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立天下》
第九章 雄据东南
一、周郎归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在曹操与袁绍纵横于北方之时,另一位英雄则在南方开疆拓土。
自东征以来,孙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奋勇开拓,遂据江东,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地方割据势力。袁术称帝前后,孙策与他划清界线,彻底脱离袁氏集团。当时曹操已经把持朝廷大权,为了拉拢孙策,以朝廷名义封他为骑都尉,同时继承父亲“乌程侯”爵位,正式授会稽太守。
曹操的目的,是要借孙策之力,打击袁术势力。朝廷派使臣王誧抵达会稽,宣读诏令。岂料小霸王孙策并不满意,因为“骑都尉”这个军衔太低了,怎么也得给个“将军”头衔吧。王誧急中生智,以皇帝全权代表的身分,给孙策加了个“明汉将军”。
在孙策攻略会稽之际,陈瑀自立为吴郡太守。
陈瑀原本是袁术的部将,曾被袁术任命为扬州刺史。在袁术从南阳落难到扬州时,陈瑀却闭门不纳,袁术恼羞成怒,发兵攻打,陈瑀落荒逃到了下邳。孙策平定吴郡后,挥师南下攻略会稽,陈瑀乘机而起,与豪强祖郎、严白虎等联合,自立为太守。曹操同样采用拉笼手段,封陈瑀为“安东将军”,并以朝廷名义下令陈瑀与孙策出兵讨伐袁术。
孙策挥师北上,表面上响应朝廷号召,打着讨伐袁术的旗帜,其实是要抢回吴郡之地。陈瑀心知肚明,分头通知变民武装头目祖郎与严白虎,欲联合起来消灭孙策。
若论及行军作战,陈瑀岂是孙策的对手呢?行至钱塘(杭州)时,孙策派部将吕范、徐逸率军奔袭陈瑀的大本营海西,此时祖郎、严文虎的军队还没赶到,陈瑀便被杀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没。赔光老本的陈瑀单枪匹马杀出重围,总算勉强保住一条小命,但已经没法在南方混了,只得拍拍马屁股,直奔北方投靠袁绍去了。
赶走陈瑀之后,孙策没想与朝廷闹僵,便派正议校尉张紘前往许都,向朝廷进贡土特产品,并把战争责任统统推到陈瑀身上。
这时曹操对袁术顾虑颇多,孙策与袁术的渊源又颇深,拉孙以反袁势必为曹操之战略。在官职的赐予上,曹操向来慷慨大方,以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除此之外,他还要以姻亲方式结盟,将自己侄女许配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同时儿子曹彰迎娶孙策侄女。
对于孙策与曹操两人,这些都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曹操志在中原,而孙策志在江南,战略重心不同,矛盾冲突自然不明显,两人有共同的敌人,便是称帝自立的袁术。袁术称帝只不过是一出闹剧,非但没能号令天下,反倒众叛亲离。在叛离的人中,最重要的有两人,其一是周瑜,其二是鲁肃。
《鼎立天下》
周瑜曾随同孙策东征,参与指挥攻打横江、当利,破笮融、薛礼,进军曲阿,立了不少功劳。正当周瑜秣马砺兵,准备在吴郡、会稽干一大票时,孙策却没让这个兄弟去,他告诉周瑜:“我现在有好几万人马,取吴会之地已绰绰有余了,你还是先回去镇守丹杨吧。”
兄弟两人对看一眼,不必说破,都心领神会。孙策乃是一头猛虎,袁术不小心把他给放出来,还让他带走一郡小老虎。老虎出了樊笼,就回不去了。孙策让周瑜回丹杨,意图明显,只要他夺取会稽、吴郡,割据江东,便可与袁术分庭抗礼。丹杨太守周尚是周瑜的伯父,到时稍加笼络,此郡唾手可得。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袁术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犯的错,孙策的精明强干远出乎他的意料,本想着凭小霸王那么丁点部队东征,也只能落得个碰一鼻子灰铩羽而归的下场,岂料孙策居然如鱼得水、翻江倒海。倘若让周尚、周瑜与孙策明目张胆狼狈为奸,势必动摇自己的势力。袁术果断地免去周尚丹杨太守之职,勒令他与周瑜两人返回寿春,严密监视,同时派自己的堂弟袁胤接任丹杨太守。这年头,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住。
周氏乃名门望族,袁术想在淮、扬一带站稳脚跟,也不能不对这些土豪们示好。他装出十分慷慨的样子,欲提拔周瑜为将军,以此为笼络人心之手段。可周瑜偏偏不吃这一套,他早就一眼洞穿袁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本色,绝无领袖群伦的才能与胸襟,为他拼杀疆场,不过只是充当炮灰角色罢了。
周瑜推掉了将军头衔,仅仅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出任居巢县令。此举令许多人大惑不解,如今天下汹汹,武人自雄,何以他却舍弃军职而甘心当一名小官吏呢?周瑜自然有其用意,在他看来,真正的英雄好汉,是孙策而非袁术,当一名不起眼的县令,要脱离袁术容易得多。袁术本就不信任周瑜,也乐得顺水推舟,这样周瑜便到了居巢,当上小小的地方父母官。
担任居巢县令期间,周瑜结识了一位豪杰,此人便是鲁肃。
鲁肃年长周瑜三岁,也是高富帅。鲁肃是临淮东城人氏,生于公元172年。他出生后不久,他老爹就死了,由祖母抚养长大。虽有幼年丧父之痛,鲁家仍富甲地方,史书称“家富于财”。长大成人后,鲁肃一表人才,“体貌魁奇”,他深受时代精神影响,“有壮节”、“好为奇计”。时值天下动荡,乱世将至,鲁肃知道在乱世一定要有生存的本领,他苦练击剑、骑射,结交江湖豪杰义士,讲兵习武,散尽家财以赈济贫民士人,名声日隆,远近闻名,附近豪杰多来归附。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鲁肃有种印象,此人憨直纯朴,脑袋有点不灵活,属于容易吃亏的大好人。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并非如此,他不仅不是呆头呆脑,反倒有侠士风流,甚至是很疯狂、很摇滚的一个人。他家几代积累下来的财产,被他大肆挥霍,豢养一班少年侠客,终日射猎南山。家族中的父老之辈都摇头道:“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
可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有一回,周瑜带着几百人外出公干,途经东城,所带的粮食吃光了。他早已风闻鲁肃济贫好义的美德,便思忖着前往借点粮食。
到了鲁家后,周瑜拜会鲁肃,两人年龄相差不多,都属高富帅,又有远大志向,故而十分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鲁肃听说周瑜没粮食,二话没说,领他到后院,后院有两处粮仓,每仓估摸有粮食三千斛左右。他指着粮仓对周瑜说:“您就随便挑一仓粮食带走吧。”
尽管周瑜自己也是富有且大方之人,仍被鲁肃的慷慨吓了一跳。自己与他不过才第一次见面,实属素昧平生,鲁肃居然倾财相助,出手如此阔绰,岂非奇人异士、旷世豪杰?钱财本是身外物,但对钱财的态度,隐约可见一个人的志向与抱负。周瑜知道鲁肃绝非常人,遂倾心相交,引为密友与知己。
黄袍加身的袁术在自己的帝国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提拔一批有名望之人以为新帝国之爪牙。有钱财有声望的鲁肃被擢升为东城县令,这原本是他跻身政坛的良机,但他冷眼看世界,若把自己的前途与袁术相挂钩,便是死路一条。原因很简单,袁术本来就不是雄才伟略之人,又猴急称帝,成为天下人同击共讨的对象,这种人怎能混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