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no.310

淮西节度使吴少诚也病危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绛马上进谏说:吴少诚看来是活不了多久了,淮西的情况与河北不同,却与西川、浙西颇为相似—周围都是朝廷直接管辖的州县,没有任何党援。收回淮西,现在正是时候。等吴少诚一死,朝廷应该马上委派新的节度使,如果他们抗命,我们就派兵征讨。不过,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我们应尽快把成德的事情处理好,以便集中精力对付淮西。

李纯接受了他的提议,随即派使臣前往成德,按照之前拟定的方案与王承宗沟通。

由于很长时间都没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王承宗心中一直在惴惴不安—生怕朝廷不同意他继任节度使,现在听使者说朝廷已经答应他了,只不过要让他稍微出点血—剥离德、棣二州,他一下子就松了口气。

就如本来担心自己可能会得癌症后来发现只是炎症花钱就能治好的人一般都不会在乎出点钱一样,他也马上就满口答应了朝廷提出的条件。

交易就此达成。

很快,李纯正式任命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同时又以原属成德的德、棣二州为基础,组建保信军,以原德州刺史薛昌朝为保信军节度使。

看起来,一切都非常顺利。

无论是皇帝李纯还是他手下的大臣都放心了。

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变故还是发生了!

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坏事的根本不是这笔交易的当事人,而是隔壁老王,不,是隔壁老田—魏博节度使田季安!

皇帝李纯刚刚发布王承宗和薛昌朝的任命状,田季安已经通过朝中的内线得知了消息。

按理说,朝廷和成德的这份交易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可嗅觉灵敏的他却硬是从中嗅到了令人不安的味道—朝廷今天可以让成德割两个州,下次就可以让魏博、幽州也割两个州,这种温水煮青蛙般的削藩要是持续下去,包括他们魏博在内的河北藩镇早晚会彻底凉凉!

不行,无论如何都必须阻止这件事!绝不能让王承宗开这个坏头!

想到这里,他当即派人前往成德游说王承宗。

此人具体怎么游说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此人口才非常了得,一下子就把王承宗说动了—他马上命人前往德州,将薛昌朝抓到真定(成德治所,今河北正定)关押起来。

就这样,等前去宣布任命的朝廷使者赶到德州的时候,原定的保信军节度使人选薛昌朝已经成了王承宗的阶下囚!

使者只好灰溜溜地回去复命。

宪宗李纯闻讯勃然大怒,立即下诏让王承宗马上释放薛昌朝。

王承宗拒不从命。

朝廷与成德的关系至此彻底破裂。

李纯忍无可忍,决定对成德用兵。

公元809年十月十一日,李纯下诏剥夺王承宗的官爵,任命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处置使,统率左右神策军以及周边藩镇军队,一起讨伐王承宗。

此令一出,舆论大哗。

首先上表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时任翰林学士的白居易。

白居易出身于官宦世家,祖上据现代学者考证可能是西域人,他不仅自幼聪颖,而且极为勤奋,据他后来在《与元九书》中自述说,他昼夜苦读,以至于口舌生出了疮,手肘长出老茧,年纪轻轻头上就长出了白发…

成年后,白居易顺利考中了进士,后来又在宪宗李纯登基后举行的制举考试中一举登第—与他同时被录取的,还有后来和他齐名的另一个诗人元稹。

之后白居易被外放为地方官,没想到不久他意外发现自己成了当时的网红诗人—他创作的大量诗歌突然红了起来—当年的大唐诗歌热搜榜前十名里,竟然有十一首都是他的作品(其中有两首是并列的)!

就连皇帝李纯也听说了他的才名,于是他一下子一步登天—被李纯破格提拔为了翰林学士。

no.311

为报答皇帝对他的知遇之恩,初出茅庐的白居易经常直言进谏。

这次听说李纯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要让一个宦官担任讨伐军主帅,他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

白居易上书说:从古到今,从来没有把天下兵马都交给宦官统领的先例。无论是国外的邻邦还是国内的百姓,听到此事后恐怕都会轻视朝廷。将领们也肯定会以接受宦官的指挥为耻,军心不齐,战事怎么能成功?这不是助敌人威风灭自己锐气吗?请陛下三思而行,以免贻笑于万代之后!

然而,尽管白居易把话说得很重,李纯对此的反应却和我前女友在路上看到我时的反应一样—完全视而不见。

可他欲静而风不止,反对的声浪依然一浪高过一浪。

包括度支使、盐铁使、京兆尹、御史中丞在内的一大批臣子先后都站出了来,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个任命。

再好的守门员,也挡不住对手一次又一次地不停射门;再固执的皇帝,也挡不住臣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反对。

迫于压力,李纯不得不作出了让步。

既然你们这么多人都有意见,那我改不就可以了吗?

他宣布,将吐突承璀的职位由征讨处置使改为了宣慰使。

显然,李纯这纯粹是在捣浆糊—虽然职位名称换了,但其实却相当于番茄的包装上改了个标签叫西红柿—实质丝毫没变。

吐突承璀依然是讨伐军的最高主帅。

这下,所有人都看出来了,李纯对宦官的宠幸程度,完全不亚于他祖父德宗李适!

事实上,翰林学士李绛早就对李纯详细分析过重用宦官的弊端,但李纯根本不听。

他不是不担心宦官权力过大,可他更担心武将权力过大—当年他的先祖李隆基重用安禄山就是个教训。

无论如何,比起桀骜不驯的武将,他还是觉得一直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奴才更值得信任。

可以这么说,在经历过安史之乱后,对武将的不信任已经深深地刻入了李唐所有皇帝的基因里!

这才有了这次对吐突承璀的任命。

公元809年十月底,吐突承璀带着神策军主力以及皇帝的期望踏上了讨伐成德的征途。

几天后,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病死,其麾下大将吴少阳杀掉吴少诚的儿子,自立为留后。

由于当时已经对成德开战,朝廷不可能再有余力去对付淮西,李纯只好无奈地承认了这一现实,不久就正式任命吴少阳为新任淮西节度使。

不过,决策虽然作出了,可李纯的心中却依然并没有把握:放过淮西的吴少阳,主攻成德的王承宗,这样的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

好在,他并没有纠结太久。

时间很快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从公元810年初开始,幽州(治所今北京)、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昭义(治所今山西长治)、义武(治所今河北定州)、魏博(治所今河北大名)、平卢(治所今山东东平)的军队就从各个方向对成德发动了围攻。

诸路军队中,作战最力的是幽州节度使刘济。

他先后攻克饶阳(今河北饶阳)、束鹿(今河北辛集),可接下来在攻打乐寿(今河北献县)的时候却陷入了僵局,始终久攻不下。

相比之下,其他部队的表现就一言难尽了。

怎么说呢?

不是一路军队战绩不佳,而是战绩不佳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现象。

具体来说,就是: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自从进入河北后,一直迁延不进;

河东节度使范希朝、义武节度使张茂昭受阻于新市镇(今河北正定东北);

至于魏博的田季安和平卢的李师道就更指望不上了,他们似乎与王承宗达成了默契,都只是象征性地拿下了一个小县,之后就不再进军。

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吐突承璀来到前线以后。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