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男婚女嫁之六送亲拜天地

送亲拜天地

原来此地婚俗是娶亲,即男方组织迎亲队伍,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只是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在离刘庄五里的五坊村修了炮楼,并经常过来骚扰,人心惶惶。有年轻女人的人家更是提心吊胆,姑娘年龄略大,父母便急于把她嫁出去,一旦定下亲事,不肯耽搁,便马上成亲。仓促之中,省去诸种繁文缛节,只用一辆大车,悄悄把女儿拉了,送到男方,就算成了亲。一时这种送亲方式普遍流行,几年过去便成了风俗。后来日本人投降,生活安定下来,逐渐又恢复了原来的迎娶。1958年以前的几年,街上偶尔会有迎亲的队伍走过,两名炮手执“三眼炮”,边走边放,震耳欲聋,满街硝烟;新郎骑马,新娘坐轿,吹吹打打,满街筒子的人看热闹,成为一时胜景。只是1958年之后,人们饿肚子了,没了闹排场钱物,也没了闹排场的心情。便又拾起了抗战时期的送亲。一直到文化***,大破“四旧”,即使人们生活略富裕了,却没有了恢复热闹传统的自由,这送亲的方式便一直沿用到1980年前后。其实这种简单方式很得部分男家的欢迎,会省下一大笔开销。破四旧,文化***初期的运动内容之一,即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送亲出发的时辰是与男方商量过的,因为有“到男家的时辰越早,以后日子越红火”的说法,送亲大车一般都在天不明就要到达男家,路程略远的,还要更早些出发。只是村里人家多没有钟表,平时起床是听鸡叫,鸡叫三遍之后天就明了。鸡叫头遍,在冬季应该是五点左右,如果五点之前计时辰,只有看“三星姆”。这三星姆是夜空中排列极整齐明亮的三颗星星,容易找到,在冬至时节,夜间三星姆位置与白天太阳的位置大体相当,刚入夜,三星姆从东方升起,黎明在西方落下。

看三星姆西斜了,车把式把车套好,赶到女家门前。送亲诸人都已到了,新娘子也梳洗完毕,有人提马灯照亮,拿出褥子铺在大车上,女送客拥新娘上车,都坐在车厢内,拿一床棉被盖住脚;男送客多坐在车前车尾,一群亲友围着大车,继续叮嘱。待车把式甩一声响鞭,送亲大车便出发了,众人直看着大车在夜色中消逝。那作父母的若有所失,母亲免不了要抬起手掌擦拭一番眼角。

男家却是一派喜气热闹,屋内屋外灯火通明,人声喧哗。新人到了,先入席,女送客随新娘在女陪客招呼下,进婚房上炕,围桌盘腿坐下,新娘坐正中的上座,两送客挨坐两旁;陪客在炕下来回照应。这女席上还有若干近支亲属,是准备参加“拜天地”拿拜钱的女客中,辈份略高,或有些身份的中老年妇女,也上炕坐了。请她们上桌是主人家对她们的尊重,也是对她们出钱参加婚礼的招待答谢,在婚礼中吃大席是最高的待遇。一时饭菜上桌,女席没有酒水,众人招呼一声,舞动手中竹筷,大吃起来。只有坐在正座的新娘,已是昏昏然,在众人照应下,略吃一两口菜,连滋味也未必吃得出来。

男席在另一间屋,两个男送客及车把式上炕坐了;几位陪客围坐,为来客倒水点烟,极力照应。众人喝酒吃肉,边找些闲话说着,陪客的多有队长在座,便说些本队情况,庄稼收成、年终分红之类,当然是自己得意的地方。送客倒也关注,送来的闺女成了这个队里的人,以后的日子如何,与这个小队搞得好不好直接关联。这男席人不多,酒肉足够,大家彼此客气,吃的轻松。

女席不喝酒,闲话也少,菜少人多,吃饭自然快了许多。待来客放下了筷子,别人再吃一会儿也就罢了。那屋男席还在吃喝着,这边就开始张罗着拜天地了。男送客的差使很潇洒,只管吃喝,不参加拜天地,也没有多少其他事项。

拜天地是在屋外。正房东间屋的窗户与屋门口正中间,距地面四尺高的位置,即供奉天地的所在。早年间盖的房子,有在墙上这个位置砌一神龛,内有香炉之类。虔诚的人家,在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便烧香磕头。但人们多为吃喝所累,对此并不重视,***掌权后,移风易俗,人们更不把这天地当作回事,后来盖的房子就没有了这东西。只是婚礼上还得用一用它,人们便用一红纸条竖贴在这个位置,上写“天地之神位”;下面放高脚桌,桌上摆香炉、蜡烛、几色供品;没有香炉的用一装满粮食的饭碗替代;桌前地上铺席子,席子上再铺褥子,新郎、新娘就在此对着“神位”磕头行礼。

此时,天地前燃香点腊,婆婆与女送客分站在桌子左右,新娘、新郎并列站在席前,拿拜钱的女亲们围在身后,再后面是满院子挨挨挤挤看热闹的人群。一中年妇人高声说道:“给你爹娘磕头!”,一对新人跪下磕头,婆婆泰然受了,并不给钱;妇人接着说,给你大姑磕头!又磕。站在身后的大姑大声说道“小子两块,媳妇儿两块”!递给婆婆两块钱,再给女送客两块,这二人代新郎新娘收了。之后是伯母、婶子、舅母、姨、姐、嫂等男方亲戚,按血缘、长幼,先近后远、先长后幼的顺序依次行礼,众人把准备好的拜钱分别交到婆婆与送客手里,有些亲戚,把拜钱只给新娘,不给新郎,这也能讲的过去。

在1970年代给拜钱的标准,多者不会超过每人五块,少者不低于一块。最后,女送客收到的拜钱当众点数,一般也就几十块钱,男方亲戚多的婚礼,也有过一百的。回去立即交给新娘的母亲,母亲多有再转手给了闺女。

这拜天地的礼仪设计的极有深意,名义是拜天地,实际是拜亲戚。新娘在这里一一拜见了婆家诸位亲戚,众亲戚也送上了见面礼,从此便算认了亲,以后就不必再逐家拜见,省去了很多劳动,婚礼又显得异常热闹。

乡村记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春秋客2019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乡村记事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