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感谢木燮、千古忠臣侯景、倒二窗、薛定鄂的黑色小猫、黑色斯芬克司Nova、陈实2013 、贺兰居士2013、夜空長明燈、amstel2007 、木燮、李劲555、一锤夯死、lbj868、汉之战虎、theperfectroger、新昌仁慧、我喜欢胡扯、卓然无双、枯声、gyaoi 、zsmdiffff、现金社会012、坏熊2000、高道天、msshxx、东瞰浮梁、待我施为地煞变12、文若901、石头无知、不要二分法、财神爷关二哥、勇猛的尤兰德、sgd8341、killgin友的支持,再更新一节。

第四节文丑之死关羽千里走单骑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江湖地位是靠一些子虚乌有的战绩支撑起来。

第一个子虚乌有的战绩,自然就是温酒斩华雄了;第二个子虚乌有的战绩,自然就是三英战吕布了;第三个子虚乌有的战绩,自然就是诛文丑了。

曹操打败颜良后,“把全城(白马)百姓沿黄河向西迁徒。”

曹操这种选择,正确吗?表面上看,显然是不正确的。

我前面分析了,曹操解白马之围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趁袁绍援军赶来之时,把颜良消灭掉。否则,袁绍的援军赶过来,曹操赶到白马的部队,当时就有可能陷入危机之中。

现在,曹操歼灭颜良的部队后,竟然不赶紧撤军,却把白马全城的百姓都要往官渡方向迁。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因为,携带大量老百姓一块行军,行军速度肯定很慢,这样一来,袁绍的军队追过来,怎么办?

许多年后,刘备向荆州东部转移时,那是携带着众多老百姓一块走;对此,刘备的许多下属,那是急得直想挖门。因为,这么多老百姓跟着走,行军速度得慢成什么样子?如果曹操追过来,那可怎么办啊。

现在,曹操要把白马的百姓,往官渡方向转移。大家自然也会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选择。

因为,我们玩了个声东击西,甩掉了袁绍的军事主力,用突击战术歼灭了颜良的军队。现在,军事行动结束,应该抓紧撤退啊。怎么能率领这么多老百姓一块转移呢?

对此,曹操的回答,肯定与后来的刘备一样。总而言之,老百姓是我们的根本,这么多老百姓愿意跟我走,我们怎么能忍心抛弃他们呢?总而言之,再危险,我们也得带着他们一块转移。

对于曹操这种回答,大家肯定是又急、又无奈。一切就如,许多年以后,刘备一心要这样做时,大家只能又急又无奈。

当然了,曹操此时这样做。绝不是简单的贪图这些人力、物力资源。而是因为,曹操一直在盘算着,如何再给袁绍狠狠一击。

兵书有云,统帅指挥军队时,一定要把将士当傻子玩。总而言之,将士只要懂得服从命令就可以了,因为服从命令是天职;至于统帅要干什么,那是将帅的事。

不久前,贾诩可以大败曹操的军队,就是因为贾诩吃透了这个道理;而且贾诩那次玩的更绝,因为他连张绣也一直蒙在鼓里。

当然了,这种军事指挥原则,实在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军事专家对此都是含糊其词,甚至是一脸义正言词的说,身为统帅是万万不可这样做的。孙子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但是后世的军事专家,敢对此表示推崇的。

所以,曹操在这样做时,并不会向自己的下属过多解释。虽然他的下属,可以给他们提出各种建议,但是只要曹操说,你们说的,我都考虑到了,你们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有我的考虑,希望你们支持。

这是一个高效率组织,与一个低效率组织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一个高效率的组织,在决策前,各种不同的意见,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但是,但是首脑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后,大家理解也会执行,不理解还会执行。

一个低效率的组织,在决策前,各种不同的意见,自然可以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问题是,在首脑决定后,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会没完没了的扯淡、甚至有意无意的拆台。

如果双方的其它因素类似,这种差距,常常可以决定胜负。因为,前者是一个强大的整体,后者多少有些乌合之气。

现在,曹操一意孤行要带着白马城的老百姓集体转移。直接就把袁绍给弄晕了;因为,面对这个事实,不要说袁绍有些晕,曹操手下的将士,也都有些晕。

因为,简单的去看,曹操这就是标准的昏招。曹操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抓紧转移。但是,曹操却贪图白马城的人力、物力资源,于是把一个军事撤退,变成了搬家的行动,这叫什么事呢?

基于袁绍的角度去看,曹操似乎不应该、也不可能给他留下这种机会。因为,曹操声东击西、突袭成功歼灭了颜良;肯定会迅速转移的。怎么可能会带着白马全城的百姓一块转移呢?

这样一来,就留给袁绍一个二选一的题。那就是,应不应该派轻骑大举追击曹操?

对此,有人告诉袁绍,千万不要派轻骑追击曹操,因为,轻骑追击过去,无非是又给曹操一个机会,再歼灭我们一部分军队罢了。

当然了,也有人告诉袁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派轻骑追击曹操;总而言之,他们在白马歼灭我们一枝部队,我们也应该追过去,给曹操狠狠一击。

你是袁绍,会怎么选择呢?

事实上,曹操这样做的时候,有可能还是继续说着那套贬低袁绍的话。总而言之,袁绍是一个遇事优柔寡断的人。袁绍的反应速度,我们永远也不要高估;所以,你别看我们现在的行动非常冒险,实际上一点危险也没有。因为,等袁绍反应过来,我们早就到达安全地方了。

事实上,袁绍的反应慢半拍,自然是一种缺点,但它也显然是一种优点。是的,袁绍的反应与曹操相比,就是慢半拍,但是在董卓之乱后的十年时间里,袁绍一直是天下最强大的实力派。

问题是,作为一个统帅,不断让敌人这样非议,而且因此一再失分。难免会有些冲动的。换而言之,他自然很想用事实证明,应该当机立断的时候,他肯定也会当机立断的。

而此时,袁绍大约就被这种冲动占据了上风。于是,袁绍很快就决定,调集轻骑大举追击曹操。

在这种背景下,文丑、刘备,率领五六千轻骑兵,开始急追曹操了。

因为,中国古代历史书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为了突出某个将领的英明神武,常常会千篇一律的,突出一个以少胜多;总而言之,某某以五百大败十万敌军(宋史中的岳飞就这样牛逼);某某以七千大破三十万(南史的陈庆之就这样牛逼)、、、。虽然这种以少胜多,常常不符合最基本的情理;但是史书上却是随处可见。

历史书上之所以会不断出现这种,非常不符合情理的东西。就我理解,主要原因大约是,在书写、印刷非常落后的时代,史官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详细介绍一场战争,为了证明胜利者的高超指挥艺术,就只能在以少胜多上做文章了;甚至是主帅单枪匹马,如何如之何大作文章了。

事实上,如果我朝开国的战争史,真的记录成古代历史那样简短。解放战争也会变成童话故事的。

总而言之,国军八百万,而且有着飞机大炮;我朝只有一二百万,而且只有小米加步枪。再总而言之,我朝人数既少、武器也差,但是在太祖皇帝的领导下,在林帅等优秀将帅的指挥下,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如果历史成了这样,那我们再顺着相关内容,肯定永远也无法真正分析出具体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到时,如果有人说,我朝军队在总兵力明显弱于国军,但是在具体战场上,通常都是占据优势的;而且武器装备,也绝不会国军差时。肯定会惹来无数的嘲笑;因为你说这话,有根据吗?有什么具体史料支持呢?

因为,谁都知道,国军八百万,我朝一二百万;更主要的是,谁也知道,我朝小米加步枪,国军飞机大炮。你非要说,我朝可以打胜仗,是因为战场上兵力占据优势,是因为武器装备不逊色,这不是哗众取宠吗?

曹操击斩文丑的战役,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多少?据史书记载,显然是曹操处于绝对的劣势。

“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与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先后赶到、、、、于是曹军全体骑兵上马。当时曹军骑兵不到六百人,曹操挥军猛击,大破袁军,斩杀文丑。”

这种兵力对比,有可信度吗?可以肯定的说,一点也没有。虽然正史上,都是言词确确的这样说。

因为,曹操是一个完全可以与袁绍相提并论的实力派。现在,袁绍方面,只是文丑、刘备领衔作战;曹操方面,则是曹操亲自领衔作战。

而双方的兵力对比,竟然是曹操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怎么可能呢?

所以,从情理上推论。在这场战役中,曹操方面应该拥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文丑、刘备敢率军追击曹操。应该是袁军拥有骑兵上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从情理上也不会多么悬殊。

事实上,这是曹操敢设伏、能设伏歼灭文丑的主要原因,也是文丑敢大举追击曹操的主要原因。

曹操当时敢率领众多老百姓一块转移,就是因为他计划让袁绍派轻骑追击的。因为类似的战术,并不新鲜,那就是诱敌深入,预设战场。

只是曹操这样玩的时候,丝毫不露痕迹。所以,曹操内部的人,也认为曹操当时只是贪图白马的人力、物力,所以在撤军时,一心想带着白马的百姓、物资一块转移。在这种背景下,袁绍方面自然更难以摸清曹操的真实意图了。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第2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