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no.271

没有援军,意味着河中已经成了一座孤城!

这成了压垮守军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神经就和皮筋一样,崩得久了,总是会断的。

已经坚守了整整一年多的朔方将士们在这一刻彻底失去了斗志。

一时间,城中谣言四起,一会儿是“西城已经投降了”,一会儿是“官军已经攻进东城了”…

恐慌情绪如烈性传染病般迅速蔓延,有人打开了城门,迎接政府军入城。

到了这个地步,李怀光还能做什么呢?

他只能长叹一声,自缢而死。

也许他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他当初明明只是想避祸,最后却酿成了杀身之祸!为什么他当初明明只是要养寇自重,最后却成了玩火自焚!

李怀光死后,部将牛名俊割下了他的首级,向政府军投诚。

河中就此平定。

消息传到长安,皇帝李适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人的运气,有时就和我老婆的心情差不多—总是一阵一阵的,这段时间,李适似乎从背运周期转入了好运周期,打牌抓到的都是好牌,耳边听到的都是好事。

就在不久前,河北也出现了他最希望看到的新动向。

这年六月,幽州(治所今北京)的朱滔由于屡遭失败而抑郁成疾,不治而亡,他的表兄涿州刺史刘怦在部众的拥戴下接管了幽州,随即上表归顺朝廷,并请求节度使的任命。

这事要是放在四年前,李适肯定不会接受。

那时的他,信奉的是不怕事,看到这种请求,想到的第一个念头是给对方一棒。

可现在的他,座右铭是不惹事,看到这种请求,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说对方很棒。

很快,他就下诏承认了这个既成的事实,任命刘怦为幽州卢龙节度使。

在这之前,李适已经将原本担任深(今河北深州)、赵(今河北赵县)观察使的康日知迁往他处,把深、赵二州划给了王武俊,并正式任命王武俊为成德节度使。

这样一来,除了易州(今河北易县)、定州(今河北定州)归属于新成立的义武节度使(首任节度使是王武俊昔日的同僚张孝忠)外,王武俊继承了原成德镇的大部分土地,自然也不会再有意见。

而魏博的田绪刚通过兵变上台不久,内部还不太稳定,当然更不可能反叛朝廷。

从此,作为叛乱发源地的河北地区也恢复了和平。

放眼全国,此时朝廷唯一要对付的敌人,只剩下了一个淮西的李希烈。

这两年,李希烈的行动也很不顺利。

自从称帝以后,野心勃勃的李希烈一直在四处扩张,可结果却是四处碰壁。

他先是派兵南下,进攻寿州(今安徽寿县)、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鄂州(今湖北武汉)等地,却都被唐朝守将击败,无一得手,接着他又亲自率军五万攻打宁陵(今河南宁陵),想要打开通往江淮的通道,没想到还是铩羽而归。

李希烈连战连败,心情很坏,每天吹胡子瞪眼,看啥都不顺眼,连吃个饭都要大发脾气—不是嫌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就是嫌撒尿牛丸里没有尿。

公元784年八月,他听说自己派去援助朱泚的弟弟李希倩被唐军斩杀,更是恼羞成怒。

为了泄愤,他决定处死被他软禁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多时的颜真卿。

数日后,他派出的使臣来到了颜真卿的住所。

使臣对颜真卿说:有诏书!

颜真卿以为皇帝李适给他发来了最新的指示,便郑重其事地跪拜接旨。

使臣接着宣读了赐死的命令。

颜真卿的表情非常平静:老臣未能完成使命,罪该万死。就是不知使者是几时从长安出发的?

使臣纠正道:我是从汴州(今河南开封)来的,不是来自长安!

no.272

颜真卿闻言大怒,马上挺身站了起来,用手指着使臣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这些逆贼,竟然也敢妄称诏书!

使臣随即命人将其缢死。

这一年,颜真卿76岁。

颜真卿的死讯传到长安后,皇帝李适特为其废朝(停止朝会)五日表示哀悼,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应该说,颜真卿的确当得起“文忠”这两个字。

可惜,现在人大多只知道颜真卿以书法知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人品也和他的书法一样刚劲端庄,他的人生也和他的书法一样豪迈大气!

相传颜真卿殉国三百年后,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曾到他遇难的地方去凭吊,看到壁间颜真卿留下的题字,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么一段肺腑之言: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颜真卿曾被封为鲁郡公,故后人常称其为颜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

我觉得,“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这也许就是对颜真卿最好的评价!

颜真卿死的时候,唐军已收复了长安,形势对李希烈已经越来越不利了。

然而李希烈却依然不甘心失败,又派部将攻打陈州(今河南淮阳),不料又被唐军宋亳(治所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刘洽打得落花流水,伤亡惨重。

之后刘洽又乘胜进军,一举攻克李希烈伪朝的都城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希烈狼狈逃回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

李希烈屡战屡败,元气大伤,但他却如同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还是越输越赌,越输越不肯收手—他不停地派兵去骚扰周边的州郡,可结果却毫无例外,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等到李怀光被平定、唐军可以举全国之力来对付李希烈的时候,谁都明白,李希烈的覆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这就和入冬后的冷空气一样—虽然没人确切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但迟早一定会来。

事实上,这一天来的比预想的还要早。

公元786年四月,没等唐军发动全线进攻,李希烈麾下大将陈仙奇就买通了李希烈的私人医生,将李希烈毒死,随后诛杀了李希烈的所有家属,宣布归顺朝廷。

李适随即下诏任命陈仙奇为淮西节度使。

可仅仅三个月后,淮西兵马使吴少诚又发动兵变,杀死陈仙奇,自任淮西留后(代理节度使),并很快得到了皇帝李适的承认。

也许,在那时的李适看来,无论谁是谁非都无所谓,只要不影响到朝廷,哪怕让头猪当淮西节度使他都照批不误。

毕竟,小孩子才看是非,现在的他只看是否会惹出是非。

他实在不想再折腾了。

他要的,只不过是名义上的统一。

如果把此时的唐朝比作一家连锁店的话,那么国内大多数地区属于直营店,中央朝廷拥有完全的管辖权,而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以及淮西、淄青五个藩镇则相当于加盟店,这五家只不过是挂了块唐朝的招牌,实际上是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他们自己拥有完全的自主产权,无论是人事还是财政都丝毫不受总部的控制。

皇帝李适唯一拥有的权力,就是在这五个藩镇的节度使发生更替的时候,替他们盖个章而已。

当然,曾经因执意削藩而吃过苦头的他是不会再自找麻烦的。

现在的李适,跟刚继位时的李适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不一样的,还有他对待宦官的态度。

由于泾原之变发生时,时任神策军使的白志贞的表现令人失望,而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则主动挺身而出站出来保护他出逃,这让李适对宦官的立场一下子产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原本他对宦官并不十分青睐,但这次的亲身经历却让他由衷地产生了这样的感想: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还是这些家奴靠得住!

因此,在回到长安后不久,他就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把禁军主力神策军的统兵权全部交给了宦官。

他任命窦文场为左神策军使,另一名宦官王希迁则出任右神策军使,两人分掌左右神策军。

自此直到唐末,神策军再也没有离开过宦官的掌控。

这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当然,此时的李适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的。

时刻萦绕在他心头的,是一个久违的故人—卢杞。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