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所以,这场战役,从情理上考虑,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曹操在撤军的时候,就是有计划的控制行军的节奏,总而言之,让袁绍的轻骑兵,务必在某个特定的地点上,追上他。

等文丑追到曹操军队时。

一眼望到的情形,自然是跟他获得的情报一致。换而言之,曹操率领大批老百姓一块转移,整个行军组织一片混乱。

而且,文丑大约认为自己是轻骑突击,自然可以杀曹操一个措手不及。于是,自恃骑兵众多,所以一进入战场,自然是大举冲击。

曹操手下的人,一看这种场面,就有人劝曹操应该赶紧布置防御工事。因为,敌人骑兵众多,如果正面对敌,自然容易吃亏。

对此,荀攸说了,我们等了好久,就是在等这一刻,怎么能布置防御工事退守呢?换而言之,等敌人阵形出现混乱,就大举出击。曹操对着荀攸一笑,换而言之,英雄所见略同。

因为,眼前有太多老百姓、物资的阻隔;所以文丑的骑兵队伍接近曹操军队时,自然无法保持严整了。更主要的是,文丑的许多骑兵,难免要分散开追击护送老百姓、物资的曹军。

眼前的情景,让文丑的军队,难免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这可是逮住了一头肥羊,根本没有意识到眼前马上就是一场硬战。

等文丑的骑兵队伍,因为这种原因,无法保持严整的阵形后。曹操终于发现时机成熟了,于是,马上下令自己的军队大举反击。

于是,文丑军队大败,文丑被杀;刘备作为一代游击专家,自然掉头又跑得无影响无踪了。

短短一两天时间,两个回合之后,袁绍就连受两次大败,而且损失了两员大将。这对袁绍的士气影响实在太大了。

在《三国演义》中,文丑是关羽杀的。但在历史上,似乎不是这样的。但是,此后不久,关羽就离开了曹操;却是没有疑议的。

“及羽杀颜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刘备于袁军。”这是发生在当年4月份的事。

从史书上看,关羽回到刘备身边,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因为,当时刘备在袁绍军中;关羽在曹操军中,袁绍与曹操就在官渡附近打仗,关羽投靠刘备,自然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刘备离开袁绍,独当一面到南线开辟第二战场,距白马之战,似乎已过了两三个月,甚至三四个月。

问题是,这样一写,显然不足以显出关二爷的神功。于是,《三国演义》遂引出一段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了,古城斩蔡阳的故事。事实上,这种战绩,最显关二爷的神威。

这种战绩,是标准的孤胆英雄笑傲江湖。换而言之,任你千军万马,任你千里万里,二爷我就一匹快马、一把长刀,谁挡杀谁,谁挡谁死;天地之间任我闯。

这种形象,实在酷毙了,帅呆了。事实上,后世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传奇,总会穿插出类似的片段,甚至是遍布这种片段。

从感性的角度去看,这种故事,似乎可以证明关二爷是一代神将;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关二爷的能力,实在有些让人不敢恭维了,因为关二爷的情报工作是怎么做的。找一个名动天下的刘备,真的这样费事?

当曹操得知关羽离开的消息后。有人就劝曹操,务必把关羽灭掉,因为关羽现在的行为,是公然投敌啊。

但是曹操说,各为其主,让他去吧。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曹操为什么会让关羽离开呢?从英雄史观的角度去看,曹操绝不可以放关羽离开的,因为关羽太牛逼了,把这样一个人放到袁绍那里,袁绍还不愁如虎添翼啊。

而实际上,关羽只是一将领罢了,他虽然牛逼,如果没有风云际会的条件,他也没啥了不起的。

事实上,如果关羽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牛逼,关羽就不用跟着刘备,在二三十年时间里,一直东奔西走、四处流窜了。

《三国演义》让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四处乱转一圈,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事实出现。因为,关羽如果直接就跑到了袁绍那里,而且在此后的官渡之战之中,一直跟着刘备给袁绍效力,那不能改变袁绍失败的命运,实在有损关二爷盖世英雄的形象。

事实上,关二爷也好、张三爷也好,都只是一员战将罢了;如果没有供他们发挥能力的足够空间,他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对此,只要看看在入川前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关二爷、张三爷跟着刘备,一步一个坎的四处流窜就可以知道了。他们如果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神奇,怎么会混得这样狼狈呢?

当然了,在官渡之战期,关羽、张飞一直在袁绍阵营,却也不能改变官渡之战的结局。甚至他们在南线战场上,连曹仁的反击,都不能给 以强有力的还击。

只要我们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会知道,关羽跑到袁绍那里,并不会对曹操构成难以想象的威胁。

事实上,不要说关羽了,就是我朝太祖牛逼盖世,但是在国共会谈之时,老蒋那里的军政大佬,也没有一个人认为,只要把我朝太祖扣留下来,或是直接灭掉,就能拥有国共大战的主动权。

因为,国共双方的开战,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人的博弈。某个人的何去何从,实在没有多大意义。

因为,近现代历史,资料极为丰富,所以人们自然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总而言之,我朝太祖虽然牛逼,也没有一个人会认为,老蒋当年把太祖灭掉,就能如何如之何。

如果近现代的资料非常有限,那各种类似鸿门宴的故事,肯定也是满天飞。总而言之,如果当年老蒋把握机会把太祖灭了,那老蒋就可以取得胜利了。

老蒋看到我朝太祖离开时,都没有想过不计代价的灭掉太祖;曹操看到关羽离开时,怎么就会想不计代价的灭掉关羽呢?

老蒋不敢灭掉我朝太祖,是因为趁机灭掉我朝太祖,自然有一定的价值,问题是这种价值,显然不能抵消由此而来的弊端。

曹操不敢趁机灭掉关羽,是因为趁机灭掉关羽,自然有一定的价值,问题是,由此而来的弊端却是巨大的。因为,古语有云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一个时代的大佬,如果他连一点容人的雅量也没有,怎么可能驱使无数英雄为他效力呢?

如果曹操当时灭掉关羽,首先会让自己在舆论上处于被动之中。因为,这个事实本身,显然可以这样解读的,那就是曹操阵营里,一心归顺袁绍的人多的去了,但是他们都是受制于曹操的淫威,所以不敢公开流露出这种意思罢了。

你看,关羽人在曹营,却是心在袁氏;曹操一心用小恩小惠收买关羽,却无法阻止关羽一心到袁绍这边的决心。当然了,关羽因此被曹操杀了。

如果这种内容,被袁绍一方大肆炒作,曹操当时就有可能陷入被动之中。因为,这会让支持曹操的人,对曹操阵营的凝聚力丧失基本的信心。

因为,我死心塌地的支持曹操,其它人呢?如果其它人真的都是计划随时背叛曹操,我一个人死心塌地的支持曹操,又有多大的价值呢?如果曹操阵营中的人,都这样想问题,那他们支持曹操的信心,就会无形中受到难以想象的打击。

许多时候,一个团队的瓦解,就是因为彼此没有默契的信任。因为,我这样积极付出,别人呢?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肯定更倾向于积极付出。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个团队的凝聚力,自然会非常强大。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你肯定也会倾向于预留后路。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个团队自然就有可能在不经意中,突然瓦解的。

曹操现在大度的放关羽离开。显然可以向世人证明,曹操并不会强迫任何人,跟随他一心与袁绍玩命的。换而言之,现在站在曹操一边的人,都是死心塌地和曹操一心共事到底的。

虽然说,与曹操貌合神离的人多的去了。但是,至少在舆论阵地上,曹操容易把握住这种主动权。

而且,曹操这样放关羽离开。就等于对天下人说,我曹操有着标准的王者之气;换而言之,你们想跟我混,我自然对你们极尽优待之能,你们就算干一些对不起我的事,我也不会计较的。

总而言之,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绝不会负天下人的。

事实上,曹操后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树立起了,他有这种王者之气名声。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曹操在此前不能树立起这种名声,那张绣曾经背叛过曹操、又杀过曹操的大儿子,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候,站在曹操一边呢?

当然了,后来许攸、张郃、高览,在关键之时投降曹操,原因有很多。但是这个原因,绝对不可以忽略。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曹操给人的印象,就是他毫无容人的雅量,那许攸、张郃、高览投降曹操的概率显然就会下降了。

曹操的确有着举手不留情的一面,作为一个乱世中,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人物,如果没有这一面,是不可能让人们臣服于他的。问题是,如果他不能在许多地方表现出王者之气,在乱世纷争之际,有多少人,会在艰难、危险之际一直追随他呢?

决定双方胜负的内容,绝不是某个人的何去何从。而是几千里边境线上,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上,几百万、上千万人(几亿人)共同博弈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一个人把目光只盯在某个人身上,以为把这个人弄死了,你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肯定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待续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7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第27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