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1.3司马勋之乱
可就在这场大战虎头蛇尾之际,前秦大后方却爆发了规模比较大的动乱。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自匈汉灭亡以后,现在的匈奴根本就没个领导人,最大的头子估计也就是铁弗部的部大,现在匈奴所谓的左贤王刘卫辰和右贤王曹毂了。(曹毂,匈奴种,自率一部匈奴人依附前秦,现在是前秦的附属)
那刘卫辰自从被拓跋什翼健赶走以后,便向西远迁,没多长时间便再次回到了前秦的边境,并面见曹毂,希望曹毂能在苻坚面前为自己求求情,让苻坚重新接纳自己。可就在曹毂要启程往长安之际,却听说前燕大军进犯关中,有要和前秦决战的架势。刘卫辰见此立即改变初衷,想要浑水摸鱼,于是建议曹毂先不要动,等两大强国打生打死之际再从背后突袭前秦,如此,苻坚进退失据,必定灭亡。而二人到那时就能占据大片关中土地,点儿高兴许还能重复匈奴之伟业。
曹毂认为有理,遂整顿士兵,并在苻坚出兵数日后突袭了前秦,兵峰直指长安。
可令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军队刚刚进入关中,还没等发动攻击,那慕容恪就率军撤退了(当时,慕容恪并不知道刘卫辰和曹毂已经谋反的消息,不然绝不会撤兵)。而苻坚呢?闻听匈奴入侵的消息以后暴怒,当即率主力大军回撤反击。而直到此时,曹毂和刘卫辰才听说燕军撤退的消息,于是一边痛呼“草率”,一边率军急退。
公元365年8月,苻坚率主力大军对刘卫辰和曹毂展开了疯狂的攻击。结果,匈奴大败,刘卫辰被生擒,曹毂也率全族向苻坚投降。本次匈奴之乱就这样在旬月之间被平定。由此也能看出,现在前秦的战力有多么的强大。
哦对了,回到长安以后,苻坚选择饶恕了曹毂和刘卫辰,并封二人为雁门公、夏阳公,给二人封地,让二人分别将部落安放在两处。当时,这个任命简直惊掉了一众前秦朝臣的下巴。刘卫辰,这是个什么东西?天生反骨,野心万丈,是那种永远都不会甘愿屈于人下之人,你苻坚如此信任他,难道就不怕哪一天他在你背后再捅上一刀吗?
其实,当时不只有前秦朝臣,甚至连刘卫辰自己都不敢相信苻坚的任命,自己是个什么玩意他自己最清楚,今天叛这个,明天叛那个,这天下估计谁都不会相信自己的。可苻坚呢?他就愣生生地选择了相信。因此,刘卫辰再没有说什么,而是深深地看了苻坚一眼,然后一揖到底。
从这以后,从不甘于人下的狼首刘卫辰终是被苻坚所折服,从这以后再也没背叛过苻坚,虽然在十多年以后用行动反对过他,但也不是真的想反叛。这,就是一个圣君的魅力,他可以感动身边的任何人,哪怕是刘卫辰这种独狼之首。哪怕是爱国到变态的慕容垂。不过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再看东晋。
因为在前秦刚刚平定匈奴之乱的同时,东晋内部也发生了一场风波不小的叛乱。
梁州刺史司马勋大家还记得吧?没错,就是之前那个数次攻击关中都以失败告终的卡拉。那司马勋别看能力不咋地,野心倒是不小。其实早在大成被灭之后,司马勋便有了占据蜀地的野心,不过一直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他就没怎么动。如今,纵观这天下的形势,貌似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可不知道是他岁数大了,想要在死之前拼一把,还是他老年痴呆。总之,这货在本年9月突然宣布独立,自封为梁、益二州州牧、成都王,然后突然袭击并夺取了剑阁,之后便越过剑阁率军攻打涪城。
从汉中攻击蜀地最难的是什么呢?就是剑阁!再加上有司马勋在汉中镇守,所以东晋朝廷并未在蜀地多设士兵。如今,剑阁被司马勋攻破,蜀地已再无屏障。因此,涪城被轻松攻破。司马勋呢?依然马不停蹄,大军直奔成都。
东晋益州刺史周楚见本方兵力根本无法和司马勋相提并论,遂坚壁清野,死守成都,并遣使往桓温处寻求支援。
整个蜀地和汉中!这是多大的地方,如果不能在短期之内将司马勋之乱平定,那么这个损失便是灾难性的。所以桓温对此事极度重视,当即便遣鹰扬将军朱序为征讨都护,率军支援周楚。(注:朱序,字次伦,今河南桐柏人,将门世家出身,东晋名将,a级将领)
公元366年3月,就在司马勋围攻成都、拼命往成都疾驰之际,桓温又派人突然袭击了南郑,意图从士气上彻底毁灭司马勋。
南郑是什么地方?是汉中的首府,郡治之地,更是司马勋的都城。司马勋士兵的家属,有一半以上都生活在南郑。所以南郑一旦被晋军攻破,那么司马勋部队的士气势必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可现在司马勋的士兵都在成都,就是想要回援也来不及了,所以南郑被晋军轻松攻破,司马勋进退失据,士兵士气瞬时之间降到冰点。
5月,朱序大军到达成都,之后二话不说便对司马勋的后背发动了总攻击。正在困守成都的益州刺史也在此时率军从成都城内杀出,遂对司马勋形成两面夹击的攻势。
司马勋的部队本来就士气低迷至极,如今再遭如此局面,当然无法再战,所以交战没多长时间便投降了晋军。朱序不敢擅自处理司马勋,便将其和一众叛将皆押送至大司马桓温处。桓温呢?看都不愿意看这些人,当即便命人将司马勋等一众尽数斩杀。
至是,司马勋之乱被轻松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