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郭默之乱(下)
公元329年某月8日,恰逢朝廷便衣巡查使到江州查看刺史政绩,见刘胤如此为自己敛财,遂上奏朝廷言:“朝廷如今国库空虚,百官都没有俸禄,只能借助江州漕运维持财政。可刘胤却利用江漕谋取私利,根本不将政事放在心上,臣请免除刘胤的官职。”
朝廷因此对刘胤有了看法,更多派官员到江州调查刘胤。
这事儿在当时闹得很大,还没有出发的郭默也从此有了其他的心思。
又是一段时间以后,江州有一叫盖肫的官员以武力强抢了自己爱慕多年的姑娘,刘胤很恶心这种玩意,便让一个叫张满的地方官员勒令盖肫赶紧将这个姑娘送回去。可盖肫实在是太爱这个女人了,说什么都不将她送回去。盖肫认为,想要让自己心爱的姑娘永远在自己身边,那么刘胤就必须要死,因为他一死,江州必乱,江州一乱,就再也没人可以阻止他和那个女人的爱情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刘胤死呢?简单,很简单…
同月,盖肫悄悄找到了郭默,并对其道:“大人,刘胤不服从朝廷的调查,已有所图谋。据我所知,他正和张满等人日夜谋划,准备造反独立,不过在江州唯一有能力和他抗衡的只有大人您一人,所以刘胤还没有行动,准备几日后先将您斩杀,再造反独立。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以免祸及满门。”
郭默和刘胤早已经撕破了脸面,朝廷调查刘胤甚紧又是事实,整个江州能威胁刘胤的也确实只有郭默一人,所以这个叫盖肫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因此,郭默信了,连调查都不调查便在当天带领自己的亲信突袭了州府。
刘胤手下的将官见有人侵入州府,最开始是要抵抗的,可郭默却直接拿刀指着他们吼道:“本将军受朝廷诏书讨伐有罪之人,你们不动则生,动则满族皆诛!”
这一嗓子可把这帮人吓坏了,他们知道现在朝廷正在调查刘胤,所以信以为真,还真就放下了手中的兵器,任由郭默行凶了。
郭默冲进州府的时候,刘胤正在睡着大觉。那郭默直接闯进了他的寝室,揪着刘胤的头发便将其生拉硬拽到州府正中,然后当着整个州府官兵的面将其活活砍死。
这之后,郭默将刘胤的首级送至建康(看朝廷的反应),然后诈写诏书传至江州内外,以增自己行动的合法性。
而朝廷方面呢?王导虽然知道这都是郭默的个人行为,但现在东晋内乱刚定,国家百废待兴,他实在不想再生事端,便只能默许了郭默的行为,不但在公元330年正月大赦了天下,还将刘胤的首级挂在了建康大门前,并顺水推舟地封了郭默为江州刺史。
此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东晋的每一个角落,很多官员都对这件事有所怀疑,但也都没有作声。只有太尉陶侃,这个掌握了整个东晋大半兵力的男人,听说这件事以后便站起来骂道:“放屁!这事儿肯定有诈!不可能是朝廷让郭默杀的刘胤!”
于是,这位在东晋只手遮天的大军阀当即率领大军要去征讨郭默。郭默吓坏了,赶紧派使者往陶侃处,不但献上了美女和财物,还交给了陶侃所谓朝廷的“秘密诏令”。
陶侃的谋士们大多劝谏陶侃道:“太尉大人不可冲动啊,郭默如果没有陛下的诏令,他怎么敢刺杀一州刺史?换句话说,大人实在想要讨伐郭默,那也要等朝廷的诏书来再动啊,不然出师无名,我们会遭受骂名的。”
岂料陶侃一把将所谓的密诏扔到了地上,然后态度坚决地道:“别和我整那些没用的,君主年幼,大多诏令并非出于己意,刘胤被朝廷所重用,哪怕能力不足以充当刺史,也不是一个地方将军所能斩杀的。郭默这厮仗着自己有几分骁勇,行事从来贪婪残暴。所以杀掉刘胤一定是他自己的意思。我知道他怎么想的,国家大难刚刚平定,朝廷法纪松弛,这时候最是需要稳的时候,所以他才敢肆无忌惮,赌的就是朝廷求稳的一颗心。可长此以往,谁都效仿郭默,那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存在的必要了吗?尔等不要再说,我主意已定,必斩郭默。”
就这样,陶侃出大军讨伐郭默,并在出兵的同时致信于司徒王导,毫不客气地道:“郭默杀了刺史就任用他当刺史,那有一天谁杀了你这个宰相,是不是也要用杀人凶手当宰相呢?”
毫不客气地说,陶侃这话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可王导哪敢有半分愤怒,收到信以后便将刘胤的首级给收了起来,并回信道:“郭默占据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形,再加上有船舰为其所用,我不过是暂时忍耐罢了,如今将军大军已到,我便可率朝廷军协助将军宰杀贼人,将军难道不理解我韬光养晦之谋吗?”
看过王导的信后,陶侃冷笑一声,将手中书信团吧团吧就扔了,然后无不轻蔑地道:“王导这老匹夫柔弱无能,不过是尊贼护寇罢了,还说的冠冕堂皇,哪有他族兄半分魄力。”
公元330年正月中旬,陶侃大军即将抵达江州,豫州刺史庾亮亦出步、骑两万会同陶侃共攻郭默。
公元330年2月,朝廷大军即将到达江州的消息已经传遍东晋,郭默想要提前占据豫章阻挡陶侃,岂料陶侃大军来的太快,郭默的部队还没等出江州便被陶侃堵住了去路。于是双方在江州境内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郭默虽然也是一方大将,但手中兵力根本无法和陶侃相提并论,江州还有一些大将不愿意服从郭默,所以初战便被陶侃打得大败。最后只能入城固守,不敢冒头。
陶侃得以轻松将此城团团围住,并建土山准备对其进行总攻击。
公元330年3月,庾亮大军到达湓口,进而和陶侃成功会师,陶侃便命三军将郭默之城团团包围。史料载其:“围之数重”,围得甚至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所以郭默已经是必死无疑。
公元330年5月,晋军已经狂攻郭默据守的城池近三个月。此城虽然已经岌岌可危,但郭默却依然坚守,不肯放弃。陶侃怜惜其勇,便遣使劝郭默投降。郭默见再无获胜可能,便答应了使者的要求。可还未等使者归来,郭默手下的将领宋侯却害怕了。为什么?因为宋侯一直都是主张顽抗陶侃的死硬派,所以怕郭默投降以后陶侃会杀了自己,于是不等使者回归便私自带领全军突袭陶侃之营。
陶侃以为郭默誓死不降,遂加大了对此城的进攻节奏。而这时候,已经被打回城中的宋侯反倒突然叛变,带着亲卫突然袭击了郭默,并将郭默生擒至陶侃大营。
就这样,宋侯活了,郭默及其40名心腹则皆为陶侃所杀。
至此,郭默之乱彻底平定。晋成帝因此加陶侃再督江州军政,并兼刺史。
陶侃回师以后,立即将总府迁徙到武昌,从此占据着三吴之地的第二大军事重镇。至于庾亮,则谦虚得很,没有要朝廷的任何封赏。我只能说,经过多次磨砺以后,这小子真的变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