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苏峻之乱(3)(181:苏峻进攻建康作战经过图)
公元327年11月,苏峻在“宣布独立”以后立即遣使往祖约处,希望能和祖约合兵一处,共攻建康,一举斩杀庾亮。
此议正中祖约下怀,于是立即命两个侄子祖沛、祖涣和女婿许柳率主力兵团和苏峻会师,然后便往建康杀去。
时,庾亮亦调整军事部署以备之。他选用忠诚的卞壶为右卫将军,领导整个建康的城防之事。以会稽内史王舒行扬州刺史,吴兴太守虞潭都督三吴诸军事,然后统兵在一起,准备对苏峻发动攻击。
可还未等朝廷军对苏峻发动攻击,苏峻便率领自己和祖约的联军前来主动攻击了。朝廷尚书左丞孔坦闻听此事以后立即找到了王导,并急问道:“臣听说叛军现已经前来建康,不知消息是否属实。”
王导:“消息应该没错,我也是这几天才听说的军报。”
孔坦:“不知叛军现在何处。”
王导:“未可知也,但距离建康应该尚远。”
孔坦点了点头道:“如此时间还来得及。大人,下官觉得,我军应该在叛军未到建康之时极速截断阜陵的通路,把守长江以西的路口险要,说什么都不能让叛军接近建康。”
王导:“这是为何?我军的士兵数量要远远超过叛军,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防守呢?”
孔坦:“我军虽众,但精锐不如叛军。叛军虽精,但持久力不如我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便是采用防反之法,消磨敌方的锐气,一旦叛军锐气耗尽,就是我们发动反击,一举平定叛军之时。可一旦放纵叛军靠近建康,人心必定恐慌。我方士兵不如敌方精锐,又是在家门口作战,一个不小心就极有可能会造成大范围溃散或投降的绝境,所以还请大人能够三思,及时规劝中书大人。”
王导认为孔坦之言很有道理,于是以同样的话来劝谏庾亮。可庾亮认为,自己辅政时间很短,没有太大的功绩,所以才会被满朝文武所不满,所以才会造成苏峻等人的叛乱。如果这一次能够在正面消灭久经沙场的苏峻,势必会狂增自己的声望,以后就再也不会出现不服自己的人了。基于此,庾亮并没有采纳王导的办法,而是依然布置建康一带的防御,准备硬撼叛军。
公元327年12月,苏峻在毫无阻碍的情况下渡过了那个让魏武帝曹操和魏文帝曹丕都绝望的长江,然后立即遣其将韩晃和张健攻陷了姑孰(安徽当涂)这个储粮大县,掠夺了大量的盐和米。
这之后,叛军已物资不缺,并成功越过了长江,大大的降低了攻击朝廷的风险。苏峻认为,朝廷最难对付的并不是建康的那些正规军,而是西部的温峤,一旦自己在进攻建康的时候温峤从后方来攻,那么大势必将去矣。苏峻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此在攻陷姑孰以后并没有立即北上建康,而是命张健进攻于湖(安徽当涂南38里),并在攻陷于湖以后命韩晃向南攻击宣城。
时,大部分朝廷军都在建康一带布防,宣城根本没有多少士兵,所以被叛军轻松攻克。而宣城的告破,也相当于苏峻暂时摆脱了后顾之忧。于是,他立即占据了慈湖(安徽当涂以北40里),并在此地休整部队,准备往北攻略建康。
这前前后后,叛军都非常非常的顺利,没有半点儿阻碍。(庾亮简直就是一个白痴)
同月,见叛军声势越来越浩大,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认为庾亮必败,遂叛晋而投苏峻,使得叛军士气更加振奋,苏峻更是通告全军,允许他们在攻破建康以后尽情掠夺。因此,三军士气高到爆表,一个个呜嗷喊叫的要攻破建康。而直到这时,身在建康的庾亮才稍微意识到事情有可能已经脱出了自己的掌控,于是赶紧命京师戒严,并令左将军司马流率本部兵马增援慈湖以拒苏峻。同时令自己的弟弟庾翼率数百白甲军(史料没有记载这个白甲军是什么情况,但八九不离十应该是东晋的特种部队)守备石头以护住建康的南大门。
当时,东晋的主力大军基本上都在慈湖北面,更是布置了相当严密的防守,如果单单想拖住叛军的话,难度虽然有,但也不是太大。可问题是主帅的能力实在不敢让人恭维。
公元328年正月,苏峻亲率大军对对岸的司马流发动了凶猛绝伦的攻势。司马流这废物当时正在吃烤肉,闻听敌军前来,当即便慌得晕头转向,根本无法正常指挥作战,甚至连吃肉都找不到嘴(食炙不知口处)。
因此,晋军连战连败,只短短数个时辰的功夫便被叛军突破了大营,司马流更是吓得连马都骑不上,结果被乱军斩杀。
司马流主力大军被歼灭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建康,庾亮料苏峻下一步必攻石头,便打算继续往石头增派守军。可他麾下有一个叫陶回(陶回,字恭渊,能断事,有谋略,更是有治理一方的政治才能)的却和庾亮道:“大人,苏峻用兵多年,熟知我大晋的一切布置。他知道石头有重兵把守,更知道石头是一个极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所以绝不会硬攻石头。依微臣所料,这厮一定会走小丹阳(南京东南)之隐径小路。此路曲折险要,岔路极多,一个不小心连当地土著都会迷路,可却能绕过石头,兵锋直指建康。苏峻不知道这条道路的艰险,一定会率军从此而过,大人只要派伏兵埋伏在这条道中最难走的部位,必能一举而定叛军。”
小丹阳那条路庾亮是知道的。就他所知,这条道又窄又难走,连当地居民都不怎么走,又怎么可能是大军能走的呢(他难道忘了66年前邓艾是怎么灭亡蜀国的了吗)?因此,庾亮并没有将陶回的话当回事儿。而是依然将大军布置在石头以待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