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孙子兵法中,有几条最重要的军事原则。

其中有一条,就是在具体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而这个作战原则,被我朝太祖认为,是战争中最重要的原则。所以,我朝太祖一生作战,最基本战略战术,就是具体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总而言之,敌众我寡,闪!敌强我弱,撤!但凡我朝太祖认为可以开战时,这个战场上肯定是我朝拥有优势的兵力。

甚至而言,我朝太祖研究西方军事大家的指指艺术,也认为他们所用的方法,无它,就是在具体战场上集中优势兵力。

这个原则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那可太难做到了。这就好像进入股市,谁也知道,我只要低价买上,高价卖出就可以赚钱了。问题是,除了股神,谁敢说自己有这种本事。

在具体战场上拥有优势兵力,这个说起来,非常简单。问题是,除了传说中的名将,谁敢说自己有这种本事。尤其是在总兵力处于劣势时,你想做到这一点就更难了;当然了,在敌人机动性远远高于你(对方的汽车、战马远远多于你)时,你想做到这一点,也同样难的无法想象。

因为,你想在一个具体战场上拥有优势兵力,敌人也想啊!

敌人兵力远远多于你,敌人取得这种机会的可能性,自然远远高于你;敌人军队的机动性远远强于你,敌人取得这种机会的可能性,自然也远远高于你啊。

总的来说,因为袁绍在官渡战争中的总兵力,应该明显优于曹操。所以,袁绍在官渡战场上,已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现在就看具体战场上的表现了。

颜良率军进攻白马,在白马战场上的兵力对比,现在那是不用说的,自然是颜良拥有优势。所以,曹操的白马的守将,才会向大本营发来急电,总而言之,白马危急、请求增援。

现在曹操能救援吗?似乎是不能的,因为曹操增兵开始后;袁绍肯定也会跟着相应增兵,这样双方你增一部分兵力、我增一部分兵力,就等于把主战场转移到了白马。这样的结果,等于袁绍又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如果真成了这样,那袁绍兵力上占据优势,战场上又占据优势。曹操估计更没有机会取胜了。

现在的问题是,曹操应该怎么办?

荀攸告诉曹操。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军事原则,这就如同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一样。它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随便找一个初中生,听一遍也能懂。问题是,你想玩好他,却是太难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荀攸之所以是荀攸,就是因为荀攸能想起一个声东击西来。因为,这种东西是小儿科的东西。

所以,荀攸告诉曹操的,肯定是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当然了,这个作战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字,那就是声东击西。

对一个人、一个集团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点子。一个点子不论多神奇,能想到的人也很多;但是能把点子变成现实的人,那可少之又少了。比如,马云想的东西,别人未必想不到;问题是,别人能想到,也只是能想到;换而言之,想到了不能变成现实,那也只是空想。

所以,荀攸之所以是荀攸,绝不是因为他想到声东击西这个点子。而是他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而这个作战计划不但详细、更有操作性。

在这种背景下,袁绍发现曹操并没有派兵增援白马,反而大举派军直逼延津,一副要渡过黄河直插自己后方的打法;一时有点傻了。

现在的袁绍应该怎么办?如果置之不理,曹操就是有可能大举越过黄河,直插袁绍后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袁绍任何对应之策也不采取,那可危险了。

用中国象棋举一个例子,这就好像袁绍一心想吃掉曹操的中卒,曹操却是置之不理,直接就把车挺过了河,总而言之,你想吃我的中卒就吃中,老子现在就要将你的军。对此,袁绍自然需要回应了。

但是,等袁绍组织力量拦截曹操亲率的大军时,曹操突然率军以迅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就杀向了白马。这速度快的,真可以称得上迅雷不及掩耳了。所以,等颜良发现曹军真正的作战意图是白马时,关羽、张辽据白马,只有十里地了。

在这种背景下,颜良一时有些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的感觉。因为,现在颜良向总部求援,已没有时间了。所以,他只能率本部人马,与关羽、张辽作战。

其实,我们看这一仗,就会明白,什么叫在具体战场上,想办法拥有优势兵力了。

在白马战场上,本来是袁军拥有优势兵力。而且,如果曹操按正常套路增援白马,永远也无法在白马获得优势的兵力,因为曹操增兵、袁绍也可以增兵。既然袁绍总兵力处于优势,这样增兵的结果,自然是袁绍兵力永远可以处于优势。

问题是,曹操这样一折腾,白马的兵力对比,直接就发生了逆转。

其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所谓袁绍总兵力是曹操五倍、十倍的说法,那纯粹就叫扯淡。因为,袁绍如果真拥有这种兵力优势,那颜良自己率领的军队,恐怕也比曹操军事主力多。如果是这样,曹操再会折腾,又能怎样呢?

如果颜良在白马拥有兵力上的优势,那颜良再饭桶,也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的。事实上,只要颜良可以坚守一段时间,袁绍的援兵就可以大举过来,到时曹操的声东击西,就算彻底失败了。问题是,颜良当时兵力上处于劣势,而且面对的又是关羽那种一级神将,自然当时就崩盘了。

其实,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都不是某个人的成绩。

举一个最简单例子,我朝太祖皇帝绝胜千里之外,但是前线的统帅不是林帅,而是一个饭桶,那我朝太祖再绝胜千里之外,也是屁用也没有。当然了,我朝太祖绝胜千里,林帅用兵如神,但是具体作战的不是李云龙之类的人,而都是一个个的大饭桶;太祖、林帅也是啥招都没有。甚至而言,太祖绝胜千里之外、林帅用兵如神、李云龙英勇善战,但是他们率领都是双枪兵(一手握洋枪、一手握烟枪),我估计也无法取得胜利。

当然了,如果太祖绝胜千里之外,下面的将领帅互相拆台,勾心斗角,对于总部的作战任务,从来都是阳奉阴违,甚至是理也不理。太祖用电话自然指挥不动他们,太祖就是坐飞机到了前线,也指挥不动他们,那太祖再牛逼,恐怕牛逼不起来的。

所以,白马之战可以取得胜利。自然是曹操绝胜千里,荀攸制订了成功的作战计划;但是,如果没有关羽在前线极尽优秀的表现,这场战争也难以取得成功。

因为,取得白马之战的关键,绝不是成功调动袁绍的军事主力,因为,这样只能保证曹军在白马,暂时拥有兵力上的优势;并不能保证这种优势长时间持续。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最前线的指挥官关羽,不能迅速结束这场战役。袁绍的援军,自然会纷纷赶向白马的,到时曹军的这种兵力优势,就会渐渐消失,甚至会很逆转过来。

如果这是这样,曹军就无法取得白马之战的胜利了,甚至还会让袁军歼灭大量有生力量。

但是,关羽不愧为关羽。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第2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