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NO.162

李辅国去兵部上任的时候,排场极大,规格极高,包括宰相在内的文武百官全都到场祝贺,负责列队欢迎的是全副武装的禁卫军,负责奏乐助兴的是代表朝廷的太常寺,负责供应宴席的是皇家专用的御膳房…

然而排场再大,也没有李辅国的胃口大;规格再高,也没有李辅国的心气高。

就像1平方毫米的铜线远远满足不了五千瓦电器对线路的要求一样,一个三品的尚书也远远满足不了李辅国对官职的期望。

没过多长时间,他又向李亨提出自己要当宰相。

李亨很为难。

因为他知道,自汉朝以来,还从没有过宦官出任宰相的先例—之前也只有一个秦朝的赵高—但赵高是臭名昭著的祸国奸臣,这样的榜样,当然是不能效仿的。

可他又不敢直截了当地拒绝李辅国,只好委婉地把皮球踢给大臣:以爱卿你的功劳,有什么官不能当呢?只是我担心朝中那些有声望的大臣不一定答应啊。

其实他话里的含义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希望李辅国能知难而退。

但李辅国却并没有产生退意—不是他不知道皇帝的意思是什么,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有什么难。

世上无难事,只要他出面!

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左仆射裴冕,授意其推荐自己—裴冕出身于唐代第一豪门河东裴氏,本人在当时的名望也非常高。

李亨闻讯急忙召见另一个望族出身的宰相萧华:李辅国想当宰相,听说他要让裴冕等人举荐,如果你们上表的话,那朕就不得不让他当了。

萧华心领神会,出宫后立即找到裴冕,将皇帝的话告知了他。

裴冕马上表态:根本没这回事!断我一臂可以,但要我推举他绝无可能!

就这样,因萧华、裴冕等人不肯写推荐信,最终李辅国没能当上宰相。

从此,他对萧华等人恨之入骨。

很快,他就找到了报复的机会。

那时京兆尹(首都最高行政长官)一职空缺,李辅国便打算让自己的党羽户部侍郎元载出任这一要职—据说元载与李辅国的妻子元氏(当时宦官娶妻似乎挺普遍)同宗,由此攀上了关系,成为李辅国的心腹。

没想到就在任命下达之前,元载突然找到了李辅国,强烈要求不当这个京兆尹,态度非常坚决。

李辅国盯着他看了半天,最后总算搞明白了,这小子不是不想升官,是嫌这个官太小!

京兆尹还不满足,那他想当什么?

当然是宰相!

李辅国一下子有了主意。

是啊,我是宦官,你们说宦官做宰相没有这个先例,那就让我的党羽元载入相吧,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于是,他向皇帝李亨提出,宰相萧华专权,应该予以罢免,改任元载为相。

李亨起初不同意。

但李辅国不同意李亨的不同意,又一次接一次地提出同样的要求。

尽管李亨气得在心中用全国三十六种方言把李辅国骂了一遍又一遍:格老子娘希匹丢你老母辣块妈妈妈了个巴子…,可最后还是不得不答应了李辅国的提议。

数日后,萧华被免去了宰相一职,改任礼部尚书,而元载则被任命为同平章事,成为新的宰相。

由此可见,在李辅国面前,李亨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他如果算是老虎的话,那李辅国就是武松;他如果算是太阳的话,那李辅国就是后羿!

总之,李亨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太窝囊了。

可是他又能怎样呢?

李辅国握有禁军大权,在禁军中根基深厚,要想与他翻脸,很可能会激起一场兵变!

这是当时已经疾病缠身的李亨绝对承受不了的。

他只能妥协,只能姑息。

NO.163

事实上,姑息已经成了李亨在皇帝生涯中后期处理政事的主要态度。

比如,平卢(治所今辽宁朝阳)节度使王玄志死后,裨将李怀玉杀死了王玄志的儿子,自作主张地拥戴其表兄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李亨那时正忙于在关内与史思明等人作战,根本就顾不上遥远的东北,便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承认了这个既定事实,很快就正式任命侯希逸为新任平卢节度使—数年后,孤立无援的侯希逸因受到范阳的叛军李怀仙部和北方奚人的南北夹击,无法在辽西立足,不得不率军渡过渤海,来到青州(今山东青州),随即被李亨封为平卢淄青节度使。

侯希逸因受到部下拥立而被朝廷任命为节度使,这件事在唐朝的历史上意义颇为重大—因为此举开了中晚唐藩镇节度使由下属自行废立的先河。

之后,这样的事情还会不断发生,并最终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形成。

可以这么说,在被史学界称为中晚唐三大顽疾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中,至少有两个都肇始于李亨统治时期!

当然,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有很多客观因素,但无论如何,李亨都脱不了关系。

他实在是太多疑了,也太软弱了—尤其是在他的晚年。

晚年的李亨,早已没有了灵武即位时的踌躇满志,早已没有了收复两京时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得过且过,逆来顺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曾经,他也想干翻整个世界;而现在,他已经被这个世界干得服服帖帖。

内有恶奴欺主,那就欺吧;外有反叛未平,那就叛吧。

忍无可忍,那就再忍忍;想无可想,那就不要想。

反正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反正他已经没几年活头了。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消极心态,对本已日暮途穷的史朝义叛军,他没有心思发动大规模反攻,只是主动采取了守势。

公元761年五月,他任命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都统河南、淮南东、淮南西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江苏泗洪),以防止叛军南下江淮。

几个月后,与李光弼齐名的郭子仪也得到了新的任命。

自从被李亨免去军职后,郭子仪已经在长安闲居了近三年。

其实在此期间,李亨也曾有过重新启用郭子仪的想法。

史载当李光弼与史思明率军在洛阳一带对峙的时候,他曾打算让郭子仪统率部分禁军以及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等镇的军队从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大同(今山西大同)直捣史思明的老巢范阳,然而诏书都已经发出去了,却受到宦官鱼朝恩的阻挠,最终李亨竟然又收回了成命。

直到公元762年初,河东多地发生兵变,李亨这才想起了已经66岁的郭子仪,想靠他的威望来稳定局势。

他加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朔方、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泽潞(治所今山西长治)节度行营兼兴平(治所今陕西凤翔)、定国(治所今陕西大荔)等军副元帅,命他率军进驻绛州(今山西新绛),前往平定河东的叛乱。

临行前,按照惯例郭子仪要向皇帝辞行。

但这时李亨已经卧病在床,不愿见任何大臣。

郭子仪再三恳求:老臣这次受命,很可能会死在外面,不见陛下,死不瞑目。

李亨这才不得不在卧室中接见了郭子仪,颤颤巍巍地对他说:河东的事,都委托给爱卿你了…

郭子仪果然不负李亨所望。

他到绛州后,河东的形势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可当捷报传回的时候,京城长安却正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