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NO.23

皇甫惟明是太子多年前的老友,与韦坚的关系更是好到了可以“剔牙不捂嘴,放屁不脸红”的程度。

他对李林甫的专权也极其不满,便借着入朝报捷的机会,委婉地劝李隆基罢免李林甫。

没想到他的这番谏言很快就传到了耳目众多的李林甫那里。

犯林甫者,虽远必诛!

李林甫当即下了决心,一定要设法把此人搞下去。

他命自己的心腹御史中丞杨慎矜密切监视皇甫惟明及其好友韦坚等人的一举一动。

很快,他就有了收获。

杨慎矜发现,这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韦坚先是与出游的太子李亨在大街上会面,接着又在一处道观里与皇甫惟明碰了头。

至于他们说了什么,由于当时没有窃听器,没有人知道。

李林甫也不知道。

不过,在他看来,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么多—就像一个人要开车,并不需要知道汽车发动机里的曲轴是什么材料用什么工艺生产出来的一样。

他先是授意杨慎矜上表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理由是韦坚作为外戚,不应与边将交往,随后他又亲自出马,将此事定性为韦坚和皇甫惟明勾结,企图发动政变,密谋拥立太子提前上台。

果然,这触动了李隆基最敏感的神经。

老女人最忌讳的是别人说她老,做小三的最忌讳的是别人说小三,当初通过政变上台的李隆基最忌讳的是别人搞政变!

他当即勃然大怒,下令将韦坚和皇甫惟明两人逮捕下狱,严加审查。

李林甫命杨慎矜、王鉷等人成立专案组,指示他们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不,没有证据也要创造证据,务必将此案办成铁案,务必把太子给拉下马!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却落了空。

原来,李隆基在冷静下来后,觉得此事还是不宜搞大。

毕竟,他已经很老了,不想再折腾了,也经不起折腾了—废立太子这件事不仅费神费脑费精力,还费儿子,他已经经历过了一次,实在没有精力再来一次了。

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把韦坚和皇甫惟明贬官赶出京城,让他们失去搞政变的本钱,借此警告一下太子就算了吧。

于是,他下诏以钻营跑官的罪名将韦坚贬为缙云(今浙江丽水)太守,以离间君臣的罪名把皇甫惟明贬为播川(今贵州遵义)太守。

本来此事也就算过去了。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李隆基想大事化小而韦坚的家人却偏偏要无事生非。

半年后,韦坚的两个弟弟又上奏为自己的哥哥鸣冤—说韦坚没有跑官,还在奏章中把太子也牵扯了进去—说太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他们哪知道,皇帝之所以要处理韦坚,就是冲着太子来的!

好在李亨没那么糊涂。

应该说,他对自己面临的处境还是认识得很到位的。

他知道,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做对了,也许还有可能转危为安,做错了…人生有时候,是不允许做错的。

因此,他的反应非常迅速,甩掉自己的妻子比甩鼻涕还要快。

他不仅马上宣布和韦妃离婚,跟韦家划清了界限,还请求皇上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人与自己的关系而破坏法规。

果然如他所料,韦氏兄弟的举动再次惹恼了李隆基。

给你们台阶下你们不要,偏要把自己放在火上烤,那好,我成全你们!

就这样,韦坚再被贬为江夏(今湖北武汉)别驾,他那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兄弟则被流放岭南。

之后,李林甫趁着皇帝在气头上,又把曾与他做对的李适之(当时李适之已辞去了宰相职务)也拖下了水,进言说李适之也是韦坚一党。

于是,韦坚又被改判为流放临封(今广东封开县),李适之则被贬为宜春(今江西宜春)太守,数十个与他们有关系的朝臣也都纷纷被贬谪。

不过,李亨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竟然又再次被卷入到了漩涡之中!

NO.24

这次出事的,是李亨另一个姬妾杜良娣的家人。

杜良娣的姐夫柳勣(jì)和他的丈人也就是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不知为什么产生了矛盾,不知产生了什么仇什么怨,他竟然以“舍得一身剐,要把丈人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在外面散布流言,说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编造迷信言论,勾结东宫太子,诽谤当今皇帝。

流言的传播速度比流感还快,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时间,躺着也中枪的李亨异常尴尬。

李林甫则如获至宝,决定抓住机会,再次大干一场。

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我李林甫陷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次!

他当即命自己的心腹吉温将杜有邻、柳勣等人抓捕归案,严刑讯问。

此案的结果是:杜有邻、柳勣等人都被杖杀,一大批之前与李林甫之前有过过节的官员都被借机株连,之前被贬的韦坚、皇甫惟明等人被赐死,李适之也畏而自杀。

而李亨却又一次涉险过关。

他故伎重演,在第一时间就与杜良娣撇清了关系—将她废为庶人,赶出东宫,最终保住了太子之位。

当然,他之所以没有被废,除了因为他平时出污泥而不染的小心谨慎、临危爱老婆而不保的冷酷无情,更重要的原因是,李隆基并不想换掉他。

在李隆基看来,一方面,他不希望早已成年的太子李亨羽翼过丰,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要借李林甫的手,除掉太子的党羽;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李林甫真的把李亨整垮,因为李林甫目前的权势已经很大了,如果再让他扳倒李亨,拥立新的太子,那他就不好控制了…

但李林甫却并不这么想。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太子之间早已结下了深仇大恨,早已如浓丨硫丨酸和金属一般不能共存,要想将来不死无葬身之地,就只能将太子置于死地!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他能走的,却只有这唯一的一条路!

为了增加自己的胜算,他又找到了一个得力的盟友—安禄山。

一个是掌控朝政的宰相,一个是手握重兵的诸侯;一个是经验丰富的老臣,一个是红得发紫的新贵;一个阴谋水平炉火纯青,一个马屁功夫无人可比;一个镇得住文武百官,一个搞得定皇上贵妃…

强强联手,力量自然更大了。

李林甫的胆量也更大了。

李安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于是,便有了震惊朝野的王忠嗣案。

王忠嗣,本名王训,其父王海宾曾任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公元714年在一次与吐蕃的恶战中壮烈殉国,死后被追赠为左金吾大将军。

当时年仅9岁的王训就这样成了孤儿,李隆基感念其父的忠勇,将他接到了宫中,亲自抚养,并赐名忠嗣。

王忠嗣长大后英武刚毅,沉稳寡言,李隆基因他是名将之后,经常与他谈论兵法,王忠嗣每次都对答如流,颇有见地,李隆基不由赞叹道:你将来一定是位出色的将军!

事实也证明了李隆基的眼光。

自二十多岁从军以来,王忠嗣先后效力于河西节度使萧嵩、朔方节度使李祎麾下,历任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河东节度副使等职,在西北战场上多次大破吐蕃,屡建战功。

公元741年,36岁的王忠嗣因功升任朔方(治所今宁夏灵武)节度使,四年后再兼河东(治所今山西太原)节度使。

公元746年,原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因卷入韦坚案遭到贬谪,王忠嗣又兼任了河西(治所今甘肃武威)、陇右(治所今青海乐都)节度使。

当时全国共有九大藩镇,王忠嗣一人就占了四个,由此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第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