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43

3.12翻脸不认人的典范—杨难敌

公元323年8月,石勒命石虎率步、骑混编部队四万人前往青州攻击曹嶷,势必一举夺下青州。

曹嶷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除了拥有一州的力量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东晋当他的后盾,这才使得石勒始终不敢和他撕破脸面。可如今,东晋刚刚经历内乱,国内空虚,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来帮助曹嶷,这就使得曹嶷只能自己面对后赵军团。可就凭他一个曹嶷又岂能是石虎的对手。

果然,从石虎进入青州以后,曹嶷就节节败退,最后甚至被石虎围困在广固城。

曹嶷见此,知道败局已定,再无胜利可能,便只能向赵军投降,后赵因此全夺青州土地。

参军马岌见此,直接站出来,以雄壮的口吻道:“末将愿率军出征去砍下刘曜的脑袋!”

“胡闹!”

未等马岌说完,长史氾袆便站出来气愤地道:“马岌胡言乱语,意图将我等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应当斩之!”

一听这话,马岌对张茂大怒道:“大人,氾袆不过一介书生,有点耿直的名声便在军中吆五喝六,所言全不考虑什么叫忠义,什么叫国家大计。明公父子两代数十年都想要帮助朝廷铲除刘曜,如今刘曜自己送上门来,远近之人都在观察明公的举动,如明公不主动给予迎接,还如何继续在凉州立足?”

说完,张茂沉默了片刻,便采用了马岌的计策。可当其将大军囤积在黄河对岸以后,张茂见识了前赵军团的声威,便又胆寒了,于是问计于谋士陈珍。

陈珍却满不在乎地道:“刘曜士兵虽多,但精兵极少,大多数都是来自氐族和羌族的乌合之众,这种军队只要战事稍一逆风便有崩溃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东方的石勒最近实力猛蹿,有随时灭亡刘曜的实力,所以刘曜一定不敢在西部多留。我料,刘曜二十日内必定撤兵!如果不撤,明公只需要给我数千精锐,我便能将刘曜擒于帐下。”

与此同时,赵军方面。

当时,前赵的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请求刘曜渡河,对凉州军团发动总攻击,可刘曜却道:“我方军队的声势虽然盛大,但其中逼于无奈的士兵却三分有二。最重要的是,经过连续的作战,现在士兵们已经非常疲惫了。这种部队,只要战事稍微逆风,全军必溃!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并不是攻击张茂,而是用我们的军威压垮他们。十天吧,如果十天之内还等不来张茂的降表,我们就撤军。”

那么刘曜能等来张茂的降表吗?等来了。

数日后,张茂遣使往刘曜处,请求向刘曜投降,并承诺,以后愿意一直作为刘曜的藩属,只要刘曜能给他们自治权便可。

刘曜大喜,当即便答应了张茂的请求,并封其为凉王。

至此,凉州张氏亦叛东晋,建立了自治政权,史称其为前凉。至于这几天内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张茂的初衷,让他投降了前赵则无人能够知晓,史书更是没有透漏一点这方面的内容。

再看仇池氐主杨难敌。

杨难敌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是一个不想臣服于任何人的枭雄。所以他不想去成都从此受制于人,因此送给了李稚很多很多金银珠宝,请求李稚不要让他去成都。

李稚是李雄身边的近臣,又和皇室沾亲带故,他的话在大成有相当的份量,所以当李稚上奏成都以后,李雄便不出意外地答应了,杨难敌得以在汉中驻扎。

数日以后,前来追击杨难敌的赵军见杨难敌已经进入了汉中地界,为避免和大成交恶,他们便退回了长安。杨难敌因此安全回到武都。(注:武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市,杨难敌的根据地之一,在仇池被占据的情况下,杨难敌只能回到武都。)

同时,武都还在祁山山脉之南,白水中游,它接壤羌族,路通陇蜀,山川险要极多,一直都是阻挡异族,亦或是攻击陇西、蜀地的用武之地。所以《方舆纪要》载:“若其制两川之命,为入蜀径路…以其地隔碍雍梁,实为险塞也。”

从以上不难看出,武都是一个非常险要,易守难攻之地。因此,当杨难敌回到武都以后,不顾其子在成都的安危,毅然决然地宣布了独立,可谓翻脸不认人的典型操作。

成皇李雄也因此勃然大怒,便调兵遣将准备消灭杨难敌。

前前后后这一切,可以说都是因为李稚的愚蠢所造成的。李雄虽然没有责怪李稚,但李稚心中羞愧难当,遂立军令状,请求带领军队前往攻之。

李雄感受到了李稚的决心,便给他军队,让他和李琀一起率兵前往攻之。(注:李琀是李雄的兄弟李荡的儿子,亦是李稚的兄长。当时,李雄虽然儿子众多,但多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奢侈之辈,没有一个有资格继承李雄的衣钵,而李琀又颇有才学和声望,所以李雄一直都将李琀看做是自己的接班人)

当时,有很多大臣都不建议李雄出兵武都。为什么呢?因为武都地形太过险要,攻之无法保证全胜,杨难敌虽然无耻,可大成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如果要出气的话只需要将人质杀死就行了,何必非要去武都消灭杨难敌呢?更重要的是,消灭杨难敌以后就要占据武都,而占据武都以后就要面对前凉张茂和前赵刘曜,这都是当时霸主级的存在,如何能战?更不要说东面还有东晋这个庞然大物,恐怕到时会陷入四面受敌的窘境。所以一众大臣都不希望李雄出兵杨难敌。

可李雄当时正在气头上,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坚持要出兵武都,这事儿便盖棺定论了。

数日以后,大成两路大军兵出汉中,直往武都而去。第一路大军由李琀、李稚率领,从白水出兵。

第二路大军由李寿、李玝率领,从阴平出兵。

李雄的目的简单明确,那就是要从两方钳击武都,将杨难敌本就少得可怜的士兵再次分散。而杨难敌呢?他一眼就洞穿了李雄的图谋,所以用很少的士兵堵住了对应李寿的关卡,并下达死命令,不管成军如何挑衅都不准主动迎击,让李寿所部短时间内无法再往前进。

至于李琀、李稚方面,杨难敌完全不设防备,就这么任由他们无所顾忌地直奔武都。杨难敌则亲率大军布置了一个超大的埋伏圈,就等二人自投罗网。

时,李琀、李稚完全没有发现事情的异常,以为杨难敌畏惧大成的兵威而龟缩武都,所以根本不设防备,只一个劲儿的向武都疾奔。

可就在即将到达武都之时,突然杀声暴起,数之不尽的氐军好像猛虎一般从四方高地杀来。成军因为毫无防备,所以瞬时之间被氐军冲散。这些来自成都的士兵们从来都没有经历过什么删战争(当初跟随李特、李雄的那一批士兵早就退了),基本上全是一些新兵蛋子,所以面对这突然的一幕全都吓傻了,不顾主帅的阻止便四散奔逃。

李琀、李稚大怒,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因为成军的士兵数量远远高于氐军),可现在已经成了光杆司令,还拿什么和敌人战斗?想到这,不甘心的二人也只能带着少数的残军撤退了。

可让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杨难敌早已预测到了一切,所以在进攻成军之前便已经命一将率军断去了成军的后路。

成军退无可退,本应殊死一战,可这时候的成军已经四散奔逃,无法集中统一,便只能跪地投降于杨难敌。

李琀、李稚二人不愿投降,带领孤军拼死作战,最终死于乱军之中。大成第一集团全军覆没。

而第二军团见第一军团已经全军覆没,恐怕自己的后路也被杨难敌切断,便率军撤退了。

至此,大成以完败告终,身在成都的李雄也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认错,同时因为李琀的死伤心过度,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鸟山居士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暗黑时代——两晋南北朝史第1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