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NO.139

蔡希德平时善于治军,很受士兵爱戴,他的无辜被杀,让其部下无不感到心寒,纷纷离开邺城自谋出路,逃走的士兵今天二十,明天十八,很快就流失了数千人。

而那些留下来没走的人也全都怨声载道。

为稳住军心,安庆绪将曾在灵宝击败过哥舒翰的大将崔乾祐提拔为兵马使,让他总揽兵权。

不过,崔乾祐虽然和敌人打仗的水平还可以,但和部下打成一片的水平却很低—他刚愎自用,残忍好杀,士卒都与他貌合神离。

很快,叛军内部不和、离心离德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

李亨大喜,当即决定趁此机会,一举荡平安庆绪。

这年九月,他正式出手了。

为达成毕其功于一役的目标,他这次可谓是下了血本—他同时征调了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节度使郭子仪、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李光弼、泽潞(治所今山西长治)节度使王思礼、北庭(治所今新疆吉木萨尔)节度使李嗣业、淮西(治所今河南汝南)节度使鲁炅、兴平(治所今陕西凤翔)节度使李奂、河南节度使(治所今河南开封)崔光远、滑濮节度使(治所今河南滑县)许叔冀、郑蔡(治所今河南郑州)节度使季广琛等九大节度使以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计二十万大军,前往讨伐安庆绪。

看到这里,也许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疑问,平卢的治所不是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吗?那里是安禄山起家的地方,现在怎么又归属唐朝了呢?

这事还得从安禄山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的时候说起。

当时安禄山命他的亲信—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留守平卢,但没过多长时间,吕知诲就被几个心向唐朝的部下刘客奴、王玄志、董秦等人合谋干掉了。

平卢就此反正。

刘客奴随即被唐朝朝廷任命为新的平卢节度使,并赐名刘正臣。

不久刘正臣入关攻打史思明失利,返回后被王玄志鸩杀,当时唐肃宗李亨刚继位不久,根本顾不上关外的这些破事,便马上承认了既成事实,又封王玄志为新任的平卢节度使。

公元757年正月,王玄志派兵马使董秦、大将田神功等人率军渡过渤海,在今山东半岛登陆,攻占了平原(今山东德州)、乐安(今山东广饶)等地。

董秦(后来他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李忠臣)就这样从平卢来到了关内,参与了这次讨伐安庆绪的战事。

不过,此时的董秦比起和他一起出战的其他将领,不管是名望还是战功,都还是要稍逊一筹的。

这次出征,唐军不仅兵力极为雄厚,而且将领的配置也堪称超豪华—尤其是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王思礼四人在当时军队中的地位绝对不亚于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歌坛的地位,堪称大唐军界的四大天王。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总体的兵力,还是将领的能力,抑或是后方的财力,唐军都远超安庆绪的叛军!

从实力对比上来看,唐军获胜似乎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可惜,战场不是拍卖场—谁出的价高,谁就一定能赢。

打仗,其实跟打牌一样,有时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牌面—一手烂牌如果打得好照样可能赢,一手好牌如果没打好照样有可能输。

唐军最大的问题,可能出在李亨的部署上。

他居然没有为这二十万大军任命一个主帅,而是设置了一个所谓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这个像某些领导发言一样又长又不知所云的头衔,是李亨的首创,估计大致相当于他老爸当初设立过的监军—只不过现在这个监军管辖的军队更多,权力更大,是这九支大军实际上上的最高领导。

担任这个重要职务的,是一个之前从没上过战场的人—鱼朝恩。

为啥选他?

主要是因为他有一项任何将领都没有的特殊的才艺。

他是个太监。

NO.140

之所以会这么做,李亨的解释是:

郭子仪、李光弼两人都是功臣元勋,无论谁当主帅对另一个都不公平,因此他不设主帅,只用一个太监来当观军容使,作为九支大军的领导协调小组组长,负责居中协调,监督诸军。

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挺冠冕堂皇,可只要稍稍一想就觉得根本就说不通。

这就相当于:

一个人的高考成绩够得上北大、清华任何一所的分数线,但他觉得这两所大学的水平差不多高,无论上哪所学校都对另外一所不公平,所以他干脆一所都不选择,而是选择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荒唐不荒唐?

可笑不可笑?

郭子仪、李光弼不傻,对李亨真正的用意当然都心知肚明。

他们知道,皇帝对他们这些将领颇为猜忌。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李亨这个人天性谨慎多疑,在近二十年的太子生涯中,他就是凭借这一点安然渡过了无数次难关,近二十年太子生涯中经历的无数次阴谋和背叛,更是大大地加深了他的这一特性。

他无比坚定地相信一个道理:所有的大臣和将军都不可信任—不管那个人看起来有多么忠诚—安禄山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也正因为这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他对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极其优待,频频封赏,甚至还曾对郭子仪说出“吾之家国,由卿再造”这种肉麻的话,但实际上他对他们一直非常提防,时刻都担心他们有朝一日步安禄山的后尘。

他唯一真正信任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后妃和宦官。

尤其是那些宦官。

在他看来,正如世界上唯一能不劳而获的只有年龄一样,世界上唯一能保证不造反的只有宦官。

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有后代,就算造反当了皇帝又能传给谁!

本着这一理念,他一上台,就开始重用宦官。

经天纬地之才,倾国倾城之貌,胸口碎大石之力,精通八国语言,唱跳全能ACE…

这些东西,那些宦官统统都没有。

但他们却始终是李亨心目中的宇宙无敌超级大明星。

在他的大力扶持下,很快,这帮去势群体就成了朝中最强的强势群体。

而这个鱼朝恩,就是他此时最宠幸的宦官之一—仅次于李辅国。

不过,鱼朝恩拍马屁、哄皇帝开心的水平也许能获高分,但打仗的经验却只能得零分,这样的人来当二十万大军的最高统帅,当然不可能服众。

还没开战,唐军阵中就议论纷纷—外行领导内行,没种的领导有种的,这个仗能打得赢吗?

好在郭子仪对此似乎倒并没有多大意见。

这也符合他一贯以来的工作作风—对上面的任何决策,都无条件地执行—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当年十月,他率军北渡黄河,在获嘉(今河南获嘉)击败了叛军大将安太清。

安太清退保卫州(今河南卫辉),郭子仪将其包围。

之后李嗣业、鲁炅、季广琛、崔光远等人也先后领兵与郭子仪会合。

唐军声势大振。

卫州离邺郡不到二百里,位置极其重要。

安庆绪闻讯急忙倾全力来救。

他亲自出马,带着崔乾祐、田承嗣、薛嵩等将领和麾下全部主力七万大军气势汹汹向唐军扑来。

郭子仪将三千精锐弓弩手埋伏在营垒内,自己率部迎战安庆绪。

战不多久,他佯装败退,将叛军引至营垒附近。

此时弓弩手突然出现,万箭齐发。

叛军猝不及防,顿时一片混乱。

郭子仪趁机带领全军回师反击,大破叛军,擒杀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接着又乘胜进击,一举攻克卫州,随即马不停蹄继续追击狼狈逃回邺郡的安庆绪。

见唐军紧追不舍,安庆绪不得不收拾残兵,硬着头皮在邺郡西南的愁思冈与唐军再次交战,没想到这次的结果还是一样—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

连战连败后的安庆绪只好仓皇退入邺郡城内。

郭子仪等人随即带着二十万大军将邺郡团团围住。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