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据传说,宗泽出生前,他的母亲刘氏曾梦见天空出现猛烈雷电,有光照耀其身体。

宗泽虽家境贫寒,但却酷爱读书、勤奋好学,加之父亲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宗泽从小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元祐六年(1091年),年已33岁的宗泽,参加科举考试,“赐同进士出身”,从此开始步入仕途。

宗泽生性耿直,是一个忧国忘家之人,这样的人在官场上历来不受欢迎,一直到靖康元年(1126年)宗泽才迎来了官场上的春天。

靖康元年初,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宗泽被借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议使。但是,有人认为宗泽刚直不屈,恐怕有害于和议,钦宗把宗泽派往战争前沿的磁州(今河北磁县)任知府。宗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康王赵构再次出使金营,途经磁州时,宗泽拦下了赵构,赵构也就借机转回相州(今河南安阳)。

大元帅府建立之后,宗泽一直受到黄潜善、汪伯彦的排挤,赵构也不喜欢他。靖康之变后,赵构登基,宗泽前往南京应天府朝见赵构,后经李纲推荐,宗泽就任东京留守。

宗泽深知金国灭宋之心不死,秋高马肥之际,必是金国入侵之时。因此,就任东京留守之后,宗泽加紧备战。凭借着深得人心,又理财有方,在中原百姓的支持下,宗泽基本上解决了军需的供给。

宗泽出榜召募义士守卫京城,造了一千二百辆战车,根据附近的地理形势,在城外建立了二十四座壁磊,以拱卫京师。还团结军民重建黄河防线,连接河北、河东义军的山寨、水寨及陕西义士,沿河构筑堡垒,扎下联珠寨。京畿濒河七十二里的重点防线,沿线开挖深广丈余濠沟,沟南侧密植“鹿角”,命十六个县的将士分段负责守卫。

中原地区盗贼横行,其中王再兴、王贵、王善均有一万或数万之众横行于黄河一线,杨进的十几万人流窜于京东路、京西路。宗泽深知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为饥寒所迫而铤而走险,有了钱粮,宗泽就有了招降他们的条件,又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义,各路盗贼一一投到了宗泽麾下,转变成为抗金力量。

据说当时东京留守司麾下已有近百万之众,不少人认为只要赵构坐镇东京,挥军北伐,定能赶走金人收复失地,恢复北宋旧疆,最不济也能守住黄河防线。

事实上,这所谓的百万大军,完全不靠谱,招降的盗贼和忠义民兵占了绝大多数,正规军只占很小一部分。这些人之所以投奔宗泽,无非是为了混口饭吃,要靠他们与金人决一死战,那就自寻死路。

关于这一点,朝中大臣大多也心知肚明,赵构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当宗泽一次次叫赵构坐镇东京的时候,赵构只是温言抚慰,肯定宗泽的忠心,但就是不挪窝,先是在死赖在南京应天府,后来干脆逃离中原,躲在扬州寻欢作乐。

难道宗泽读书读傻了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吗?当然不是!

我们常常把一国当中独一无二的人才称为国士。说起南宋初年谁可以称为国士,可能大家会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心目中的国士也无非是李纲、赵鼎、张浚、岳飞等寥寥数人,这里面肯定不会有宗泽,毕竟宗泽在历史舞台上发挥自己能力的时间太短了,他的很多措施根本来不及实施就过世了。

正是如此,所以我们低估了宗泽,大大低估了宗泽。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国士无双的,首推宗泽,正是有了宗泽,才有后来的岳飞。

宗泽明知道东京留守司麾下的百万之众是水货,但还是坚持要赵构前来坐镇东京,并不是想要赵构去送死,而是对赵构寄予厚望,他是将赵构当做千古圣君来对待的。除了改变赵构以外,宗泽也想改变南宋。无情的宋金战争将宋朝“祖宗家法”的缺陷暴露无遗,要想打败金国,就必须改变南宋,而能改变南宋的只有未来的一代圣君赵构才能做得到。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宗泽的想法和做法,看看宗泽能不能称得上“国士无双”。

宗泽之所以收罗“百万大军”,其实是在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光武帝刘秀。刘秀能平定天下,实际上靠的是“收群盗之用”,故刘秀有“铜马帝”之称。

这所谓的“百万大军”都被宗泽冠以“忠义”的名义,其实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投奔宗泽也无非是跟着宗泽有饭吃,跟“忠义”没有半毛钱关系,宗泽用他们就一个字“急”。因此,宗泽并不打算用他们来固守中原,而是用他们来北伐金国,宗泽所有的意图和抱负,都可以直接间接通过北伐金国实现。

具体说来,宗泽北伐金国有如下意图:

第一,可以通过战争大大消耗金国的力量,确切地说消耗金国为数不多的人口。

据史家推测,一般认为女真族的人口数量应在100万以下。从公元1115年建国起,金先是用十年时间灭掉了辽国,而辽国人口估计在2000万左右,这已经是蛇吞巨象了,女真人要统治偌大辽国已经很不容易。

北宋人口远超辽国,预计超过1亿,金国无论如何也无法再一口把宋吞掉。这也是当年金灭北宋之后,不得不扶持张邦昌伪楚政权的原因。

到了赵构即位的时候,河北路仅真定府、怀州、卫州、浚州在金军的控制之下,河东路也只丢了忻州、代州、太原府、泽州、潞州、汾州、晋州。陕西、河南、山东更是全境未失。

事实上,金军并没有全部攻下这些城池的能力,即便有这个能力,也承受不起那么大的伤亡,要知道如果拼人员的消耗,那金国绝不可能耗得过宋朝。

第二,可以通过战争整编原来的禁军,淘汰低劣之兵,提高军队素质,组建敢战新军。

北宋末年的宋金战争,将宋朝军队,尤其是宋朝禁军战斗力的低下暴露无疑。这不仅是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长期影响,更多是因为宋徽宗赵佶长达二十多年的“轻佻治国”,尤其是童贯、高俅之流成为军事统帅之后,长期以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任人唯亲,赏罚不公,终于造成了积重难返之势。

到了宋金战争爆发之后,北宋的军政和军队风气已经极度败坏,士兵们无报国死敌之志,畏敌如虎却丝毫不畏惧军法,将帅在士兵面前已经失去了公信力。这样的军队,肯定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宋金对决。

当务之急,唯有确立严厉的军法,在战争中淘汰原禁军中那些无战斗意志的低劣之兵,培养一支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悍不畏死的精锐军队。

当然,更要培养新的军队。赵构的新朝廷完全具备条件组建新军,在建炎元年,兵源是不成问题的。两河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大量难民南涌,生计无着,其中的青壮年完全可以招募为兵。

还有,在战争的逼迫下,有些百姓自己拿起了武器,组成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忠义社,他们为保卫家园而战,其战斗意志远比北宋那些一触即溃、不战自溃的禁军坚强。

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赵宋布衣201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第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