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6
李泌明白,皇帝说的“好好想想”,其实就和某些酒肉朋友说的“下次一定”一样—完全不能当真,因此他接下来又连续十五次在李适面前提起此事。
李适始终不准。
最后,李泌干脆递上了辞呈:既然陛下不肯答应臣的请求,臣只好辞职了。
李适当然还是不准—那时柳浑已罢相,李泌是朝中唯一的宰相,且各项工作做得都挺不错,他要是不干了,要找合适的替代者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安慰李泌说:朕不是不肯接受你的谏言,只是想与你探讨探讨,你何必这样意气用事呢?
李泌要的就是这个,连忙表示赞成:陛下愿与臣探讨此事,这是天下人的福气!
李适的说辞还是老一套:朕可以委屈自己,但不能对不起韦少华他们!
他的反应,早在李泌的预料之中。
对于今天的谈话,他的准备不止充分,而且过分—他之前就李适可能的言辞作出过几百种预案,在卫生间对着镜子进行过几百次模拟演习,从内容到笑容,从精神到眼神,从要谈的事情到脸上的表情,从说话声音的大小到点头幅度的大小,每一项都力争做到拿着显微镜都找不出任何瑕疵的那种完美。
皇帝刚一说完,他脑海中的搜索引擎马上就搜到了第二十八个预案中的第八十二条第九十六款,并迅速执行早已试运行过数百次的应用程序:臣认为,不是陛下对不起韦少华他们,而是他们对不起陛下!
这大出李适的预料。
他顿时眼睛睁得比红绿灯还要圆,惊讶地问:你这话是啥意思?
李泌从容说道:陛下当年在陕州时,还很年轻,韦少华他们没有深思熟虑,竟然让陛下以皇长子的万乘之躯贸然进入回纥人的军营,而事先又没有与他们商定好会晤时的礼仪,结果导致陛下难堪,他们难道不应该为此负责吗?难道不是他们对不起陛下吗?
平心而论,那次李适受辱,韦少华他们虽然多少有点责任,但回纥人的责任肯定更大,可这次李泌却故意只字不提回纥人的问题,只是无限放大韦少华等人的责任,从逻辑上看,其实是有一定硬伤的。
然而李泌就是有这样的口才—他能把死的说成活的,白的说成黑的,女神经说成女神,还由不得人不信—从黑白两道到阴阳两界,没一个人例外。
因此,尽管李泌说的话其实有毛病,但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却没人会觉得有任何不对—正如比尔盖茨即便穿了假的名牌服装,也没人怀疑它不是真的一样。
李适当然也是如此。
他陷入了沉思—李泌说的好像挺有道理,我怎么之前就没有想到呢?看来李泌不愧是智谋过人,想得就是比一般人要深!
李泌见状,知道有戏,马上乘胜追击,又谈起了另一段往事:当年回纥太子叶护率军帮助我们大唐讨伐安庆绪,在香积寺(位于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战立下大功,叶护本打算趁势劫掠长安,先帝(代宗李豫)亲自跪在他马前求情,叶护这才没有入城,长安百姓这才得到了保全,周围的百姓闻讯都由衷地感谢先帝的恩德,纷纷赞叹“广平王(李豫当时的爵位)真华、夷之主也”,由此可见,先帝当时虽然自己受了点委屈,却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
接下来李泌又问:陛下,请您就先帝在香积寺的所作所为来评判一下,在那种情况下,是宁可忍受屈辱来保全百姓好呢?还是绝不忍受一时之辱,任由百姓遭殃好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李适并没有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当时在场的另外两位大臣李晟和马燧:朕素来厌恶回纥,可今天听李泌谈到香积寺的事情,又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你们两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晟、马燧两人连忙表态:如果真的像李泌说的那样,回纥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