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上策,就是完全撕破脸与袁术大干,总而言之,大举驱逐、打击袁术任命的官员,并且兼并袁术嫡系占据的地区。换而言之,我是大汉臣子,与袁术这个乱臣贼子誓不两立;谁敢与袁术合作,就是不给我孙策面子。谁敢继续与袁术合作,我就灭谁。

中策,自然就是与袁术还持一定的脸面。总而言之,我孙策是大汉的臣子,但是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所以对于愿意与袁术合作的人,我孙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你不招惹我孙策,我孙策也懒得找你们麻烦。

下策,自然就是骑墙观望。总而言之,我孙策虽然不认可你袁术的作法,甚至我还接受汉献帝(其实是接受曹操的封赏),但是如果你袁术真的天命所归,我孙策也会迷途知返的。换而言之,如果你袁术需要帮助时,我孙策还可以适当的念一念旧情;再换而言之,我们之间只是在大义上尿不到一个壶里,但是私人情谊还是存在的。

我这里所说的上中下三策,并不是按优劣分的,而是激进保守划分的。显然上策最激进,下策最保守。至于哪种选择最优,它并不确定。

我们许多人,看到史书上所说的上中下三策时,总会有意无意的认为,有一种策略最优。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如果决定这样简单,那谁也可以当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当一个优秀政治家的真正难度就在于,上中下三策摆在你面前,你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这种选择,用岳飞对军事的体会来说,那就是“存乎一心”;用21网友常说的一个字就是“悟”。因为你的选择,永远都需要随时间、地点、对手的变化而变化,你如果抱着一个死套路作事,你肯定死了也不知道怎么死的。

我们用孙策与袁术的关系来说吧。

孙策在暂时不听令袁术后,面对上中下三策,应该选择哪一策呢?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一切得看时势的发展。就算选择同一种策略,轻重火侯也需要拿捏好的。

最简单而言,如果袁术称帝后,孙策就选择上策,而且作的非常生硬极端。结果不用问,孙策肯定会给别人当炮灰了。因为,看到孙策这样做,袁术还有什么选择呢?自然会把战略重心大举南移,总而言之,当务之急,自然不是七路大军大举进攻吕布了,而集中力量先灭掉孙策。这样一来,孙策是图啥呢?

所以,从当时的事实去看,孙策在袁术刚刚称帝时,选择的应该是下策,而且还是用最温和的方式表示出来。换而言之,孙策把大义与私人情谊切割开来。说得具体点,我反对你袁术称帝,但是我并不否定我们之间的私人情谊存在。在这种背景下,袁术自然会认为,当务之急并不是解决孙策。而这正是袁术称帝后,就大举进攻吕布的主要原因。

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袁术称帝后,吕布也是采取类似的态度,总而言之,我吕布反对你袁术称帝,但是我们之间的私人情谊还是存在的。换而言之,从大义上,你是我吕布的敌人,但是从私人情谊上,我们还是可以当朋友的。那袁术最初的主攻方向,也许就不是吕布了。问题是,吕布一惯作风就是生硬极端,所以吕布自然成了袁术开国后,第一个全力打击的对象。但是很不幸,袁术让吕布一记闷棍,打得当时就差点背过气去。

当然了,看到袁术遭此重挫,孙策的战略马上就随之开始调整了。因为,随后不久,孙策就接受了曹操的封赏(当然曹操是以汉献帝的名义)。在此时,孙策应该还是在选择下策,只是比开始更激进了。总而言之,我与你袁术的私人情谊虽然存在,但是为了大义,我孙策开始接受汉帝国中央政府的封赏了。

现在,就要看袁术对外给力不给力了,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袁术对外能打几个翻身仗,孙策的态度还会及时调整的。但是很不幸,袁术在豫州战场上,又让曹操重重捅了一刀。在这种背景下,孙策的战略,自然会开始渐渐调整了。

孙策的行为绝不是孤立的。事实上,扬州的许多地头蛇,都做着类似的选择。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袁术在徐州、豫州战场上,一再取得胜利,那些在扬州心存观望的地头蛇,自然会渐渐都迷途知反,知道天命在什么地方的。如果袁术在徐州、豫州占场上,一败再败,那些一直跟着袁术混的人,也会渐渐与袁术脱离关系的,因为事实证明,天命真的不在袁术这里。

在这种背景下,那些如孙策一样,在扬州观望的地头蛇们,自然都开始向中策调整了,而且越来越激进,最后开始选择上策了。

在曹操灭掉吕布后,孙策终于开始选择上策了。在这种背景下,张纮正式出使许昌,而且还到许昌任职了。

“孙策派他部下的正议校尉张纮到朝廷进贡地方特产。曹操打算笼络孙策,就上表推荐孙策担任讨逆将军,封吴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为儿子曹彰娶孙贲的女儿。还延聘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到京师任职,任命张纮为侍御史。”

我们知道,张纮在东吴是可以和张昭相提并论的大哥级人物,张纮亲自出使许昌,并接受许昌的人事任命,长期留在许昌工作(张纮在孙策去世后,才回到东吴的)。本身意味着孙策为了征服江东,开始加大了与曹操的合作。

而曹操为了加强与孙策的合作,还让自己的侄女嫁给孙策的弟弟,让自己的儿子娶孙策的堂侄女。相关的联姻,可不是空口白牙的说说就没事了。因为,相关的婚姻都是事实;而且在许多年后,相关事实还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去向。

“孙坚有四个儿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匡儿子孙泰,是曹操家的外甥,任职长水校尉。

在赤壁之战前,“孙权的堂兄豫章太守孙贲的女儿,是曹操的儿媳。及至曹操攻破荆州,威声震慑南方,孙贲十分害怕,想让儿子去作人质。”

当然了,曹操绝不是活雷锋,他与孙策合作的主要基础,大约就是要共同瓜分袁术的势力范围、军政资源。因为相关的资料比较少,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协议是什么。但是从情理上,应该是曹操全面接管淮河以北地区(以寿春为中心的地区,也就是袁术的大本营);而孙策全面接管江东地区。

张纮出使许昌,是公元198年,此时距袁术称帝已快两年了。

事实上,在这件事后,孙策与袁术才正式决裂。因为张纮出使许昌后,司马光随后记录的一个词条就是,“袁术委任周瑜为居巢县长,临淮人鲁肃为东城县长。周瑜与鲁肃知道袁术最后成不了大事,都抛弃官职,渡过长江来投奔孙策。孙策任用周瑜为建威中郎将。鲁肃于是把全家都搬到曲阿来定居。”从相关内容去看,在这件事之前,周瑜、鲁肃还一直臣服着袁术的;而在这件事后,周瑜、鲁肃才开始正式与袁术决裂、并站到孙策一边。

更主要的是,在这件事之后,孙策与袁术才正式反目成仇,因为在此之前,袁术并没有对孙策进行过任何具体的打击。而在这件之后,司马光又记录了一个词条,“袁术派遗秘密使者,将印绶带给丹阳郡地方势力首领祖郎等,要祖郎去煽动山越人,共同打击孙策。”

但是在此时,袁术在豫州、徐州战线上,都处于了绝对被动的地位;而且曹操既然与孙策联手,袁术自然无法集中精力打击孙策了。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江东地区,自然是秩序大乱;于是孙策称霸江东的时代,终于开始了。

待续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泪痕漫评三国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第2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