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感谢木燮、倒二窗、岭南陈氏 、现金社会012、李劲555、非藍非綠、白五爷玉堂、千古忠臣侯景、枯声、花间杜牧、楚天公子、theperfectroger、卓然无双、夜空長明燈 、156032032 、王无敌于天下、左道正门、探索求真、gyaoi、聪明di猪、原地坐忘、红朝笑笑生、随便选一个、新昌仁慧、坏熊2000 、新恐怖鸟、冰狐H网友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五节 腹背受敌的曹操

袁绍曾问曹公:“如果功业不成,什么地方可以据守呢?”曹公反问:“您认为怎么办好呢?”

袁绍回答:“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依靠燕、代之地的险要,再加以戎、狄的兵力,然后南进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大事了吧?”曹公回答:“我运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用先王的思想驾驭他们,就会百战百胜。”(摘自《三国志》)

从这段话中,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来。袁绍、曹操之间早已有默契了,那就是他们先联手打一场外围淘汰赛,然后他们之间再进行决赛。

而且,从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去看。在其它竞争对手没有出局前,袁绍、曹操就是一直保持着默契合作。事实上,袁绍、曹操在过去10年时间里(从董卓之乱到官渡之战),一直保持着默契的合作关系,是他们可以一块杀入半决赛的主要原因。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袁绍、曹操在此前选择开战。那他们恐怕都也没有机会进入半决赛了。因为,在公孙瓒、袁术、张邈、吕布没有出局前,曹操、袁绍就开始火并,恐怕只会好过公孙瓒、袁术、张邈、吕布之类的人。

只是在曹操、袁绍合作时,曹操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合作的

袁绍说,黄河以北是块好地方,我占据黄河以北,就可以南征取得天下。曹操说,地利不如人和,我据占黄河以南,照样可以北伐成功。

表面上,曹操这样说,是因为曹操见识,比袁绍更高一筹。实际上,这是因为曹操没有选择。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就好像,两个父母在争论如何才能让孩子成才。一个父母说,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才可以让孩子成才。另一个父母说了,许多没有上过好学校、接受过好教育的人,一样很成功。

他们会有这种不同的观点,原因通常非常简单。那就是,前者通常有条件让自己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后者通常没有这种条件。

当时的曹操,扯那种大道理,也是因为,他与袁绍相比,总的来说处于劣势。所以,曹操自然不敢奢求上手就占据黄河以北;否则,曹操也会一上手就想着占据黄河以北的。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袁绍处于强势,有机会抢占地利,自然会全力抢占地利的;曹操处于弱势,没有机会抢占地利,自然只能安慰自己说,地利不如人和。

当然了,也正因为曹操敢说地利不如人和,也相信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袁绍、曹操之间才可以在近十年内,一直保持默契合作的关系。

否则,袁绍想一上手,就占据黄河以北,曹操也想一上手,就占据黄河以北,两个人肯定火并的无休无止。在公孙瓒、张邈、袁术、吕布等人存在的时候(海选阶段),他们两个人就火并的无休无止,估计都会丧失进入半赛的机会。

占据的黄河以北,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呢?

这种优势细说起来太多了,也太复杂了。这里,我们只是顺着官渡之战,说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优势。那就是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北,所以很容易的避免了两线作战,而曹操占据着黄河以南,所以一直都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我们知道,在整个官渡之战时。袁绍除了曹操,主要需要防范的敌人有三个。一个是阎柔、一个是鲜于辅、一个是张燕。这三个人的力量,虽然都也不可小视。但是,总的来说,这三个人,恐怕也就是军阀甲、军阀乙的水平。因为,大多数看这段历史的人,恐怕都不知道他们是何许人也。

而在官渡之战时。曹操除了袁绍,大约也需要防范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张绣、刘表、孙策。这三个人无论知名度,还是实力,显然远远超过了阎柔、鲜于辅、张燕。

不要说别的了,仅这种原因,就足以让曹操处于非常明显的劣势之中。因为,袁绍更容易把军事资源集中在官渡一线,而曹操却需要把更多的军事资源分散出去,防范这些潜在的敌人。

曹操在官渡主战场上,一直处于明显的劣势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这里。

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而成的。所以古人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可以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侥幸的成份很多。

最简单而言,张绣选择投降曹操,自然是因为这种选择符合张绣的根本利益;问题是,在当时背景下,如果没有贾诩那种怪才全力推动,张绣与曹操合作的可能性,实在不是很大。

张绣以前投降过曹操,投降后不久就又背叛了曹操,并在此过程中杀了曹操的长子、还着点把曹操杀死(事实上,曹操的禁卫军首领典韦因此死了,曹操的马也让射死了,曹操也中箭了)。

现在张绣有机会投降袁绍,或是在曹操、袁绍之间骑墙观望;而张绣却直接选择了投降曹操。这件事怎么看,也有点难以想象。

甚至而言,按后来比较通常流行的一种说法中,张绣之所以会这样选择,是因为他的脑袋让驴踢了。因为,曹操父子不找机会报复张绣,那是有鬼了?在这种背景下,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打败袁氏后,曹操父子就把张绣逼死了。

其实,张绣是被曹丕(当时曹操还活着)逼死的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张绣真是因为曹操父子翻旧账而死。那曹操在官渡之战可以取得胜利,纯粹就是因为张绣脑袋进水的结果。

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在南线战场上就少了一个强敌;并且多出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这一里一外,至少意味着曹操多出两三万军队来。

说得具体点,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就不用留军队防范张绣了,这至少得节省出近一万军队;张绣投降了曹操,张绣至少可以带来一两万军队。

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还让袁绍打得捉襟见肘;如果张绣投降了袁绍;曹操还拿什么与袁绍在官渡,抗衡到了火烧乌巢之时的呢?

如果张绣投降曹操,注定无法避免被曹操翻旧账的结果;事实也无没有避免这种结果。那曹操可以取得张绣的支持,岂非就是因为张绣脑子进水了?因为,张绣当时完全可以选择支持袁绍、或是骑墙观望啊。

不管怎么说,因为张绣在最关键的时候,站在了曹操一边,所以曹操南线的安全,总算有了一点保证。

问题是,曹操南线的安全,显然不是张绣投降就可以保证的。因为,刘表、孙策显然比张绣更危险。

在官渡之战时,刘表一直没有具体的行动,人们常常归于刘表缺乏雄才大略。实际上,刘表在官渡之战时,一直没有具体的行动,是因为荆州有内乱了。

“后来,曹操与表绍在官渡相持不下,刘表带领荆州的人马全力接应袁绍。桓阶见到这种情况,就劝说太守张羡、、、、。张羡说,‘好!’于是把长沙和周围三郡的人马都动员起来对抗刘表,又派出使者前去谒见曹操,曹操十分高兴。这时袁、曹之间的战事正接连不断,曹军一直未能南下,而刘表却加紧攻击张羡。张羡病死,长沙城被攻破,桓阶只得自己躲藏起来。”

从这段内容可以看出来,刘表没有卷入官渡之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荆州起了内讧。如果当时荆州保持了稳定,曹操就非常危险了。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第2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