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岳飞的随军效用李寅给岳飞出了一策,他建议岳飞把军队带到太湖边的宜兴县,那里有一个张渚镇,位于三面临湖的半岛上,只有一条狭窄的陆路与外界相通。如果把部队驻扎在那里,只须派将官把住路口,士兵就无法外击骚扰、抢劫百姓了。
岳飞与刘经一商量,觉得此策可行,准备移军宜兴县。
岳飞先派快马去宜兴,与当地官府接洽。
宜兴县令钱谌一听岳飞要来,顿时喜出望外,他已经听说了在江南东路出了一个敢于和金兵较量的将领,在广德军六败金兵,还收复了溧阳。县令立刻给岳飞写了一封信,说宜兴的粮食足够岳飞一军吃上十年,强烈要求岳飞所部移屯宜兴保境安民。
建炎四年正月七日,岳飞率军到达了宜兴县。宜兴县令兑现了承诺,岳飞所部从此不需要为粮食发愁了,岳飞立即下了严令,禁止所部士兵骚扰百姓,否则严惩不贷。
食民之粮,就要保民平安。岳飞到了宜兴县之后,立刻开始着手清理这一带的溃兵、流寇。在很短时间内,岳飞收降了马皋、林聚,以武力平定了张威武;在太湖击破了郭吉,此前带领扈成余部投靠郭吉的统治官庞荣,率领百余只舟船的水军投归了岳飞;那个铁了心要当盗贼的戚方也被岳飞追得东奔西跑。
岳飞的率军到来,使宜兴县的局势迅速安定下来,邻境各县那些还在受溃兵流寇和盗贼轮番骚扰的士民听说宜兴来了一位敢于外悍强虏、内攮盗贼的岳将军,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万余家百姓弃了产业,纷纷扶老携幼地来到宜兴县;不少官员、士大夫也到宜兴来避难。
宜兴县百姓感念岳飞及其军队的恩德,在县里的周处庙旁建了一座生祠,绘了一副岳飞的像,像敬神一样把岳飞供了起来。在很多宜兴百姓的家里,也供起岳飞了画像,把岳飞当作神明来信仰。
宜兴士民有这样一句话:“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在当时,岳飞也的确是宜兴百姓的保护神。
岳飞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南宋军队振起的希望,也正因如此,岳飞的声望日起。
正是这一段特殊的流亡经历,缔造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他对于“岳家军”的成型至关重要。在此之前,岳飞一直是国家体制内的一名将官,不具备独立性。杜充的投降和皇帝的下海将岳飞从国家体制内剔除了出去。当岳飞终于结束这段流亡生涯,再次回到国家体制内的时候,他所率领的部队,已经彻底变成了“岳家军”,具备了强烈的个人私产的味道。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参与了收复建康府的战役。趁金军主力在建康府江面与韩世忠水师激战之际,岳家军在清水亭、牛头山等地接连战胜金军余部。收复建康府,使岳飞受到了朝野的瞩目,终于由一名默默无闻、无所归属的“游军”将领,重新回到了体制内,并有幸得到了宋高宗的接见。
建炎四年五月下旬,岳飞到越州献俘,自宋金战争爆发以来,献俘还是头一回。随后,岳飞见到了赵构。这是他们二人的第二次见面,第一次是在相州大元府,那时的岳飞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赵构是不会去注意他的。但现在,岳飞以区区几千兵力就收复了建康府,驱逐了金人,去除了朝廷的心腹之患,天子当然要亲自接见并嘉奖这位功臣。
这次接见结束后,岳飞被朝廷任命为通、泰镇抚使,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时间的流逝和身份的变更,总在默默地改变一切,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一些不自觉的变化。
在那段流亡生涯里,岳飞和军中将领们建立起了同袍手足般密切的关系。譬如在收复建康府一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猛将傅庆,就经常不当岳飞是上级,而视之为平辈,交往甚密。缺钱花的时候,傅庆总是大剌剌地找到岳飞说:“岳丈,傅庆没钱使,可觅金若干,钱若干”,岳飞也“全然不以为意”。
由于跟岳飞的关系比较铁,傅庆总是喜欢跟人吹牛,“岳丈这支部队的威名,还不是因为我傅庆力战有功得来的吗?”,岳飞听了也只是一笑而过。
但这一切在岳飞回到体制内,并成为镇守一方的将帅(通、泰镇抚使)之后,岳飞与傅庆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岳飞就任通泰镇抚使后,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军队,开始改变以往的作风,执法严肃,军队中上下级的界限十分明显。
岳飞对傅庆的态度发生了不友好的改变,傅庆为此很不高兴。恰逢刘光世派部将王德前往高邮抵挡金军,岳飞也派了傅庆前去支援。傅庆以前曾是刘光世的部下,在军前对王德表示自己有再回到刘光世麾下的愿望。张宪探听到这个事情,密告给了岳飞,岳飞则叮嘱张宪不要漏言。
随后,岳飞开始部署处理傅庆的计划。他召集了麾下所有的统制官,让他们比试弓箭的射程。傅庆连射三箭,全超出了170步,其他统制官都不过150步而已。在赏赐的时候,岳飞却故意把战袍、金带赏赐给了王贵。
《三朝北盟会编》详细记载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傅庆抗议:“当赏有功者!”
岳飞问道:“有功者为谁?”
傅庆回答:“傅庆在清水亭有功,当赏傅庆!”
岳飞大怒,“叱庆下阶,取战袍焚之,褪毁其金带”,对众人宣布:“不斩傅庆,何以示众!”
傅庆死得冤不冤?一个字:冤!比窦娥还冤。
当年岳飞自作主张违背军法脱离王彦军队,按照军法必须斩首,但王彦和宗泽由于怜惜岳飞的将才,都放岳飞一马,宗泽更是亲自提拔重用;而傅庆不过是发了一顿牢骚而已,事实上傅庆并没有离开岳家军去刘家军,但是岳飞却容不下曾经立下不少大功的傅庆,一定要设计干掉傅庆。
这事,岳飞做的不地道啊!
岳飞必须要杀傅庆的最重要的原因,其实缘于当时南宋各军团之间强烈的排外情绪。韩世忠的部队叫做“韩家军”,张俊的部队叫做“张家军”,刘光世的部队叫做“刘家军”,岳飞的部队则是“岳家军”。各家军之间,用当时宰相赵鼎的话来说,是“相视如仇雠,相防如盗贼”。军队私人化的程度相当严重。傅庆的跳槽言论,理所当然,不会为岳飞所原谅。
当然,家军体制的形成,岳飞的个人转变,都不是岳飞的错。应该这样说,这是南宋初年这个混乱时代的必然选择。
在朝廷无力供养和制约军队的时候,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危,家军体制的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虽然这很危险,但比之于亡国灭种,家军体制的危险简直微不足道。
在家军体制的大背景下,岳飞干掉傅庆倒也不是什么大罪过,毕竟维持军队的稳定性和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基本上同一件事情。
岳家军虽然形成,但是实力还是非常弱小,跟所谓的“韩家军”、“张家军”和“刘家军”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主帅本人的威望和官位,岳飞跟韩世忠、张俊和刘光世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南宋局势的改变给了岳飞以及岳家军崛起的机遇,这位不世出的名将终将站在历史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