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no.331

将士们闻言全都大惊失色,随行的监军宦官更是忍不住哭出了声: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就算再不愿意,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进军了。

一路上的路况,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

听起来是不是很浪漫很让人心动?

可真要在那样的环境里行军,那就不是浪漫,而是非常慢;不会让人心动,只会让人受冻…

加上当时夜色浓重,能见度极低,唐军根本无法分清东西南北,幸亏阵中有李祐、吴秀琳、丁士良、李忠义等淮西降将—他们对淮西的地形比对自家的卧室还熟悉,这才没有迷失方向。

就这样,李愬大军顶风冒雪,艰难跋涉了整整七十里,终于在次日凌晨两点左右来到了蔡州城(又名悬瓠城,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城外!

蔡州城内。

本就不多的守军此刻大都沉浸在梦乡中。

他们做的是什么梦,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唐军会长途奔袭一百多里来到这里,更不会想到唐军会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长途奔袭一百多里来到这里!

就在守军浑然不觉之际,李祐、李忠义两人用镢头在城墙上凿出孔洞(当时多为夯土城墙),手脚并用攀援而上,率先登城。

其余的敢死队员也纷纷跟上。

敢死队入城之后,迅速干掉了熟睡中的叛军守门士卒,随后打开城门,迎接李愬的大军入城。

接着,他们又用同样的办法进入了内城,直扑吴元济所在的节度使衙署。

直到这时,吴元济的卫兵才发现了敌情,慌忙向吴元济报告。

吴元济还在呼呼大睡。

卫兵好不容易叫醒了他:官军来了!

吴元济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冠军?什么冠军?…运动会冠军吗?…

卫兵连忙纠正:是官军!朝廷的军队!

吴元济还是不以为然:官军?他们又不会飞,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这里?…我看顶多是有些被俘的囚犯闹事而已,等天一亮,老子就把他们都杀了!…

话音未落,又有另一个卫兵来报:大事不好!城池已经陷落!

这下吴元济再也睡不着了。

他马上披衣起床,可心中却依然不相信卫兵说的是事实:官军?城池陷落?不太可能吧?会不会是洄曲前线的后生们回来找我讨要过冬的衣服?…

就这样,他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胡乱穿好衣服,步出卧室,来到庭院。

一到庭院,他就感觉到了异样—只听外面人马嘈杂,隐约还夹杂着一句话“常侍有令…”,之后又是无数人响应,听上去足有万人之多…

这声音,如一桶冷水浇在吴元济头上,让他浑身一激灵,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哪个常侍?难道真的是官军打进来了?…

来不及多想,他马上率左右的卫兵们登上牙城(节度使衙署的卫城),做最后的抵抗。

此刻的他无比后悔—后悔自己的麻痹大意—但凡自己有一点防备,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点防备也没有!

可到了这个时候,后悔还有什么用呢?

不过,吴元济到底是员悍将—要不也不可能在唐军围攻下坚持三年。

即使到了这个地步,他依然没有放弃。

他知道,就凭他现在手头那点兵力,组成一个小区的保安队也许勉强可以,但要跟围牙城的唐军对抗,肯定是挺不了多久的,想要绝处逢生,唯一的期盼是心腹大将董重质的回援—董重质当时正手握重兵,驻于洄曲,离蔡州并不太远。

可惜,他想到的,李愬也想到了。

一进蔡州,李愬就派人带着厚礼前去慰问董重质的家人,并让其子写信规劝董重质归顺朝廷。

董重质会怎样做呢?

no.332

董重质的选择是:接受儿子的劝告,向唐军投降。

在他看来,就算自己回援蔡州打跑了李愬,与他对峙多时的李光颜等人必然也会趁虚而入,最终淮西还是难逃覆灭的厄运—只是早两天和晚两天的区别,更何况,他的全家老小都在李愬手里,他怎么敢拿家人的性命开玩笑?

董重质的这个决定,彻底断绝了吴元济的最后一丝希望。

在负隅顽抗了一天多后,牙城被唐军攻破,吴元济只能束手就擒。

吴元济被俘后,淮西各地的叛军三万余人群龙无首,也相继归降朝廷。

至此,自吴少诚以来割据三十多年的淮西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怀抱。

李愬雪夜入蔡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长途奔袭的经典传奇!

占领蔡州后,李愬一面命人将吴元济用囚车押往京城报捷,一面尽力安抚民众。

十月二十五日,朝廷在淮西前线的总指挥裴度率部进驻蔡州,正式接管了淮西所有军政事务。

一般来说,新领导来了,总是要除旧布新,对下属进行一番大换血的。

可裴度却没有。

他主政淮西后,在人事上的唯一动作就是没有任何动作。

将领还是淮西原先的那批将领,官员还是淮西原先的那批官员,保洁阿姨还是淮西原先的那批保洁阿姨,就连给裴度担任卫兵的,也还是淮西原先的那批卫兵。

有人提醒他:淮西才刚刚收复,居心叵测的人还有很多,裴公你不得不防!

没想到裴度却全不在意:我现在是淮西的父母官,蔡州人都是我的属民,有什么好怀疑的?

这就是裴度的胸怀!

当然,人事上不做改变,并不代表其他方面无所作为。

裴度对百姓疾苦非常关心,还奏请皇帝,免除了淮西各州县两年的赋税。

很快,凭借着超人的气度、爱民的态度和一系列的惠民措施,裴度赢得了当地人的衷心爱戴。

他就如一台超高质量的稳压器,让淮西百姓本来躁动不安的人心一下子稳定了下来。

而在裴度入主蔡州后,李愬则率军凯旋而归,回到了原先的驻地文城栅。

经此一战,将领们都对他心悦诚服。

除了佩服,还有困惑。

在他们看来,这个主帅之前的不少行为都既不正经,也不正常,有的甚至足以名列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有个将领忍不住问李愬:当初您在朗山打了败仗却反而面有喜色;在吴房攻下了外城却不趁势进攻内城反而主动退兵;在进攻蔡州时遇到了暴风雪这样的恶劣天气却依然坚持孤军深入,您的这些举动我们都非常想不通,可没想到最后竟然建立了如此奇功,您可以告诉我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李愬笑着解释道:朗山失利,敌人便会轻视我军从而放松戒备,所以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吴房我之所以要退兵,是因为一旦我们拿下了吴房,敌军残部便会逃回蔡州固守,增加我军奇袭蔡州的难度,所以我留着吴房让敌军分散兵力;打蔡州时在风雪交加的夜里坚持进军,是考虑到在那种情况下叛军无法用烽火传递消息,可以保证我们攻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所以说,我们作战必须要有长远规划和全局意识,如果见到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就沾沾自喜,那岂不是自缚手脚,怎么可能成就大事!

将领们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

当初只觉得是不可理喻,没想到竟是如此的不同凡响!

当初只觉得是神经兮兮,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神来之笔!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切换到长安。

淮西的平定,也让皇帝李纯欣喜若狂。

十一月初,吴元济被解送入京。

李纯亲自登临兴安门(长安东北门),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受俘仪式,接着又押着吴元济前往宗庙,向列祖列宗郑重汇报了这一喜讯,走了一遍不厌其烦的流程之后,才将吴元济斩首示众。

如果吴元济是急性子的话,估计没等受刑就已经急死了!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