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1.5后赵的隐患
好了,东晋暂且说到这,我们再看北方。
公元330年2月,就在陶侃开始攻击郭默之时,后赵群臣见北方已经“一统”,乃请赵王石勒即皇帝位。
石勒觉得也是称帝的时候了,便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置皇下官。
立妃子刘氏为皇后。
世子石弘为太子。
儿子石弘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大单于、秦王。
石斌为左卫将军、太原王。
石恢为辅国将军,南阳王。
中山公石虎为太尉、尚书令,并晋升爵位为王。
石虎的儿子石邃为冀州刺史,齐王。
石宣为左将军。
石挺为侍中,梁王。
又封石生为河东王,石堪为彭城王等等等等。
总之,石勒在称帝以后大封诸官,大多重要位置上任命的几乎都是自己的宗族。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羯族是一个很小的族群,如果不用本族人为官的话,相信石勒也是寝食难安。
这次任命大部分人都很满意,可只有一个人,他对自己的官位非常的不满,并从此对石勒生出了恨意,深深的恨意。
这人是谁呢?他便是石虎了。
朝堂之上,石虎憋得满脸通红青筋暴起,但他没有发作,只是忍耐忍耐再忍耐。直到回府之后,这厮呯磅地一顿乱砸,然后当着众人的面狂吼道:“陛下自从建都襄国以来都是端身拱手、坐享其成,就是靠着我石虎身挡箭石、冲锋陷阵才有如今的成就。二十多年来,我石虎在北方赶走索头,在东方平定了齐、鲁之地,在西方平定了秦州、雍州,攻克十三座州郡。所以,成就大赵功业的谁他X也不是,是我石虎!可如今,陛下竟然将大单于之位封给了那个奴婢所生的庶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他X是怎么想的!好~~~,既然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你等着,等你百年之后,你看看你那些器重的儿子们还有几个能活着!”
当天,石虎怒火滔天,满嘴跑火车,幸好府中安全措施做得严密,不然这话没准就跑到石勒那去了。不过,石虎这些话究竟是不是气话,这就很难说了。
我们继续正文。
当初,苏峻之乱被平定的时候,祖约第一时间便弃了苏峻而投往石勒,石勒比较爱惜祖约的军事才能,便将其留了下来,看看以后能不能有什么大用。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祖约依然赋闲在府中,并没有什么大用。后赵谋主程遐见此,乃对石勒献计道:“陛下,现在天下大体平定,应该彰明善恶顺逆,所以汉高祖赦免了季布,斩杀了丁公。大王自从起兵以来,见到忠于自己君主的人便表扬,见到背叛主人的不忠之人就会斩杀,这正是天下人为什么对陛下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如今,祖约投降您已经有一年多了,可他依然活着,我为此迷惑不解,不知道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话毕,程遐默默退出,只有石勒在大厅之中陷入了沉默。
公元330年2月,石勒下令收捕祖约全族,无论老少,全部诛杀。只有一个小男孩儿幸免于难。
为什么?
多年以前,祖逖有一个叫王安的羯奴,这人非常的骁勇,每每都会在祖逖有危险的时候护在其身前。祖逖十分宠爱王安,主仆的关系因此非常融洽。直到祖逖兵进雍州以后,石勒像一座大山一样堵在了祖逖的面前。王安和石勒不但是一个族群,据说还沾亲带故,所以这个羯人便有心投奔石勒,可又觉得对不起祖逖,便左右为难。岂料祖逖看出了他的心思,不但主动放他到石勒的身边,还给了他很多的盘缠让他赶路。
直到公元330年2月,王安这个曾经的羯奴,现如今已经成为后赵一名权力挺大的将军。他至今还念着祖逖的好,不想让祖氏绝后,便利用手中的权利,在行刑之前救出了一个叫祖道重的孩子,祖氏因此而未能绝后矣。
再看西北前凉。
当初,前凉之主张骏曾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将黄河以南的地盘全都干丢了。可自前赵和后赵交锋以来,前赵一片大乱,本来在西部严防死守的前赵将领也没有时间去管张骏了,皆返回秦州防御后赵,或者直接归降了后赵。
因此,张骏得以在“人去楼空”的情况下重新占领失地,并在狄道一带设置五屯护军,强制与后赵划分了疆界。
公元330年6月,石勒派鸿胪孟毅为使,前往前凉封张骏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并赐九锡礼遇,意图将前凉变成自己的藩属国。可张骏却直接将孟毅扣在了前凉,并表明自己是为大晋官员,誓死不做后赵的藩属。
我不知道张骏是真的这么忠于晋室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图谋,反正,这家伙确实因为这件事得到了天下汉人之心。而石勒,暂时正全力发展国力,没有时间“光顾”前凉。
公元330年9月,后赵天亡石勒去王位而正式称帝,并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平。
按说,此时的石勒已经成功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应该高兴才是,可石勒近来经常茶饭不思,每天都紧皱眉头。为什么?因为他并不看好自己的太子石弘。
石勒擅长骑马打仗,心胸广性情彪,内中还不乏权谋之术。可他的皇太子石弘却不同。石弘是一个非常温柔儒雅的孩子,他喜欢研究汉家经典,更喜欢结交那些儒生雅士,和后赵军界那些将军们反倒处得不是很好,石勒非常怀疑这个孩子将来不能降住那些刀口舔血的将军们,因此召来了徐光(徐光,汉种,今河南濮阳清丰县人。徐光有谋略,城府深,长于权谋争斗,最早为石勒的记室参军,后来又逐渐升为中书令、秘书监,始终游走在石勒身边。张宾死后,谋主虽为程遐,但徐光更擅长阴谋,所以石勒更加的器重他),针对于此事询问道:“现在天下未定,群雄虎视眈眈,正是需要雄主才能定鼎天下。弘儿性情柔和,安静典雅,完全不像将军世家的儿子,我恐怕他以后不能治理好国家,这可怎么办?”
徐光想了想道:“陛下所担心的,微臣并不担心。陛下不担心的,那才是微臣所害怕之事。刘渊的儿子们一个比一个强大,可您看看他们,将国家治理成了什么样子?最后不还是亡了国?当初强悍的高祖马上定天下,文弱的文帝马下治天下,不也一样将大汉治理成了四百年之强汉?所以刀夺天下,书治天下,这是上天给人类定下的规矩,也是圣人应该遵守的规矩,不必太过放在心上。”
高祖刘邦是石勒最崇拜的人,所以一听高祖的儿子也像自己的儿子那样,石勒就开心的不得了。可一想又不对,于是皱着眉头道:“你刚才说我不担心的才是你担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话毕,徐光哐当一下跪在了石勒面前,眼神坚定地道:“皇太子忠孝仁义,有文帝之风,是一定能治理好国家的。可高祖去后,汉朝满朝文武皆忠于汉室,无一人敢于造次,所以汉文帝能够顺利的治理国家。但陛下呢?恕下官直言,中山王石虎雄健粗暴,残忍好杀,并多有阴谋诡计,臣恐怕陛下一旦离世,我们的国家就不能是太子所有了。不如一边让太子及早参政,培养自己的心腹,一边削减中山王手中的权利,这样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石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比石勒更了解了,不然当初石勒也不会对石虎动了杀心。这段话过后,史载:“勒心然之,而未能从。”什么意思?意思是对于徐光这一席话,石勒是打从心里认可的,可最后,他依然没有对石虎采取什么措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没有信心消灭石虎吗?
是不想让后赵内乱吗?
是顾忌自己的母亲吗?
是不想在史书中留下杀亲的骂名吗?
还是真的重视什么所谓的亲情?
史书未载,亦无人知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