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大部落也有不少,好像乌桓的独孤部,鲜卑莫奕干部,这都是拥有数万部众的大部。如果能将这些部落纳入版图,那么前秦的整体实力又会进一步增强。所以,苻坚犹豫了。
可就在他想要答应这些异族之际,平阳公符融(注:符融,自博休,今甘肃秦安人,氐种,苻坚最小的弟弟,是一名拥有s-级别的超级行政大臣,师从王猛)却劝谏道:“哥哥不可,戎狄人面兽心,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仁义,什么叫感恩。他们现在向我们俯首称臣,其原因无外乎是因为现在的我们实力强大,可以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可一旦有一天我们的国力稍稍下降,这些戎狄蛮兽便会将我们吞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东晋是如何灭亡的?难道就只因为八王之乱那么简单吗?如果前人不将异族人引入关内,他们哪怕经历了八王之乱,也绝不可能如此狼狈!”
话毕,苻坚连连点头,最后终是选择接受了符融的建议。
11月,东晋穆帝封桓温为南郡公,封桓温的弟弟桓冲为丰城县公,封桓温的儿子桓济为临贺县公,大大地提升了桓氏家族在东晋的地位。
同月,因为前燕李绩忠诚、干练、敢于直言,所以很得慕容恪看重,于是上表慕容暐,希望能提拔李绩为右仆射,成为自己的左右手。可慕容暐死活不同意。为什么呢?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慕容儁曾在宴席上思念前太子慕容晔,并让李绩评论?还记不记得李绩当初说了什么?没错,慕容暐就是因为那件事,至今还记李绩的仇恨。所以慕容恪虽然多次想要提拔李绩,可慕容暐却次次拒绝了慕容恪的请求,最后甚至直接把话挑明了唠:“叔父大人,我知道您做什么都是为了国家考虑,可我没有您那样的胸怀。这么说吧,整个国家什么事儿我都可以答应叔父,我也从来没有反抗过叔父大人,可就只有李绩这一件事,叔父您就不要再说了,就让侄儿做一把主吧!”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慕容恪还能说什么?只能摇头叹息一声,从此不再提拔李绩。而李绩呢?没过多长时间便被慕容暐调出了邺城,去充当小地章武的太守去了。
其实这也可以了,毕竟还是一地的太守,官儿也不算小,可李绩呢?这货竟然想不开,到了章武之后便郁郁而终了。前燕第一直臣就这样死在了章武城中。唉~~~,真是丢人啊。你要是没有那个心胸,没有那个大心脏你就别当直臣,当了直臣你就要有那个觉悟,如此受不了挫折,你李绩做的哪门子直臣?还是学会少说话,说好话就好。
公元361年正月,匈奴铁弗部部大刘卫辰偷偷在前秦边境上掠夺了五十名美女,然后谎称是自己境内的百姓,充当贡品送到了长安去溜须苻坚。岂料苻坚早已知晓,并在大殿之上给其好顿埋汰,让他撒冷将百姓全都送回去。
此举使得刘卫辰大为害怕,又听说苻坚已知晓自己和代国之间又有勾结,所以更是如履薄冰,便背叛了前秦,往东北方向迁徙,从此投靠了代国。
2月,东晋五州大督郗昙卒,东晋朝廷用范汪代替了他的职务,成为了新的徐、兖、冀、青、幽五州大督,并兼任徐、兖二州刺史。那么范汪又是什么人呢?简单点儿来介绍吧,就是东晋的名门望族,是国内有名的大儒、医学家,至于统军作战嘛,一窍不通。(瞅瞅,瞅瞅东晋朝廷任命的都是些神马玩意)
同月,前燕河内太守吕护不知因为什么原因,突然遣使往建康,表示想献地投降。河内,那是著名的军事要地,处于河南北部,其地向南可攻许昌、洛阳,向北可攻邺城败燕,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所以,晋穆帝当时便答应了吕护的投降,并第一时间封吕护为冀州刺史,给予其大权。
同时,晋穆帝还和吕护约定,让他率军奇袭邺城,给燕国造成大乱,自己便可趁此时机率大军北伐前燕,克掉河南诸地以后便会配合吕护共同扫平北方。
我不得不说,这个计划很天真,稍微有点儿智商的人都不能信。为什么?就慕容垂那一块,你晋军都过不去!就这么简单!
可吕护呢?他就相信了东晋朝廷的话,并积极准备士兵,打算时刻突袭邺城。不料大事还没等开始,便有人走漏了风声,将吕护的全盘计划都汇报了给邺城。
公元361年3月,慕容恪率五万精锐讨伐吕护。同时还命冠军将军皇甫真率一万新军于旁策应,一是配合新军一起对吕护进行攻击,二是以战练战,快速训练新军士兵。(注:皇甫真为前燕四朝元老,早在慕容廆时代便跟随左右南征北战,战阵经验丰富,是一个没有被历史记载,但却拥有多次军功的能臣。军事实力大概能在s-左右,更重要的是,皇甫真沉稳、内敛,还是一名文武双全,能战能从政的全面性人才)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吕护的耳中,吕护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在野战上击败慕容恪,于是坚壁清野,环城自守,其意图便是想要给东晋方面军创造机会,时间。
数日后,前燕大军抵达城下,护军将军提议马上对此城展开进攻,以减少过多的耗费,也能不给东晋破绽。可慕容恪却皱着眉头恨恨道:“吕护这个老贼,将城池布置得铁桶一般,如果这时候派军前往急攻,其结果必然是寸功没有,还会损失惨重。我听内应说,吕护城中并没有什么积蓄,东晋方面雷声大雨点小,也并没有给他派遣什么援军,所以只要把战壕挖深,把营垒筑高,吕护便可不战而败!”
于是,燕军便从慕容恪之命,将此城团团围住而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