容翰几乎一模一样,他是一个宁死都不会背叛国家的人,于是和二人道:“我宁可死,也绝不会和皇室骨肉相残。”
二人无奈,只能退却。
数日后,谋杀慕容垂之事已经被可足浑氏和慕容评提上了日程,并且开始秘密集结兵力。慕容垂的舅舅和慕容恪的儿子闻讯大恐,因此赶紧找到了慕容垂道:“可足浑氏现在已经开始集结士兵,恐怕动手就在这几日,您如果再不动手,那大事就完了。你不为你自己去想,难道不能为你的儿子们想想吗?”
是呀,自己死了就死了,可孩子们有什么过错?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都是自己和段氏所生。慕容垂本就对段氏心有愧疚,如今,又要葬送他们的孩子,慕容垂就是再不是人也不会这样做。于是,他对二人道:“如果实在无法制止他们对我的杀心,那我就逃到别国去吧。总之,我不会对自己的国家动手,这件事就不要再说了。”
就这样,二人伤心离去,慕容垂也真的动了逃离前燕的念头。可自己有国,谁愿意背井离乡地去投靠他人?因此回家以后也是满面愁容,乌云密布。
在慕容垂一众儿子之中,就属嫡长子慕容令最骁勇刚断、多谋善断(慕容农和慕容隆现在还玩儿泥巴),所以他一见自己的父亲就知道有不好的事情,因此猜测道:“父亲,观您神色阴郁,可是宫中有人要相害?”
慕容垂看了一眼自己最喜欢的儿子,长叹一声道:“是呀,我竭尽全力,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来保家卫国,岂知功成之后反倒遭人嫉恨,甚至没有容身之地。你既然了解我现在的忧愁,难道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为父避过这次危机吗?”
慕容令:“主上昏庸懦弱,将所有的重任都交给了太傅,所以一旦发生灾祸,您就没有活的可能。起码,在邺城是这样的。”
慕容垂:“你的意思是?”
慕容令:“北部龙城,是我大燕旧都,更是我大燕的龙兴之地。重要的是,那边的人是最纯粹的燕人,他们只崇尚武功震天的英雄。父亲您不但武功震天,在那边的民心、军心更是无人能比,不如逃往龙城,然后以恭顺的言辞向朝廷谢罪,等待主上明察、召唤,就好像当年的周公一样。如此方为国家之大幸,咱家之大幸!如果主上不这样做,您便率幽州之兵自立保全。就您之才能、声望,只要有一州之兵,这天下谁是您的对手?再说,我们虽然独立,但却不造反,不仅不会攻击自己的祖国,还会在祖国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话毕,慕容垂思考良久,这才重重点头,然后一个“好”字完了。
可事情真的会如此顺利吗?
当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