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2.37后赵的建立
公元319年4月,就在石勒正在疯狂攻击幽州的时候,刘曜已经从平阳返回了长安,并将国都定在了长安,暂时远离了硝烟滚滚的关东地区。
同月,南阳王司马保自称晋王,改年号建康,设置百官,行皇帝之事。不过投者甚少,毕竟司马保的血缘太远,力量较之晋元帝也是太弱。
同月,东晋梁州刺史周访彻底消灭了杜曾和第五猗(前已详述),志得意满,认为将有大好的前程在等待着他。可实际上,他的命运和陶侃一样让人难以接受。
怎么说呢?
当初出征之前,王敦曾对周访承诺:“如果你能平定杜曾、第五猗之乱,我就让你治理荆州!”
可如今,荆州之乱已经平定,王敦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反而让自己那个废物堂弟王廙继续担任荆州刺史。
周访因此愤怒,但也没有作声,谁叫人家王敦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呢。岂料王廙太不争气。当时荆州的官员中,有很多都是陶侃的旧部,王廙信不着他们,恨他们,所以对他们不是贬就是杀,所空出来的位置都安排上了自己的亲信。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廙他本身就是一个废物,身边的亲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多数都是一些贪官污吏,横行乡里的恶徒。因此荆州的官、民怨恨,上下关系紧张。
这他X才刚刚平定荆州就闹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晋元帝对王廙那是恨得咬牙切齿,真恨不得把他的皮都给扒了。可因为王敦的关系,晋元帝又不敢,便只能召回了王廙,并封其为散骑常侍(安王敦之心),然后才让周访担任的荆州刺史。
可这批文都发下去了,事情却又发生了意外。
王敦认为,之前自己没有对周访兑现承诺,周访很有可能对自己生了二心。这种人如果得到朝廷的重用一定不会对自己忠心,很有可能还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如此的话,为什么还要让他当上荆州这个重州的刺史呢?
因此,王敦横加阻拦,说什么都不准周访当上荆州刺史。
晋元帝整不了王敦,所以这事儿只能作罢。
6月,消息传到襄阳,周访听后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于是整天在城府中摔桌子砸椅子,满口的污言秽语,已经不把王敦放在眼中。
王敦说什么都没想到周访会愤怒到这种地步,所以他有些畏惧了。毕竟周访的军事才能不在陶侃之下,如果他对自己动兵,自己哪怕最后胜利了,也绝对是残胜!
因此,王敦赶紧写信劝慰,并送给周访很多的玉环、玉碗,以表示看重周访之意。岂料周访根本不领情。他竟然当着王敦使者的面啪的一下将玉环和玉碗摔在了地上,然后指着使者痛声骂道:“你们拿老子当什么?拿这种垃圾就想让我高兴?老子是小商小贩还是孺子不成!滚!你给我滚回去!我不想再看到你!”
使者吓得屁滚尿流,当即狼狈而走。
这之后,周访在襄阳积极发展农业,训练士兵,并将王敦任命的官员全部赶走,换上了自己的亲信,时刻做好和王敦决一死战的准备。
王敦呢?这之后却一点儿表示都没有,反而对晋元帝和朝中大臣们更加的恭敬有加,不敢有半点儿妄为。这说明什么呢?呵呵,说明他怂了。所以说有些人或者有些国,他们看似强大,但只要你和他们一亮刀子,他们就秒怂。不然,他们就会一点一点深入来试探你的底线,直到把你压榨得精血全失。
公元319年6月,汉主刘曜在长安建立宗庙、社稷和南郊、北郊之祭祀,并下令道:“之前,光文皇帝(刘渊)建立国号为汉,实则是为了收买汉人之心,可我的祖先(冒顿单于)却是在北方开始兴盛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祖宗的功绩,所以朕不想再以汉为国号,应当更改,还请诸位大臣能够集思广益,给朕一个新的国号,让朕满意。”
群臣经过一个上午的研讨商议,终于在中午前上奏刘曜道:“光文皇帝最早受封卢奴伯,陛下又曾经在中山称王,中山又是曾经是北方赵国的领土,所以可以将国号改为赵。”
刘曜觉得很有道理,因此从之,遂祭祀冒顿以为天神,并将国号由汉改为赵。不过因为之后石勒建立政权也以赵为国号,所以刘曜之赵被史家称为前赵,石勒之赵被称为后赵。
10月,汉国更改国号的消息传至襄国,石勒的左、右长史张宾、张敬,左、右司马张屈六、程遐等认为是到了建立政权的时候了,于是皆劝石勒称帝。
可石勒却说什么都不愿称帝,因为他认为时机还没有真正的成熟。
11月,襄国的文臣武将们再次请求石勒称帝,可石勒依然不肯答应。众人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请求石勒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赵王,并依照魏武帝曹操在邺的旧例,以河内二十四郡皆为赵国,太守都改为内史,然后根据《尚书禹贡》的说法恢复冀州的行政区划,以大单于的身份镇抚一众蛮族,撤销并州、朔州、司州的建制。
这一次,石勒没有拒绝,而是欣然同意。
公元319年11月,石勒于襄国称王,建立后赵政权。
称王之前,石勒用的法律一直都是草草创造的《辛亥制》(只有五千多字),此法律粗糙无比,漏洞百出,所以石勒在称王以后不再沿用,而是命律学祭酒续咸重新建立了法律。
续咸建立的法律细致、公平,既不缺乏严格,又有一定的人道精神,所以受到了国人的一致好评。
石勒还任用中垒将军支雄、游击将军王阳专门管理胡人的诉讼,并严禁胡人,不准他们欺凌侮辱具有较高文化的汉人(普通汉人就可以随意欺辱了吗?史料未载)。
同时,石勒还派遣使者巡行各个州郡,鼓励、督促地方农业生产,毕竟乱世之中,农业才是最为重要的。
总之,石勒用贤任能,后赵官场各司其职,景象一片大好。
当时,石勒任命张宾为大执法,总管一切内政,任石虎为单于元辅,主管全国军事,可论宠爱的程度,包括石虎在内,整个后赵没有一人能与张宾相提并论。张宾呢?非但没有半分骄纵,反倒比以前更加谨慎处事。他谦虚、恭敬、小心;他真诚地对待下属的官员;他以身作则,杜绝私情,从来不收受贿赂;他每逢入朝都会直言劝谏,所言皆为朝政之纲要、重点。
在宫中,张宾敢于和石勒公开叫板,只要石勒的决定稍有错误,他都敢和石勒硬杠到底,直到石勒接受他的劝谏。可在宫廷之外,张宾永远都会将所有的美誉全都归功于石勒,从来都不会有半点逾越。因此,石勒大爱张宾,从不让其离开左右,后赵也在这两个君臣的共同努力下越发强大辉煌。后赵之基业,也在此君臣二人的努力下真正予以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