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8.3“前凉之主”
公元355年7月,秦帝苻生任命母亲强氏为皇太后,妃子梁氏为皇后,任命当初他为太子时就和他走得很近的下人担任各个重要官职。任人唯亲可谓到了极点。
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见苻生在昏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在无法容忍,遂以迷信迂回谏之曰:“陛下,臣等夜观天象,见彗星划过大角星座,火星进入井宿区域,这都不是好的现象。为什么呢?大角,是帝王的星座;井宿,则是前秦的分野。因此,从天象上看,国家不出三年就会出现帝王、皇后死亡,大臣被杀的事情。还请陛下能够修行德行,以避免这种惨状的发生。”
二人本以为苻生听后会有所收敛,岂料这厮根本没当回事儿,反倒大言不惭地道:“朕听说古人对待灾祸的办法很简单,只要找人受过便能躲过灾祸。皇后和朕共同治理天下,她死了,朕就不必死。毛贵、梁楞、梁安是国家的辅政大臣,他们死了其他的官员也就不用死了。既然有办法躲避灾祸,朕又何必去修什么德行呢?”
就这样,苻生以天象为由,杀皇后和三位辅政大臣,并将所有空出来的位置都安上自己所宠幸的下人。整个前秦文武是敢怒不敢言。
再看前凉。
自张祚上位以后,完全没有了当初圣贤之臣的样子。他恢复了本性,每天都泡在后宫之中玩乐,顿顿山珍海味,各种任人唯亲,可谓荒淫无道至极点。因此,前凉上上下下,从文武官员到市井百姓全都痛恨张祚,无不希望他赶紧去死。而河州刺史张瓘便是这其中之一。
张瓘在河州经营多年,实力强大,深得民心,所以张祚将其看做是心腹之患,每每都想除之后快。如今,又听说很多有关于自己不好的言论,其便想尽快除掉张瓘,于是命张瓘率军去讨伐胡人。张祚则趁此时机命心腹,张掖太守索孚代替张瓘镇守枹罕,意图架空张瓘,又派手下将领易揣、张玲率步骑混编部队一万三千人去袭击张瓘,意图以突袭之法彻底解决张瓘这个心腹大患。
可张祚也不想一想,似张瓘这种一国之权臣,都城之中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眼线?他行动隐秘也就罢了,如今搞得动作这么大,张瓘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因此,前凉负责占卜的官员王鸾找到了张祚,并对其建议道:“臣掐指一算,这支部队一定有去无还,并且还会将凉国带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还请大王不要出击。”
还他x掐指一算,我掐你姥姥。张祚听后勃然大怒,当即便以妖言惑众为名将王鸾给杀了。死之前,王鸾曾当着众人的面高声怒吼:“我死以后,军队必败于外,王必死于内!”
闻听此言,张祚更是愤怒,于是杀掉王鸾以后还将他的家人从老到小全部诛杀,没有留下一个活种。
那么事情会不会如王鸾所说的那般呢?
答案:完全正确。
其实早在张祚宣布集结士兵开始,张瓘便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了张祚的意图,他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发作,还是要等张祚彻底行动以后才行,因为这样才有口实反击。因此,在索孚抵达枹罕之后,张瓘第一时间便将其诛杀,然后立即率兵北进,兵峰直指凉国之都城—姑臧(甘肃武威)。
同时,张瓘还将讨伐檄文传至各地,声称要废了张祚,重立张曜灵为王。
那张祚在前凉的声望已经臭到了极点,不管是官还是民都痛恨他,所以檄文只一传,便有无数的地方官府出兵相助。
数日后,易揣、张玲的军队与张瓘的军队在黄河边遭遇,双方也没有废话,见面便是生死相搏(过程无载)。
最终,张瓘取得大胜,将易揣、张玲之军全歼,易揣只率十几名心腹逃回了姑臧。张瓘呢?则马不停蹄往姑臧疾奔,意图一鼓作气夺下这座西北重镇。其中一个叫宋混的官员更是聚集了一万人往姑臧疾奔,意图策应张瓘共攻姑臧。
姑臧城内的文武官员见此惊恐非常,始有反念。张祚将这些人的反应看在眼中,心中更是害怕。现在敌军本来就已经兵临城下,如果内部再起政变,那么自己就真的完了。
为了断去这些人的念想,张祚残忍地杀害了张曜灵,并公布于众。岂料此举非但没有断去城中一众文武的念想,还使得他们更加痛恨张祚,意图杀之而后快。
公元355年6月末,宋混的部队先一步抵达姑臧城外,并开始制造大型攻城器械。见状,张祚打算拘捕张瓘的弟弟张琚及儿子张嵩,意图用他们威胁宋混,让宋混撒冷撤兵。可消息还没等实施便已泄露,张琚、张嵩听说后立即带领自己的家丁、门人数百人袭击皇宫,并宣称:“张祚无道,我哥哥的大军已经抵达城东,我们现在是替天行道,如果有人胆敢阻拦,待大军入城,三族惧灭!”
因此,无人胆敢阻挡,这区区数百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打开了城门,迎宋混的部队入城。
这还不算,为了能争取最大的功劳,二人还在打开城门以后直接带兵攻入皇宫,意图第一个斩下张祚的脑袋。
当时,张祚在大殿之上提着宝剑一顿捂捂扎扎地指挥战斗,可因为民心不在,皇宫中几乎没多少人愿意为了张祚卖命,再加上此时大军已入姑臧,张祚没有半点儿胜算,所以更没有人听从张祚的指令,这个所谓的前凉之王就这样被简简单单地砍下了脑袋。
数日后,张瓘抵达姑臧,立即推张玄靓(张重华嫡次子,张曜灵的弟弟,年仅七岁)为凉王,自己则为全国大都督、尚书令、凉州牧、张掖郡公,主掌全国之军政大权。
至此,前凉已全然掌握在张瓘一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