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苏峻之乱(2)
公元326年11月,石勒遣石聪进攻寿春,想要彻底将祖氏的势力赶回长江以南。当时,赵军的军力是祖约的好几倍,祖约根本无法抵挡,只能向建康请求援军,可庾亮磨磨唧唧的就是不派援军往救祖约,大概是想借石勒之手除掉祖约以后再派出援兵吧。
可祖约的军事手段尽得祖逖真传,硬是死死地守住寿春而不被攻破。石聪见攻不下寿春,便将寿春团团围住,然后分兵略地,疯狂抢夺寿春一带的人口和物资,使得寿春一带的县邑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庾亮见此,只能遣王导都督中外大军往救寿春。
石聪见东晋大军来势汹汹,料定无法匹敌,便率领赵军返回了。庾亮呢?见赵军已经撤退,便立即撤销了王导的帅位,然后将大军第一时间撤回江东,继续孤立祖约于寿春。
祖约见此痛声骂道:“庾亮,你这不但是弃我于不顾,还想让我死啊!我和你势不两立!”
就这样,祖约对庾亮越发愤恨,这心中也就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公元327年10月,庾亮听说司马宗的余党卞阐逃到了苏峻的地盘,便让苏峻将卞阐押送到建康,可苏峻根本不拿庾亮的命令当回事儿,拒不服从。
见状,庾亮断定苏峻以后必定会反叛朝廷,于是想要征召他进入建康,进而架空他的兵权。可同时庾亮也知道,自己毕竟年轻,有时候也许有欠考虑,所以在一天朝会之时看向老谋深算的王导,向他询问具体实施过程,以免在征召苏峻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
可当王导听了庾亮的意思以后却吓得连连摆手道:“苏峻阴险多疑,必定不会奉诏前来。非但如此,他还会通过这件事情严防建康,扩充军事编制。一旦如此,大乱随时都有可能到来,不如放纵苏峻,让他的力量始终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等国家恢复元气,国君成年掌权,那个时候再收拾苏峻也不迟。”
王导的办法虽然消极,但也确实是现在最“稳”的做法。可庾亮却大为失望地道:“苏峻狼子野心,最终必定会成为我大晋的祸患,今天我和他摊牌,他不听,我还有能力制服他。可如果再过几年,苏峻的力量就会更加强大。到那时,试问整个大晋谁能够制服苏峻?恐怕汉时的七国之乱会再次降临于我大晋,如果两赵、李雄再趁势来攻,我大晋才是真的完了。”
见庾亮语气坚定,朝中众臣无人敢作声,甚至连王导都只是叹息一声,再不劝说什么。只有卞壶,这个敢于死谏的直臣站出来痛声道:“苏峻拥有精悍的军队,精良的器械,根据地又靠近建康,全力奔袭下,不过一个早上的时间便能杀到建康城下。所以一旦将苏峻逼得造反,事态就无法得到控制,所以应该深思熟虑,不能脑子一热就做蠢事。”
这话一说,好大喜功的庾亮就更不愿意听了,所以拂袖而去,坚持要用自己的办法来对付苏峻。
见庾亮如此德行,卞壶料定其必败!于是致信于远在武昌的温峤,让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庾亮和苏峻撕破脸面。
温峤和王导、卞壶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致信庾亮,从方方面面阐述事实,劝他不要和苏峻撕破脸面。可庾亮吃了秤砣铁了心,连温峤的话也不听了,毅然决然地遣使往苏峻处,让他前来建康,并承诺会给他一个大官当。
苏峻岂能不知庾亮的心思?谁他X去建康谁就是傻子。于是没有前往建康,而是遣使往建康送信道:“征讨贼寇,在外任职,无论朝廷让我讨伐什么样的敌人我都惟命是从。可在朝中任职,这实在不是我能胜任的。下官之能在于战阵,一旦从政,下官将再无价值,也会浪费了重要的位置。”
这话说得很明白了,就是不想到朝中任职。可庾亮的态度更是坚决。他见苏峻不来,竟直接昭告天下,强封其为大司农、散骑常侍,并命令苏峻必须在三日之内进入建康。
苏峻则再次上表道:“昔日明皇帝曾亲自拉着下官的手,让我在北部防止胡贼入侵。如今中原尚未平定,我怎么能贪图安逸呢?还请大人不要再让我回去了。我苏峻愿意成为朝廷的鹰犬,为朝廷死守北部门户。”
好家伙,连死人都搬出来了,这苏峻是摆明了绝不会回去建康了。庾亮见苏峻这种态度也不再劝说,而是开始集结、布置士兵,准备随时讨伐苏峻。
苏峻见庾亮如此,也开始不接受庾亮的诏书,虽然没有明着对天下表露态度,可已经与独立没有什么两样了。
建康方面的乱局很快便传到了武昌方面,温峤听说此事以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返回建康帮助庾亮,可庾亮却提前写信道:“我对西陲(陶侃)的担忧更胜历阳(苏峻),你的任务便是给我死死地守住西部。至于国都这边不用你管。切记,死死地守住西陲,万万不能让陶侃跨越雷池一步!”
就这样,温峤没有动,可却始终将目光紧盯住建康方向。
与此同时,庾亮亦给苏峻下达了最后通牒,让他赶紧前来建康报道。而这一次,苏峻也不和庾亮打太极了,而是直接拒绝了使者的要求,并向整个东晋昭告道:“权臣庾亮说我苏峻要造反,我哪里还有活命的机会!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之前国家有难,没有我不行。现在危难过去了,就要卸磨杀驴,这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国君年轻,这一切都是庾亮搞出来的,我发誓,必向其报复,不死不休!”
由是,东晋内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