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鼎立天下

有一件事,最能说明袁绍的小肚鸡肠。

当他败回冀州后,大家都想起当初拼命反对开战而被投入监狱的谋士田丰。据说曹操得知田丰没有跟随袁绍出征,便大喜说道:“袁绍这回肯定要失败。”官渡一战,袁绍大败后,曹操又这样说:“倘若袁绍一开始便用田丰之谋,胜负之局难料。”显然,曹操对胜利还是深感侥幸。

在一些投机分子看来,这下袁绍一定会重用田丰,何不借此时机去巴结一下呢?于是他们纷纷跑到狱中看望田丰,祝贺道:“您一定会高升的。”

田丰苦笑道:“袁绍表面上宽厚,实则猜忌心极重。他不能体谅我的一片忠心,却认为我屡屡冒犯他。倘若他得胜而归,心情舒畅,或许还会放我一条生路。如今战败回来,满心恚愤,猜忌心更强,我恐怕是活不成了。”

果然不出田丰所料。袁绍回到冀州后,很快传来七万名将士被集体坑杀的消息,侥幸逃回的士卒们都锤胸顿足,泪眼汪汪地说:“若是田丰在军中,我们肯定不会输得这么惨。”这些话传到袁绍耳中,他听起来觉得相当刺耳。他对手下大将逢纪说:“冀州百姓听说我军打了败仗,都同情我。只有别驾田丰与众人不同,他曾在劝谏、阻止我攻打曹操,想起这个,我就感到惭愧。”

袁绍感到惭愧了。

按理说,觉得惭愧,就应该认错吧。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认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反而彰显胸襟。袁绍是惭愧了,但他不认错;非但不认错,甚至杀了田丰。逢纪故意说田丰坏话:“田丰听说将军你败北的消息,拍手大笑,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袁绍咬牙切齿地说:“我不听田丰的话,现在他果然嘲笑我了。”遂派人前往狱中,把田丰处死。

田丰之死,完全暴露出袁绍的真实面目,他就是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忌能之人,与曹操所作所为简直判若两人。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曹操能聚集许多谋士,由弱而强,而袁绍最终却自毁长城,由盛而衰。沮授与田丰是袁绍麾下最有才华的谋臣,论其本领,原不在荀攸、郭嘉、贾诩之下,可惜跟错人了,都落得个凄凉的下场,徒令人扼腕而叹。

为了怕听到田丰的一声冷笑,袁绍不惜杀人灭口。

田丰不笑,难道冀州百姓就不会嘲笑吗?

冀州百姓不嘲笑,青州、幽州、并州百姓就不嘲笑吗?

纵然辖下四州百姓不敢笑,袁绍能禁止天下人的嘲讽声吗?

以十万之众击不足两万之众,以众击寡,以强凌弱,去的时候牛逼哄哄,回来的的时候失魂落魄。更令袁绍难堪、大失颜面的是,在事实面前,他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英明睿智,他的智力非但没有天下第一,反倒平庸到极点。自己并非东方不败,也不是独孤求败,他的智慧不仅远远不及曹操,也不及属下的沮授、田丰等人,他只配与郭图之流毫无深谋远虑者为伍而已。

他愚蠢地拒绝地谋士们所提出的每一项对自己有利的建议。

在献帝东归时,沮授建议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讨伐张绣时,田丰建议他出兵许都,控制天子,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讨伐刘备时,田丰建议他与刘备联手,断曹军后路,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收降张绣、打败刘备后,田丰建议他以持久战拖垮对手,他置之不理。

大举南征后,沮授建议他先攻克官渡再全师渡河,他置之不理。

在官渡之时,沮授建议他派一支军队加强辎重车戒备,他置之不理。

双方陷于相持战后,许攸建议他派一支奇兵偷袭许都,他置之不理。

乌巢被袭后,张郃建议他派重兵驰援,他置之不理。

以上所罗列的种种,只要袁绍能善择其一,纵然不胜,亦足以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能把如此多的良策一一拒绝,只有两种可能:其一,他是愚蠢之人;其二,他的愚蠢是出于某种自尊心的作祟,也就是说,他决不让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有表现聪明才智的机会,他拒绝,只是因为他不允许有谁比他更聪明。对袁绍来说,应该是第二种人。

实践是证明智慧的惟一标准。

官渡之战的惨淡结局,证明袁绍的愚蠢。而袁绍太在意自己的声名了,他总觉得别人的目光中有一种轻蔑的冷笑,就像田丰的嘴角边浮出的冷笑,笑他鼠目寸光,笑他只是跳梁小丑。这些嘲笑声总在耳边,如何驱、如何赶都没用。

袁绍开始目光呆滞,愤恨与羞愧如影随行,举止变得迟缓,失去往日那种神采与风姿。他从来没有公开检讨的勇气,自大过头的人,往往是没有自信。真正自信力过人之人,往往公开承认自己的缺点,并赞美他人的优点,因为这些无损于自己的优点。自信力欠缺之人,却极力掩饰自己的弱点,压制他人的优点,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当弱点曝光于天下后,他便生活在极度恐慌之中,不可自拔。

他最终病倒了。

在患得患失的内心煎熬中,他生命之烛火已是随风摇曳,很快就要熄灭了。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醉罢君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鼎立天下——三国的历史真相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