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8.7洛阳争夺战
公元356年4月,桓温见前燕的主力大军正在攻击山东段龛,于是上表建康,希望朝廷能允许自己北伐姚襄,并将国都迁于洛阳(此时的洛阳已经被一个叫周成的所占据,而洛阳又夹在秦、燕、晋三大强国中间,周成料想不会成事,便遣使往东晋,表示愿意投降,因此桓温有迁都之意),方便收取中原民心。可建康方面并不敢行如此豪赌之事,便没有答应迁都的要求,只同意桓温北伐而已。
于是,桓温第二次北伐之行动开启。
5月,许昌姚襄又选择性地想起了老爹姚弋仲当初对自己说的话:“只有关中才是我们羌人的立足根本,只有占据关中我们羌人才有可能夺取天下。”再加上现在苻生祸乱关中,姚襄又不想再夹在东晋和前燕之间,所以率主力大军往攻洛阳,意图一步步向关中地区挺进,进而建立自己的政权。
姚襄认为,凭自己统率作战的能力,凭手下将兵的英勇,拿下一个洛阳根本不成问题。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成已得东晋之受降,这心中便有了底气,所以防御的决心异常坚固,决心和姚襄死战。因此,姚襄虽连番猛攻,却依然无法抠下洛阳哪怕一块墙皮子。双方便形成了一种短暂的对峙。
7月,姚襄攻击洛阳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可依然拿不下这座坚城,于是有谋士劝道:“将军您英明盖世,兵力强盛,走到哪民众都来归附,这本是好的,可如今强行入关却受阻于坚城,恐怕敌人会利用这个时候袭击我们的背后,到那时,恐怕大事就完了,不如退回许昌,继续养精蓄锐以图后发。”
这个计谋献得很实在,可姚襄却认为,没有比这再好的机会了。如今,关中已经被苻生祸祸得内忧外患,恐怕再过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有内乱爆发,进而换上新主。如果到那个时候,自己就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关中了。所以必须要在前秦发动政变以前进入关中,这样才有可能占据关中,进而实现自己的报复。因此,姚襄没有听从谋士们的建议,而是继续狂攻洛阳。
同月,自江陵出发的桓温已率兵到达鲁阳(河南鲁山)。
8月,东晋大军更是抵达了伊水(洛阳城南),与姚襄的军队隔水相望。
姚襄见状,赶紧撤下包围洛阳的部队,率主力军团占据伊水北岸,意图以伊水为屏障阻挡晋军。可姚襄错大了。这招要是对燕军,哪怕统帅全军的是s级将领慕容恪,他都能让慕容恪无法登岸。可他阻挡的不是慕容恪,更不是擅长陆战的燕军,而是擅长水战的南军啊。
那桓温见姚襄死死堵住了伊水北岸,并没有慌张,只是冷冷一笑,便率全军登上楼船、蒙冲,直接对北岸的姚襄军发动了凶猛的箭岚攻击。
面对着铺天盖地的箭矢,姚襄无计可施(三国时东吴的高级楼船就有二十三米高,更别说东晋的楼船了,我粗浅地猜测,桓温的楼船最矮也不会低于十米,因此占据了制高点,又有掩体掩护,所以论射击战,姚襄根本无法抗衡),只能率军后撤,眼睁睁地看着晋军登岸。
就这样,在晋军登岸以后,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肉搏战。桓温更是身披铠甲,冲在第一线指挥战斗,所以晋军士气如虹,各个以一当十。反观姚襄军,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攻坚战以后,锐气已尽失,兵力更无法和晋军相提并论,还让晋军占据了先机,所以交战没多长时间便被晋军击败,仓皇而逃。可此战过后,让桓温惊掉下巴的一幕出现了。
当时,姚襄只率残军奔逃洛阳北部。可那些追随姚襄的百姓却宁可抛妻弃子也要继续追随姚襄。于是,无数的贫民百姓开始往洛阳北部疾奔,那姚襄无论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百姓便扶老携幼地争相跟随。要知道,这里面可还有无数的汉种百姓啊!
桓温见状又惊又怒,所以立即遣军去追这些百姓,并在追上他们以后谎称姚襄已经被自己生擒。结果呢?这些百姓无不跪地痛哭,咒骂老天有眼无珠。
他x的一群汉人百姓给姚襄这个羌人下跪投降,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姚襄究竟是什么人?他怎么会有如此魅力?这个念头一直都在桓温脑中环绕,他实在想见一见姚襄,品品这个羌人到底有何种魅力。
当时,姚襄手下有一个叫杨亮的臣子,他见姚襄实在是没有胜利的可能,便舍弃了他,转投了桓温。桓温亲自接待了杨亮,并好奇地询问他,姚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杨亮是这样说的:“我虽然背叛了姚襄,但不得不说,姚襄英明如神,胸怀如海,他的魅力就好像当初的孙策一样,可雄才武略又超过了孙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呀。”
好了,暂时先不说姚襄了,我们再说正文。
击败姚襄以后,桓温立即率大军到达了洛阳城外,周成也按照之前的约定,亲自率军出城向桓温投降,将洛阳白白地赠送给了桓温。
进入洛阳以后,桓温将部队屯驻于太极殿前,然后跪拜和修复了各个陵墓,并上表请求朝廷让谢尚为司州大督,镇守洛阳。
因为当时谢尚的部队还没有到达洛阳,桓温又不能久留于北方,所以留下东晋颍川太守毛穆之、都督陈午和河南太守戴施镇守洛阳便率军南返了。
至是,东晋之疆域自今山东临沂经秦安而西,沿今黄河至洛阳,已全面和前燕接壤,双方之大战已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